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333392757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附件 3 1-93 1-9 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类危险物品应急处置指南1.1. 第第 1 1 类类 爆炸品处置爆炸品处置爆炸物品作业时,须在无火花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在地面作业时,应轻装轻放,切勿震动、撞击,以防引起爆炸。禁止使用铁制工具用力敲打,使用的机械工具应有防火装置。1.11.1 破损破损(1)在破损包装件附近严禁烟火;(2)地面操作人员可将破损包装件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1.21.2 爆炸品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其它爆炸品包装件的情况爆炸品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其它爆炸品包装件的情况(1)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报火警,并说明现场存在爆炸品以及爆炸品的类别和数量;(2)报火警时,应说明现场可用的

2、消防器材情况;(3)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将爆炸品包装件抢运到安全距离之外。1.31.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对于第 1.4 项的爆炸品包装件,除含卤素灭火剂的灭火器之外,可以使用任何灭火器。对于在特殊情况下运输的第1.1、第 1.2、第 1.3 或第 1.5 项爆炸品,应由政府主管当局预先指定可使用灭火器的种类;(2)属于 1.4S 配装组的爆炸品,发生事故时,其爆炸和喷射波及喷射范围很小,不会妨碍在附近采取消防或其它应急处置措施;(3)对于 1.4S 配装组之外的 1.4 项爆炸品,外部明火难以引起其包装件内装物品的瞬时爆炸。2.2. 第第 2 2 类类 气体气体2.12.1

3、 破损破损(1)包装件有溢漏迹象时,现场人员应注意避免在附近吸入漏出气体。如果易燃气体或非易燃性气体包装件在库房内或在室内发生溢漏,库房操作人员须打开所有门窗,使空气充分流通。然后由专业人员将货物移至室外。如果毒性气体包装件发生溢漏,应由戴防毒面具的专业人员处理;(2)在易燃气体破损包装件附近,不准吸烟,严禁任何明火,不得开启任何电器开关,不得使用手机,任何机动车辆不得靠近。2.22.2 气体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易燃气体或毒性气体包装件:气体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易燃气体或毒性气体包装件:(1)现场指挥人员立即报火警,说明现场有易燃气体或毒性气体包装件存在;(2)报火警时,应说明现场可用的消防器材情

4、况;(3)将气体包装件抢运到安全距离之外。2.32.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装有深冷液体的非压力包装件,如在开口处有少量的气体溢放出可见蒸气并在包装附近形成较低温度,属正常现象,不应看作事故。包装件可按危险物品规则(IATA)的要求装载;(2)在漏气包装件附近因吸入气体而出现中毒症状的人员,应立即送往医疗部门急救。3.3. 第第 3 3 类类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3.13.1 破损破损(1)在漏损包装件附近,不准吸烟,严禁任何明火,不得开启任何电器开关;(2)如果易燃液体在库房内或飞机货舱内漏出,应由值班经理或现场指挥通知消防部门,并应清除掉漏出的易燃液体。货舱被清理干净之前,飞机不准起飞;(3

5、)现场操作人员将漏损包装件移至室外。3.23.2 易燃液体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易燃液体包装件易燃液体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易燃液体包装件(1)立即报火警,说明现场有易燃液体包装件存在,并应进一步具体说明其性质(包括易燃液体的 UN 或 ID 编号、运输专用名称、包装等级等)及数量;(2)报火警时,说明现场所备有的消防器材;(3)将易燃液体包装件抢运到安全距离之外。3.33.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如果包装件本身或漏出的液体起火,所使用的灭火剂不得与该易燃液体的性质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用水灭火。应按照消防部门根据易燃液体性质而指示的方法灭火。4.4. 第第 4 4 类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水释

6、放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的物质4.14.1 破损破损(1)在破损包装件附近,不准吸烟,严禁任何明火;(2)使任何热源远离破损的包装件;(3)对于遇水燃烧物品的破损包装件,避免与水接触,应该用防水帆布盖好。4.24.2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发生火灾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发生火灾或其它原因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本类危险物品包装件时或其它原因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本类危险物品包装件时(1)值班经理立即报火警,说明现场有易燃固体(或自燃物质或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包装件存在,并应进一步具体说明其性质(包括其 UN 或 ID 编号、运输专用

