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16117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B B 卷卷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 认同和_ 。2、注意保持在某一_上的时间是狭义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_上的时间是广义注意稳定性。3、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又称注意的_。4、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

2、_、_和验证假设。5、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_ 、_ 。6、表象是从_到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罗杰斯属于_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8、从_到_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9、心理学是研究_ 及其_科学。10、美国的心理学家_ 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2、“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

3、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第 1 页 共 11 页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3、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4、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5、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澄清技术B.具体化技术C.提问技术D.面质技术6、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 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C.提问D.具体化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

4、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8、在测验时,如果一个 10 岁的儿童通过 10 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 11 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 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10 岁 6 个月第 2 页 共 11 页B.10 岁 8 个月C.10 岁 10 个月D.11 岁9、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10、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 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 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11、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 用

5、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1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A.个案研究法B.观察法C.定性研究法D.定量研究法13、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A.130B.150C.160第 3 页 共 11 页D.1701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15、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6、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6、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7、编制 16 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18、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_D.测验法1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冯特第 4 页 共 11 页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20、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

7、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定势:2、能力:3、发散思维:4、倒摄记忆:5、动机:6、注意的范围:7、注意的分配:8、记忆: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2、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3、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4、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5、 ()精神分析学派的

8、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6、 ()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7、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8、 ()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第 5 页 共 11 页9、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10、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2、试阐述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简述知觉的特性有哪些?4、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5、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6、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第 6 页 共 11 页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论述知觉的特性?第 7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服从内化2、对象活动3、广度范围4、明确问题提出假设5、先快后慢先多后少6、再造想象创造想象7、人本主义8、出生 5、6 岁9、心理现象规律1

10、0、加德纳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B2、D3、D4、B5、A6、A7、D8、A9、B10、B11、C12、C13、A14、A15、D16、D17、B18、D19、A20、B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的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2、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3、发散思维:又

11、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4、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6、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第 8 页 共 11 页注意特征。7、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8、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 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

12、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 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对2、对3、错4、错5、错6、错7、对8、对9、错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13、。生理机制上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为: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

14、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

15、高的一级, 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 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3、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第 9 页 共 11 页4、 (1)要摸清学生性格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积极的性格。(2)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或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清原因,对症下药。(3)性格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必须适当照顾学生的性格特点, 采取灵活而有原则的方法进行性格教育。(4)利用集体教育培养性格。(5)利用榜样人物的影响,用性格来培养性格。(6)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5、答:分为心理过程

16、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有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6、不同信息在人的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着的差异,有些信息在印象形成中十分重要,甚至能改变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 并不是等量齐观地看待每个信息,而是注重其核心品质,以点带面。活动者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活动者个体方面的因素。 人在对他人行为归因时很少考虑外部因素, 而主要关心活动者的属性或特点促使他产生该行为的。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答: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 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 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