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6555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1、实验中的几种变量变量:也称变项,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也称自变项。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是由实验者观察或记录的变量,也称依变项。控制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是在实验中应保持恒定的变量,称控制变量。2、自变量的种类?自变量大致可分为三类:(1)作业变量:指实验中要求被试者做出特定反应的某种呈现刺激。(2)环境自变量:当实验呈现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则改变了环境特性即为环境自变量;(3)被试者

2、变量:被试者的特性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性、动机、态度等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这些因素统称为被试者变量。3、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方法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排除法:即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缺乏推论的普遍性。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是排除法中有效的方法。双盲实验 指在对额外变量控制时,不告诉被试和主试实验目的的实验。单盲实验 指在对额外变量控制时,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内容和目的,从而避免被试因主观期望而引起的额外变量。(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当消除额外变量有困难

3、时,就可以采用恒定法。(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4)随机化法: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者随机的分派到各处理组中。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者,也能应用于呈现刺激的安排。(5)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6)统计控制法:当明知有因素将会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在实验中加以排除或控制时,需要实验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统计控制。4、实验者效应及典型现象(主被试的相互作用)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者给出指示语及被试者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

4、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现象称实验者效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不管如何改变其他变量,被试者的态度为自变量从而影响了反应变量。安慰剂效应:自变量是主试的指导语,被试服从了指导语,从而产生心理作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试者用指示语规定被试者的反应,试图控制额外变量,使因变量的变化成为自变量的一种效应;同时,主试者与被试者又可能以某些干扰实验的方式不知不觉的相互作用,使额外变量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从而混淆了实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9 页 -验结果。5、实验效度,信度及种类实验效度:实验方法

5、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6、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1)生长和成熟:除了实验中的自变量可能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外,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也是使其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2)前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后测的分数将比前测的高。(3)被试者的选择偏性。(4)被试者的缺失。(5)实验程序的不一致。(6)统计回归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的:(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6、(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内外效度的关系:(1)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外部效度,而提高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3)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4)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外部效度。7、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也称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量程停留在指标的最顶端或最低端,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遭受损失。8、对自变量的控制在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变化称为自变量的控制。对自变量的控制,首先要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对心理学中一些含混不

7、清的变量必须使之操作定义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实验。其次,对于在刺激维度上连续变化的自变量,要做好三项工作:(1)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2)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3)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9、反应指标的选择选择反应指标的条件主要有:(1)有效性: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2)客观性: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3)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能便于记录、便于统计,而且量化的指标就能进行比较。第二章1、实验设计的类型实验设计:指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被试者内设计:指被试者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

8、实验,也称组内设计。被试者间设计:指被试者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近不同自变量的情况。也称组内设计。混合设计: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被试者内设计和被试者间设计的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拉丁方设计:多变量实验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方案,心理实验中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就使实验顺序、被试者差异都作为一个自变量来处理。只要实验中自变量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9 页 -个数与实验处理水平数相同,而且这些自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存在时,都可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2、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多自变量: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其具有三

9、个明显的优点:(1)效率高:用同样的时间,做了多倍的工作。(2)实验控制较好。同一被试,同一环境,额外变量更易控制。(3)实验结果更有价值:在多种情况下都证明是确实的,比多个单独实验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3、交互作用的概念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交互作用就发生了。第三章1、反应时及其原理和逻辑反应时: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包含三个阶段: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

10、时间;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以上三个时段的总和即是反应时间。2、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速度和准确性权衡的概念简单反应时:给予被试者以单一的刺激,要求他作同样的反应。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速度-准确性的权衡:当一个人很快去完成某件事时,会比慢慢的做某件事犯更多的错误,反之,如果某人很正确的做某件事时,速度上就会变慢。心理学家称这种关系为速度准确性权衡。3、影响反应时的因素(有可能是论述)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主要从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二大因素进行分析。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1)因刺激的不同类型而异。不用类型

11、的刺激通过特定的通道作用于各个感官,它们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每一种感觉有着各自的传入神经,因此反应时间上有差异。(2)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刺激强度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强度,也包括其它类似的因素,如视刺激的光强、空间面积、时间久暂及两个以上刺激的累积等。一般当刺激强度很弱时,反应时间就长,而当刺激增至中等或较高强度时,反应时间便缩短。(3)因刺激的复杂程度而异。这个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刺激选择数目越多,越复杂;另一方面,刺激相似程度越低,越复杂。(4)因刺激呈现方式不同而异。刺激的呈现方式不同,反应难度不同。影响反应时间的机体变量有很多种,主要有(1)适应水平:此处的适应指在刺激物的持续

12、作用下,感受器发生的变化。感受器的适应水平对反应时间有着明显的影响。(2)准备状态:指机体对于某种行为作出的准备情况。(3)练习次数: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相当密切,一定范围内,练习的次数越多,反应越快,反应时间减少的趋势是逼近一个极限而稳定下来。(4)动机:指由于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反应时间实验中,被试者易受某种额外动机的影响。(5)年龄因素的个体差异。年龄差异指心理功能随年龄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9 页 -化的总趋势;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在品质和属性上存在的任何差别。(6)酒精及药物作用:酒精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迟钝,对

13、周围情况变化的反应速度大大加强。同样,药物也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反应速度。4、阐述唐德斯的减数法及其三种反应时间的关系(能判断某种反应是属于ABC中的哪种)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由唐德斯首先提出,故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A、B、C 三种反应。A 反应又称简单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B 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反应数。C 反应又称辨别反应,与B 反应一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不同的是B 反应要求每一个刺激都有它相应的反应,而C反应只有一个刺激是要求有反应的,其余刺激不要求作出反

14、应。B类反应时间最长,C次之,A 最短。5、加因素法及其逻辑加因素法 反应时间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加因素法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第四章1、阈限描述定义及其操作定义绝

15、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绝对阈限操作定义:有 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差别阈限操作定义:有 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强度之差。2、三种心理物理法的误差及控制(可能是论述)(1)极限法(也称最小变化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特点是将刺激近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习惯误差 指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导致刺激强度已经超出被试阈限,仍报告感觉不到,使得测出的阈值

16、偏低或偏高;而期望误差 则表现为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导致阈值偏高或偏低。因为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相反,为了使此两种误差彼此抵消,可交替使用递增法序列和递减法序列。练习误差 是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被试熟悉了实验情境,以致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 则是由于实验多次重复,令被试产生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反应速度减慢或准确性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为了消除练习和疲劳的影响,递增和递减各自使用的次数要相等,整个序列中在前在后的机会也要均等。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差生的误差:除了要控制习惯和期望误差外,也要控制因标准刺激和比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9 页 -较刺激同时呈现所造成的误差。控制方法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2)平均差误法: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以由主试调节,被试判断。平均差误法误差及控制:因为要求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会产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