7、名称、包装等级等)及数量;(2)报火警时,说明现场所备有的消防器材;(3)在安全前提下,现场操作人员将此类危险物品包装件抢运到安全距离之外。4.34.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如果包装自身起火,所使用的灭火剂不得与内装物品的性质相抵触。对于第 4.3 项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包装件,不准用水灭火而应按照消防部门根据危险物品性质而指示的方法灭火。5.5. 第第 5 5 类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5.15.1 破损破损(1)在漏损包装件附近,不准吸烟,严禁任何明火;(2)其它危险物品(即使是包装完好的)和所有易燃材料(如纸、硬纸板、碎布等)都不准靠近漏损的包装件;(3)使有机过氧化

8、物的包装件远离任何热源;(4) 发生火灾并可能危及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包装件的情况:(5)值班经理立即报火警,说明现场有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包装件存在,并应进一步说明其性质及数量;(6)报火警时,说明现场所备有的消防器材;(7)在安全前提下,由现场操作人员将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的包装件抢运到安全距离之外。5.25.2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发生火灾或其它原因发生火灾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发生火灾或其它原因发生火灾且可能危及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包装件时:可能危及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包装件时:(1)值班经理立即报火警,说明现场有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包装件存在,并应进一步说明其性质及数量;(2)报火警时

9、,说明现场所备有的消防器材;(3)在安全前提下,由现场操作人员将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的包装件抢运到安全距离之外。5.35.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当有机过氧化物的包装件靠近较强热源时,即使包装完好无损,里面的有机过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也因此会变得不稳定,并可能有爆炸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时,应将这种包装件移至安全的地方,并由消防部门对其进行处理。6.6. 第第 6 6 类类 毒性物质和传染性物毒性物质和传染性物6.16.1 毒性物质包装件漏损、有气味或有轻微渗漏毒性物质包装件漏损、有气味或有轻微渗漏(1)现场人员应避免皮肤接触漏损的包装件,避免吸入有毒蒸气;(2)搬运漏损包装件的人员,必须戴上专用的橡

10、胶手套,并且在作业后五分钟内用流动的水把手洗净;(3) 当毒性物质的液体或固体粉未撒漏在库房或飞机货舱时,应通知卫生检疫部门,并由卫生检疫人员将被污染的库房、货舱及其它货物或行李进行清扫。在消除货舱的污染之前,飞机不准起飞;(4)将漏损包装件单独放入应急处置区域;(5)对于第 6.1 项毒性物质发生的漏损,如有意外沾染上毒性物质的人员,无论是否有中毒症状,均应立即送往医疗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毒性物质的运输专用名称。出现紧急情况下,必须及时通知最近的医疗急救部门。上述急救部门的电话号码应写在库房、办公室和可能发生事故地点的明显位置,以备急用。6.26.2 传染性物质包装件漏损或有轻微

11、的渗漏传染性物质包装件漏损或有轻微的渗漏注:对此类物质的处理和清洁只能由有资格的专业人士实施(1)对于漏损包装件,最好不移动或尽可能少移动。如果必须移动,如从飞机上卸下,为减少传染的机会,应只由一人进行搬运;(2)搬运漏损包装件的人员,严禁将皮肤与其直接接触,作业时必须戴上专用的橡胶手套;(3)距漏损包装件至少5 米范围内,禁止任何人进入,同时用绳索将这一区域隔离起来;(4)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应说明如下情况:A. 托运人危险物品申报单上所述的有关包装件的情况;B. 与漏损包装件接触过的全部人员名单;C. 漏损包装件在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地点, 即该包装件可能影响的范围。D.

