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33338096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要求,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照评估指标,进行了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学校概况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于1958 年,是省教育厅直属院校。目前,学校共有下罗、青云谱、梅岭三个校区,各类在校学生1.2 万余人。在62 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德尚能、知行致远”的校训精神,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先后荣获“全国

2、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续 16 年被评为“江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 4 月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二、自评情况(一)加强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学校办学经费稳定,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经常性补贴收入、事业收入、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及其他收入。2019年我校收入总额1.42 亿元,办学经费充足,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运行,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近三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400 余万元。新建了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3D打印实训室、光伏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轨道交通塞拉门控制实

3、训室、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无人机应用技术实训室、轨道交通安全门实训室+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实训室等十余个实训室;新建综合实训大楼一栋,改善了机械、电子等多个传统实训室的实训环境。(二)丰富办学结构,生源结构多元化学校坚持“巩固、提高、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不断优化办学结构,稳定办学规模,积极推进内涵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江西省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中职、高职有效衔接,系统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了中职与高职“三二分段”对口贯通式培养、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面向社会招生等多种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适应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近年

4、来,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招生规模稳定在年均2700 人左右。在学校计划招生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调整招生结构,逐步提升生源质量。2019 年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从政策宣传、生源组织、考务安排、阳光招录等方面统筹谋划,精细组织,有序推进,顺利完成扩招任务,共招生 3108 人。(三)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结合改革发展和师生实际抓好顶层设计,凝练形成了具有机电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崇德尚能1610”思想政治工程,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重点,分年级、分阶段实施“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孝德感

5、恩”、“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等 6 项子工程,有机融合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构建起全过程一体化立体育人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十百千”宣讲团进一步发挥作用,校史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设完善,红色走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调研活动、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蓬勃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等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以师生生活为原型制作了一个个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光盘行动、节能减排、志

6、愿服务围绕“绿色”“环保”“生态”“劳动”这些关键字传播着时代正能力。学校将专业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结合,搭建起价值塑造、身心健康、创新能力一体化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效果。(四)优化专业结构,适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近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名师强校、技能兴校、特色亮校”战略,着力打造专业领先优势,创建专业品牌,凝练专业特色,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有所提升。学校立足江西,紧贴江西“2+6+N”产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为“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聚焦服务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结合学校办学优势特色、招生就业及人才培养质量情况,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

7、结构。近年来,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搭建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架构,基本满足了区域经济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目前,学校设置有39 个高职专业,建设形成汽车工程、精密制造、智能控制、经济管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6个专业群,涵盖 6 个专业大类,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机、电类专业为重点,以计算机专业为特色的,工、管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现有国家骨干建设专业5 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 个,江西省优势特色专业3 个。表 1 专业与江西省产业匹配度产业2 个万亿产业6 个五千亿产业N个千亿产业有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纺织食品汽车航空、中

8、医药、移动物联网、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节能环保等专业无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东动漫制作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设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无工程造价无无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 与 维 修 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五)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重点面向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学校邀请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基于成果

9、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突出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适用性,提高学生技术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培养“志存高远、功底深厚、个性鲜明、敢于创新”的人才为目标,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求、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把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外与课内培养融为一体的“两个深入”“四个融为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行业技术规范、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建立了与职业技能培养、“1+X”证书相衔接的“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

10、式。学校现已申报获批“1+X”证书试点20 余项,承办 2 个“1+X”师资培训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双证率。近三年,学校加强学生系统化培养,结合学校特有的科研优势,融科研、竞赛于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39 项,省级竞赛奖项 280 余项。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高职)位列第 69 名,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不断提升,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5%以上,学生及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满意率90%以上。(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师德与教学能力并重本

11、着“内培外引、提高质量、营造环境、科学管理”的指导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着力提高师资的队伍整体质量和水平。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紧紧围绕人才强校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分期分批分层次面向专业骨干教师和管理骨干开展国内、外培训和研修。鼓励与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近两年,学校选派600 多人次的老师赴国内外进行培训和研修;培养了一批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省级技能大师、江西省首席技师、洪城工匠;着力打造

12、一支明师德、悦教学、懂行业、精技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99 人,校内兼课教师79 人,校外兼职 139 人,校外兼课教师41 人;校内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114 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 人,国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 个,名师工作室8 个,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 13 人,江西省首席技师4 人,洪城工匠2 人。(七)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学校多年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合作开办“地铁”订单班,两届学生已成为南昌地铁正式员工并得到集团公司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声誉。近年来,学校与赣江新区管委会、南昌市政公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宏汽车集团签

13、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动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合作。2018 年是学校开启国际合作元年,与马来西亚王子国际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9 年,8名学生赴日本斯巴鲁进行海外实习。(八)建设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着力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学校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1470台,建设网络信息点1688 个,数字资源 855GB,上网课程 1263 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泛在化的职教课堂新生态,促进学校管理和

14、教学形态的转变。无线网络已经覆盖了全部校园,在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顶岗实习管理、超星教学平台、校园数据中心、校园门户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一卡通、图书借阅、数字迎新、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校内就餐、图书借阅、校内购物等各项功能,极大的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九)推进产学研创一体化,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坚持“突出应用技术,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针,依托校内科研机构的传统优势,突出项目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十三五”期间,省级科研立项60 余项,获各类专利授权100 余项,学校张秋根等专家负责起草的地下铲运机标准(JB/T5500-

15、2004),成为机械行业国家标准。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主动对接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万年职教中心进行对口帮扶,通过交流互访、资源共建等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技术和教学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十三五”期间为上海三菱电梯、江联重工、江西格特拉克等企业培训职工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9600 人次。获批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 个,先后承担行业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各类横向项目40 余项,科研创收达650 余万元。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积极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思路

16、,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学校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契合度还有待提升整改措施: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适时增设新专业和实施专业整合,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二是继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群建设。三是主动服务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科研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技术服务同产业企业对接、项目成果同人才培养对接,增强技术革新研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贡献度。(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还有待加强整改措施: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构建基于职业规划导向的教师发展校本培训体系,建立分层次、多平台、多形式立体式的培训网络,实施精准培训。二是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教师轮训制度,落实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 个月。三是实施教师实践锻炼计划,加强教师实践锻炼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完善实践锻炼的考核认定和运用。四是选择规模以上企业与学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三)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增强整改措施:重点围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