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3338399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试讲稿7章第一二节-酸及碱的化学性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酸及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点一:酸及其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酸;2、掌握酸的通性过程与方法:实验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常见的酸,体会酸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二、教学重点:常见酸的物理性质,以及酸的通性。三、教学难点:常见酸的物理性质,以及酸的通性。四、教学准备:(教师、学生)稀盐酸的性质(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钠、氯化钢溶液、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酰溶液)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像食醋、西红柿和柠檬汁等,化学家在研究这些物质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含有一类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就是酸。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

2、的阳离子一一氢 离 子(H+)2、新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常见的酸,我们在之前的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就是盐酸和硫酸。1那我们先认识一下盐酸吧,这是一瓶浓盐酸,问一问,有刺激性气味,容易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板书)浓盐酸: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白雾再看这瓶浓硫酸,也是无色的,黏稠的油状液体,不容易挥发。他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时千万要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我们在进行实验时,用到的往往都是稀得酸,所以就要求我们用浓盐酸

3、和浓硫酸来配置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这里特别注意,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板书)浓硫酸:无色、不易挥发、黏稠、油状、吸水性、腐蚀性、稀释时放热。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酸具有什么性质。1、在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酬试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石蕊由紫色变成红色了,酚酰还是无色,没有颜色变化。2、向分别盛有镁条、碳酸钠粉末、生锈铁钉、硝酸银溶液、氯化钢溶液的5 支试管中各自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镁条:反应有气泡产生;M g+2 H C l=

4、M g C l2+H2 t2碳酸钠:反应剧烈,有大量气体产生;N a2C 03+H C l=2 N a C l+C 02 f +H20生锈铁钉: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黄;Fe2O3+6 HC1=2 Fe Cl3+3 H20硝酸银:有白色不溶物生成;A g N O3+HCl =HN O3+A g Cl I氯化领:无变化除锈后的铁钉还能继续与盐酸反应:Fe+2 HCl=Fe Cl2+H2 t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这几个实验我们可以概括一下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

5、和新的盐像刚才实验中稀盐酸与氯化钢不反应,但是稀硫酸可以,生成硫酸领沉淀。B a Cl2+H2S 04=2 HCl+B a S 0413、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或者老师进行总结)(提 问)好,本节课就讲到这里,大家快速的回顾一下本节课都讲了哪些内容?好,这位同学回答一下,他说这节课主要讲了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概括出了酸的通性。很好,请坐。34、巩固提高:5、小结作业:大家课下思考一下,我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是稀盐酸,如果换成稀硫酸会怎样呢?六、板书设计:酸及其化学性质浓盐酸: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白雾浓硫酸:无色、不易挥发、黏稠、油状、吸水性、腐蚀性、稀释时放热。M g+2

6、 HCl=M g CL+H2 tN a2C03+HCl=2 N a Cl+C02 t +H20Fe203+6 HC1=2 Fe Cl3+3 H20A g N O3+HCl=HN O3+A g Cl IFe+2 HCl=Fe Cl2+H2 t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的通性:(5)能使紫色石蕊变红(6)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7)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8)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B a Cl2+H2S 0 4=2 HCl+B a S 04 I知识点一:碱及其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4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碱;2、掌握碱的通性过程与方法:实验法情感、态度与

7、价值观:通过学习常见碱,体会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二、教学重点:常见碱的物理性质,以及碱的通性。三、教学难点:常见碱的物理性质,以及碱的通性。四、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石蕊、酚酰、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矿泉水瓶子)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同样的碱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检验二氧化碳用的石灰水,实际上就是氢氧化钙溶 液Ca(0 H)2,这类化合物呢,溶于水之后都能产生一种共同的阴离子一一氢氧根离子(O HO o2、新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问)大家想一下,在之前的实验中用到的碱除了氢氧化钙Ca(0 H

8、)2之外,还有什么?这位同学回答二一下,他说是氢氧化钠N a O H,恩,对,回答很好,请坐。氢氧化钠(N a O H)和氢氧化钙(Ca(O H)2)是我们最常见也最常用5的碱。我们先通过一个实验来了解一下他们。1、各取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分别放入干燥的小烧杯中。2、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在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状态的变化。3、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他们的溶解情况。用手触碰烧杯外壁。(板书)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在空气中易潮解。腐蚀性。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熟石灰消石灰的主要成分。以上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那么我们在

9、通过几个实验来学习一下他们的化学性质。1、两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酰试液。另取两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酰试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2、在3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然后在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另取3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然后在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3、向2个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里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6使无色酚酰试液变红;都能

10、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2 N a O H+C u C l2=C u(O H)2!+2 N a C lC a(0 H)2+C u C l2=C u(0 H)2i+C a C l2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2 N a O H+C 02=N a2C 03+H20C a (O H)2+C O2=C a C O3+H2O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概括出碱的通性:(1)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酰变红(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在上面实验中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但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C a(0 H)2+N a2C 03=C a C 03

11、 I +2 N a O H3、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或者老师进行总结)(提 问)好,本节课就讲到这里,大家快速的回顾一下本节课都讲了哪些内容?好,这位同学回答一下,他说这节课主要讲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概括出了碱的通性。很好,请坐。4、巩固提高:5、小结作业:课下大家思考一下,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个是稀盐酸、一个是石灰水,用什么方法辨别他们呢7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六、板书设计:碱及其化学性质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在空气中易潮解。腐蚀性。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熟石灰消石灰的主要成分2 N a O H+C u C l2=C u(O H)2 I +2 N a C lC a (O H)2+CUC 12=CU(0 H)2,+C a C l22 N a O H+C 02=N a2C 03+H20C a (O H)2+C O2=C a C O3+H2O碱的通性:(4)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酰变红(5)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6)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C a(O H)2+N a2C O3=C a C O31 +2 N a O H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