12、 通知部门的主管人员;E. 严格按照环保部门和检疫部门的要求, 消除对飞机货舱、 其它货物和行李以及运输设备的污染, 对接触过传染性物质包装件的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对这些人员的衣服进行处理,对该包装进行处理;F. 通知托运人和收货人。未经检疫部门的同意,该包装件不得运输。7.7. 第第 7 7 类类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7.17.1 破损破损(1)破损包装件卸下飞机之前,应该划出它在飞机货舱中的位置,以便由专业部门检查和消除污染;(2)除了检查和搬运人员之外,任何人不得靠近破损包装件。(3)查阅托运人危险物品申报单,按照“ADDITIONALHANDLING INFORMATION”栏中的文字

13、说明,采取相应的措施。(4)破损包装件应放入机场专门设计的放射性物质库房内。如果没有专用库房,应放在室外,距破损包装件至少 5 米之内,禁止任何人员靠近,应用绳子将这一区域隔离起来并标示出危险的标记。(5)通知环境保护部门和(或)辐射防护部门,并由他们对货物、飞机及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测量和作出判断。(6) 必须按照环保部门和 (或) 辐射防护部门提出的要求,消除对机舱、其它货物和行李以及运输设备的污染。机舱在消除污染之前,飞机不准起飞。(7)值班经理通知货运部门的主管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7.27.2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飞机的任何可接触表面的辐射剂量当量率不得超过 5SV/

14、h (5 微西沃特小时) ,并且非固定放射性污染不得超过下表中的标准,否则飞机必须停止使用。(1)机舱可接触表面非固定放射性污染的最高允许限度污染和辐射以及低毒的辐射所有其它的辐射最高允许度 Bq/cm20.40.04* 上述限量适用于表面平均面积大于300平方厘米平面的任何部分。7.37.3受放射性污染影响的人员必须立即送往卫生医疗部门进行检查。8.8. 第第 8 8 类类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1 1) 现场人员避免皮肤接触漏损的包装件和漏出的腐蚀性物质,避免吸入其蒸气。(2 2)搬运漏损包装件的人员,必须戴上专用的橡胶手套。(3 3)如果腐蚀性物质漏洒到飞机的结构部分上,必须尽快对这一部

15、分进行彻底清洗,从事清洗的人员应戴上橡胶手套,避免皮肤与腐蚀性物质接触。一旦发生这种事故应立刻通知飞机维修部门,说明腐蚀性物质的运输专用名称,以便及时做好彻底的清洗工作。(4 4)其它危险物品(即使是包装完好的)不得靠近该漏损包装件。(5 5) 值班经理通知货运部门的主管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6 6)发生漏洒事故后,如果清洗不彻底而飞机的结构部分上仍残留少量的腐蚀性物质很可能影响飞机的结构强度。为了仔细地检查飞机的结构部分,机务维护部门应该拆除地板或某些部件。为了,如有必要应使用化学中和剂进行彻底清洗。9.9. 第第 9 9 类类 杂项危险物品杂项危险物品(1 1)机务维护部门检查飞机是否

16、有损坏情况。(2 2)通知货运部门的主管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3 3)通知有关通知托运人和收货人。10.10. 灭火措施灭火措施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除了及时报火警之外,在专业消防人员到来之前,现场工作人员还应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积极进行扑救,以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现场工作人员可选用如下措施对各类危险物品进行灭火。10.110.1 爆炸品爆炸品(1)现场抢救人员应戴防毒面具;(2)现场抢救人员应站在上风头;(3)用水和各式灭火设备扑救。10.210.2 气体气体(1)现场抢救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2)现场抢救人员应避免站在气体钢瓶的首、尾部;(3)在情况允许时,应将火势未及区域的气体钢瓶迅速移至安全地带;(4)用水或雾状水浇在气体钢瓶上,使其冷却,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10.310.3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1)现场抢救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并使用其它防护用具;(2)现场抢救人员应站在上风头;(3)易燃液体燃烧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 灭火器、砂土或干粉灭火器扑救。10.410.4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或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自燃物质或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1)现场抢救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