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6563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成氏_文王服九邦_考辨_兼论_容成氏_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 1 月第 1 期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Jan,2012No.1收稿日期:2011 08 12作者简介:马卫东,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和中国史学史。“九城之台”即“九成之台”、“九重之台”、“九层之台”。吕氏春秋季夏纪:“有娀氏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高诱注:“成犹重”。参见苏建州:容成氏 译释 ,季旭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174 页本文所引容成氏 释文采用苏建州先生的容成氏 译释 ,季旭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 。下引简文出处不再一一注明

2、。简帛研究容成氏“文王服九邦”考辨 兼论 容成氏 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马卫东(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容成氏 所述“文王服九邦”一事,存在着作者根据其主观立场,对史实进行增饰和改造的现象。作者之所以改造“文王服九邦”故事,并将其置于容成氏 的“革命”之说中,主要是为了反衬“武王伐纣”的残酷性,从而凸显“禅让”优于“革命”。容成氏 凸显“汤武革命”的暴力特征,是其不纯属于墨家或儒家学派的一个标志。容成氏 的叙事风格及其思想,也受到了战国纵横家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容成氏 可谓一部糅合了儒家、墨家、纵横家思想的具有“杂家”特色的作品。容成氏 的这一特色,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地

3、学术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关键词:容成氏;文王;九邦;杂家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 ,讲述上古帝王的传说,上起容成氏,下讫周武王。于三代之前谈“禅让”,三代之后讲“革命”。容成氏 所载三代以下的“革命”,有一段“文王服九邦”的文字,记述商纣实行淫虐之政,引发了丰、镐、舟、石、于、鹿、黎、崇、密须氏等九个方国的叛乱。文王恪守臣道,受商纣之命前往平服。九邦为文王之德所感化,前来归服投降。这段文字极言文王对商纣的忠贞,容成氏 却将其纳入启攻益、汤伐桀、武王灭商等“革命”事件序列之中,在内容上与作者谈论“革命”的主题适成反例。容成氏 所言“文王服九邦”,并不见于传世文献的记载。因此,人们不禁要问:

4、所谓“文王服九邦”,历史上果有其事吗?为什么 容成氏 将它置入谈论“革命”之说的序列?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本文拟结合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资料,对 容成氏 与“文王服九邦”相关的若干史事进行考辨,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几个问题作一探索。一、纣作淫虐容成氏 载述九邦叛纣,是由于纣之淫虐。简文所述纣之淫虐,一是“作为九城之台,置盂炭其下,加圜木于其上,思民道之,能述者述,不能述者,内而死。不从命者,从而桎梏之。”这一段简文,应与文献中的“炮烙之刑”有关。纣作炮烙之刑,见于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86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8 页 -淮南子、新书、说苑、新序

5、、盐铁论、韩诗外传 、史记 等传世文献。关于炮烙之刑的具体情形,史记集解 引 列女传 曰:“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史记索隐 引邹诞生云:“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容成氏 所载与上述两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 容成氏 中,所谓的“炮烙”,是在高台之上架一根圜木,在下面放置盂炭,人在圜木上行走,不摔下去便罢,如果摔下去,就会掉进盂炭之中。赵平安先生说:“从 容成氏 看,它似乎只是一种游戏,被唤来参与游戏的人是民,指自由民而言。他们不服从命令时,才被当作罪犯桎梏起来。”其说甚为恰当。在目前所见与纣作炮烙有关的材料中,容成氏

6、的年代最早,后来文献所载的“炮烙之刑”,很可能是从容成氏 的这种游戏演绎而来的。简文所述商纣的另一淫虐是:“既为金桎,又为酒池,厚乐于酒,溥夜以为淫,不听其邦之政。”纣为酒池之事,又见于韩非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说苑、新序、论衡、韩诗外传 、史记 等众多的古籍。但战国文献只有“酒池”的名称,没有细节方面的记述。从汉代开始,关于酒池的描述详细起来。新序节士:“桀为酒池,足以运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韩诗外传 卷四:“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纣之酒池的具体情形,与此应当大致相仿。东汉思想家王充曾对“酒池”提出质疑。论衡语增:“令池在深室之中,则

