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7146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的协调摘要:城市规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的重点。城市规模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而人口规模又是两者中起决定作用的,相应地,两规中的人口规模预测协调就是重中之重。关键词:土地利用,人口规模一、城市化水平预测协调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根据对城市化定义的正确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大方面,但至今没有公认的能全面反映城市化水平的符合指标和测度的方法,因而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比例这一单一指标来测度城市化水平。现今的城镇地域概念已不限于市镇中心的建成区,而是包括其周围郊区已半城市化的地域。问题是对中心城市外围这部分地域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但是,不能忽视这部分半城市化地域和人口的客观存在,因为它孕育着进一步城市化

3、的巨大潜力。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化水平是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为非农业人口受严格的户籍管理,其统计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所以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和可信)。1996 年城市总人口为 637.40 万人,非农业人口253.92 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92.88 万人(含暂住人口),主要运用S型逻辑模型和对数模型,预测2010 年的城市化水平为 60。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8 页 -大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城镇人口为建成区范围内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之和)。1996 年城市化水平为 54?50,预测 2010

4、年的城市化水平为65。具体预测方法为:选取 19801996年数据进行预测,预测中剔除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而城市化水平发生突变的1984年和 1985年数据。采用两种模型预测:模型一是S型逻辑模型。通过研究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所经历的轨道可看出,城市化发展过程符合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用 U=1/(1+AE-KT)描述城市化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U是城市化水平(),K是城市化发展速度系数,A是 T=0时城镇化系数,T是时间单位,以年记录)。根据预测资料进行推导,得出模型 U 1/(1E0085117 0032193(T1996),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其相关系数 R 0.

5、98,可用来进行预测,2010年为 56.60;模型二是对数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间存在密切联系,呈对数相关关系,即通过城市化水平的增长与经济水平增长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表明了城市化过程是有一定阶段性与相对局限性的,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在工业化初期,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度增长可带动城市化水平相当大的提高,但越往后这种带动效应越弱,直至区间相对稳定。U=A+BlnQ,U为城市化水平(),Q为人均 GDP(元/人),根据预测资料得出模型U10.26093.9706lnQ,经检验相关系数 R 0.974,预测 2010年为 56,鉴于城镇人口还应包括城区内农业人口,所以用非农业人

6、口百分比来测量城镇化程度普遍偏低,需一系数加以调整。根据统计资料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得出系数约在1.1 1.5之间,所以经调整后城镇化水平2010 年为:56.61.1565.09(S型曲线),561.1564.40(对数曲线),根据这两值,得出预测值最终为65。由于规划基期不同(城规是2000年,土规是 1996年),对于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口径、资料来源也不同(土规用的是“四普”数据,而城规用的是“五普”数据),所以导致两规数据相差5。要进行两规的城市化水平预测的协调,首先应协调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指标。现行测定城市化的指标主要有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种。主要指标法指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

7、强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的水平。这种指标主要有人口比例和土地利用状况。前面提到的人口比例是最常用的人口测度指标,这种指标虽然有其方便性和可操作性,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由于对城市和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因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结果。二是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8 页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却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他性质。三是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并且由于两规的统计口径及资料来源不同,致使大连两规在此指标上出现不协调。复合指标法是选用与城市化有

8、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来考察城市化水平。但是,复合指标法必须与具体的区域结合,针对性强而通用性差。如果统一采用主要指标法的人口比例进行测度,则要协调好两规的统计口径。其中主要是统一限定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农业人口的本意是从事农业的人员及其家属,非农业人口则指从事各种非农业的人口及其家属。因此,统计时的判断标准应是其所从事的职业。但现在统计这两个指标时都是根据户籍上看是否吃商品粮而定,凡吃商品粮者一律为非农业人口,凡吃农村粮者一律为农业人口。目前,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打工、经商和从事许多产业。还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虽然没有离开原籍,但在当地的乡

9、镇企业工作或就地从事个体商业等各种非农产业。这些人实际上并不从事农业,但由于他们户籍关系上仍是农业人口,故仍然统计为农业人口,事实上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统计入农业人口内。城市人口应该是指在城市生活和居住的人口,农村人口是指在农村生活和居住的人口,所以统计的标准应看其生活居住地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但目前由于许多非统计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指标有多种算法,相互之间差异很大。例如济南市有550 万人口,这是指济南市管辖的行政区内的所有区市县人口,既包括城市人口,也包括其中的农村人口,但不包括户籍不在济南的外来人口;另一种说法是济南市有270 万人口,这是指济南市五区所管辖的全部人口,这其中既有城市人口,也