7、三千人宜临池坐,前俛饮池酒,仰食肴膳,倡乐在前,乃为乐耳。如审临池而坐,则前饮害于肴膳,倡乐之作不得在前。夫饮食既不以礼,临池牛饮,则其啖肴不复用杯,亦宜就鱼肉而虎食。则知夫酒池牛饮非其实也。”王充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在 尚书 和金文中,有关于商末酗酒风气的记载,却未见“酒池”的说法。尚书 微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沉酗于酒。”尚书酒诰:“在今后嗣王(按:即帝辛)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大盂鼎:“我闻殷坠命,惟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丧师矣。”战国以来的“酒池”之说,应是以商末酗酒的史实为根据的,但明显带有夸张渲染的演绎色彩。文献中关于纣恶的许多传说,是经过层层加码而次第生成

8、的。论语 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荀子 非相:“古者桀、纣 身死国亡,后世言恶则必稽焉。”可见,纣作为“一个罪恶所归的偶像”,许多恶行其实是强加在他身上的。顾颉刚先生说:“东周时,初有学者阶级,也初有议论,他们本着劝惩 之心来说话,把亡国的纣当作箭垛,朝着他放箭。在战国的书籍里,他的罪条骤然加增得很多,而且都是很具体的事实。”其说至确。目前看来,在与“炮烙”、“酒池”等“具体事实”相关的材料中,容成氏 的书写年代最早。因此,容成氏 为考察纣恶传说的次第生成,提供了一个较早的文本。二、九邦叛纣容成氏 记载纣不理国政,九邦乘机群起叛变。简文云:“

9、于是乎九邦叛之,丰、镐、舟、石、于、鹿、黎、崇、密须氏。”传世文献不见“九邦叛纣”之事,却有“文王抚九国”说法。礼记 文王世子 :“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孔颖达疏:“或以为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之徒。”此说未洽,文王抚有的九国,很可能就是容成氏 所载的九邦。96见于 荀子 议兵、韩非子 喻老、韩非子 难二、吕氏春秋 过理、淮南子 道应训、新书 胎教、说苑尊贤、新序 刺奢、盐铁论 周秦、韩诗外传 卷四、史记殷本纪 等。赵平安:容成氏 所载“炮烙之刑”考,朱渊清、廖名春主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2004 年版,第 349 页。姜广辉先生指出:“先秦讲 禅让问

10、题,大概有 燕王哙让国 事件前后之不同。大概在此事件之前,禅让之说颇为流行。而在此事件之后,提倡 禅让者则要三噤其口了。鉴于这样一种理由,我认为,上博藏简 容成氏 成书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314年之前。”此说可以信据。参见姜广辉:上博藏简容成氏的思想史意义,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1月9日。见 韩非子 喻老、吕氏春秋 过理、淮南子 本经训、说苑 反质、新序 节士、论衡 语增、史记 殷本纪 等。顾颉刚: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第二册,中华书局1988 年版,第 212 页。顾颉刚: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第二册,第 214 页。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

11、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8 页 -在这九邦之中,舟、石、鹿已无可确考。而其他六国中的丰、镐、黎、崇、密须氏,文献中并无其叛纣的记载,而文王伐黎、崇、密须、于之时,却可证明四个方国臣服于商。黎又称“耆”。据顾颉刚先生研究,“甲骨文中,武丁、康丁、武乙时都有征伐方 或 方 的卜辞,此或可能即是 黎。可知商代以殷(安阳)为首都之后,经过几代的努力,把这离首都才两三百里的 黎地平定下来,并封了自己的宗族于该地,作为首都西面的屏障”。商纣之时,曾在黎国征集军实、检阅兵力,以抑制日益崛起的周邦。左传 昭公四年 :“商纣为黎之蒐”。韩非子 十过、史记 楚世家 有相同的记载。可证黎在商纣之时臣服于商,是商纣