10、有部分郊区农村人口,但不包括外来人口;还有一种说法是济南市有220 万人,这是指济南市五区范围内户籍上的非农业人口;还有一种算法是指济南市行政管辖区域内所有的区市县的户籍上为非农业人口的总和,其数约为250万。由于总人口中除了城市人口就是农村人口,所以按第一种算法济南市没有农村人口,而按后几种算法,则有数量不一的农村人口。由此,建议大连两规统一按下式计算:农业人口农村户籍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或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者及其家属外来本地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者及其家属;非农业人口某一地区人口总数-某一地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城市各区的户籍人口-其户籍人口中长期外出的人口外来长期生活居住于本城市各区的人口一定时

11、点上的临时外来流动人口。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8 页 -如果统一采用复合指标法进行测度,则要根据大连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测度城市化水平。综上所述,协调思路大体有两个:一是统一城镇人口测度范围,可统一采用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加以测度;二是考虑用综合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根据主导因素原则、差异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可获取性原则,采用DELPHY 法确定 4 个因素和诸因子:人口因素(包括非农业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因子),经济因素(包括人均 GDP、人均消费水平等),社会因素(社会劳动力、就业保险率等),居住

12、环境因素(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等),然后建立模型计算。二、人口统计口径协调城规的规划基期是2000年,土规的规划基期是1996年。土规的人口现状数据来自于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和公安局、计生委的调查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采用计生委提供的资料,机械增长率采用公安局提供的资料。城镇人口指城镇建成区的常住人口,在暂住人口较多的大连城市,城镇人口也包括暂住人口(即居住1 年以上的人口)。土规依据的是土地详查资料,是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经逐一调查、核实、纠正而形成的,可信度高,预测采用成熟的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相关系数的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用来做预测,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城规依据城建部门

13、的统一资料,城市部门在对本部门的资料进行统计时,往往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所得数据为概查和估算数据,与详查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将编制基期年和目标年予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对需要进行衔接的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做到同步编制,互为依据。三、人口规模预测协调每个城市的人口规模都有一定的合理限度,其增长一般受制于几个约束条件:(1)城市的适当人口规模应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来研究确定;(2)城市环境的合理容量和建设条件是制约城市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3)人口增长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人口的增长严重地超过了这些条件,其结果往往带来经济、社会、

14、环境效益的下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8 页 -城规中城市人口规模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内的实际居住人口,包含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 1 年以上的人口。人口规模的预测应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实事求是,科学预测,合理确定,使其尽量符合人口变化的实际。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得偏大,则用地规模也会偏大,相应的建设投资也会偏高,造成不合理与浪费。但是,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得偏小,则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各项设施标准的偏低和不配套,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城市的人口规模很快地被城市发展的现实所突破,不得不很快又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土地利用总

15、体规划基期1996年的总人口为 537.40 万人;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底总人口为 241.6 万人,常住人口为202.7 万人,暂住人口为38.9 万人。大连城规的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的预测主要采用宋健模型、回归分析人口递推法(人口平均增长法),预测 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为240万人。土规的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的预测以平均增长法为主,以其他预测方法为辅,预测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为 240万人。(人口平均增长法:P=P0(1+R)N+C,其中 P为规划期末人口,P0为规划基期人口,C为人口年机械增长量,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N为规划期限。)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常住人口规

16、模的预测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均主要采用平均增长法,且预测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在这一点上两规协调得很好。大连城规预测暂住人口的具体方法为:根据不同区域现状暂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并考虑逐年增长的可能,结合城市自身容量发展要求确定暂住人口,预测 2010年暂住人口为 70 万人。土规根据社会劳动力供需平衡法预测暂住人口,预测2010 年暂住人口为 72 万人,计算公式为:Y=G(1+X4)N/X5/X6-P(1+X1)+X2N X3/X7,其中 G是规划起始年份的工业增加值(万元),P是指规划起始年份的户籍总人口(人),N是规划年数,X1 是规划期内户籍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X2 是规划期内平均每年的机械增长人口数(人),X3 是规划期末本地户籍总人口的在业率(),X4 是规划内工业增加值的平均递增率(),X5 是规划期末每个工人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万元/人),X6 是规划期末工业就业人数与社会总劳力之比(),X7 是规划期末外来暂住人口的在业率(%)。两规对暂住人口的预测采用的方法不同,此处,城规还考虑到了城市自身容量发展等情况,显然比土规预测得更合理,所以以城规预测结果为准。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