12、阻止周东进的重要军事屏障。崇也是商王朝所倚重的方国,其君崇侯虎是商纣最重要的亲信之一,据说商纣曾听信崇侯虎之谮,囚文王于羑里。史记殷本纪:“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史记周本纪:“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崇侯之谮在历史上未必真有其事,但据此证明商王室与崇国关系之密切,殆无可疑。密须即 诗经皇矣 所说文王时的“密”国。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孔颖达毛诗正义云:“四国从纣谋度,则并非文王之党。而言侵阮、徂、共,不是

13、彼自相侵,明为犯周,而文王侵之也。拒大邦 之下即言侵阮、徂、共,则 侵阮、徂、共 即是密须拒周之状,故知文王侵此三国,征兵于密,密人拒其义兵也。密须,纣党。”据此,密须亦为臣服于纣的方国,皇矣中密须所拒之“大邦”实指周邦,而非商邦。“于”或作“邘”。王国维先生曾考订甲骨卜辞之“盂”即典籍所载之“邘”。邘国与商王室关系密切,其君为纣王的三公之一。史记 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史记集解 引徐广曰:“一作 邘,音于。”邘侯因不满纣王而叛,故帝辛时的卜辞屡见伐盂方的记载。盂方被征后,重又臣服于商。据顾颉刚先生考证,在文王伐邘之时,邘是商王朝的一个同盟国。由上可知,容成氏 所载的九邦,除

14、了舟、石、鹿三国于史无征外,其他多为臣服于商王室的方国。然而,在 容成氏 中,九个方国摇身一变,全都成了商王室的叛国。显然,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三、文王臣纣容成氏 载述九邦叛纣后,文王恪守臣道,受命前往平服九邦。简文云:“于是乎九邦叛之文王闻之,曰:虽君亡道,臣敢勿事乎?虽父亡道,子敢勿事乎?孰天子而可反?纣闻之,乃出文王于夏台之下而问焉,曰:九邦其可来乎?文王曰:可。文王于是乎素端褰裳以行九邦。”简文中文王所说的一段话,又见于 吕氏春秋 行论:“文王曰: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于此,文王被描述为一个对纣王忠贞不贰的忠臣形象。传世文献中,确有“文王事纣

15、”说法。左传襄公四年 :“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论语 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逸周书 程典解:“文王合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吕氏春秋 的记述更为详细。吕氏春秋 顺民:“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据此,文王率领众多的与国,小心翼翼地事奉殷纣王,除了向纣王纳贡以外,还需要恭敬地祭祀殷的先王。在陕西周原甲骨文中,有四例文王祭祀殷先祖的卜辞,徐中舒先生认为,这四例卜辞“充分说明文王时代周之事殷,处处都要通过盟誓之言,作为周不叛殷的保证”。周原甲骨文H113 片有“衣王田,至于帛,王获田”的卜辞,陈全方先生认为:“此卜辞记载的殷王田猎之事,其时代07最近公布的

16、清华简耆夜 ,记载戡耆之事发生在周武王八年,但 耆夜 文风近于文学作品,在没有更多证据予以支持之前,笔者仍采用旧说,认为戡黎之西伯,为文王而非武王。顾颉刚、刘起 钅 于:尚书校释译论第二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058页。王国维:殷墟卜辞所见地名考,观堂集林 ,中华书局1959 版,第 1154 页。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 ,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 59 页。顾颉刚、刘起 钅 于:尚书校释译论 第二册,第 1065 页。徐中舒:周原甲骨初论 ,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1998 年版,第 1424、1425 页。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8 页 -较早”,“是揭示武王灭商以前的周为商的附属国的实物资料。”周原甲骨材料证明,文献所载“文王事纣”之事,盖非虚言。然而,文王“处岐事纣”,是否如 容成氏 所载对纣王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呢?为了厘清这一历史的真相,有必要对文王克商的方略进行考察。季历被商王文丁杀害后,由其长子昌即位,是为周文王。文王就位后,即“受命”。尚书 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伪孔传:“文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