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6378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大学遗传学下考试重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染色体畸变名词:1.Deletion 缺失: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所带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分为Terminal Deletion末端缺失和中间缺失Intercalary Deletion。2.Duplication 重复:在正常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染色体部分的一种变异现象。3.Inversion 倒位:染色体某区段及其基因顺序发生180 倒转的变异现象。Paracentric inversion(臂内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臂间倒位)Inversion homozygote(倒位纯合体)Inversion heterozygote(倒位杂合体)4.Tr

2、anslocation 易位:一条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一种变异现象。5.pseudo-dominance 假显性:在染色体缺失中,如果缺失的部分包括某些显性基因那么对应的隐形基因就会表现出来,产生假显性的情况。6.pseudo-linkage 假连锁:由于发生染色体易位,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受到抑制,原来不连锁的基因表现连锁遗传。问答:1.缺失的影响?细胞学效应: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缺失环Deletion Loop。配对时,未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多出的未缺失的部分产生缺失环。遗传学效应:(1)影响程度和缺失区段大小、所含基因多少、重要程度、染色体倍性有关。缺失部分太大不能存活

3、;一般缺失杂合体比纯合体生活力强一些。(2)缺失一般使配子败育,雄配子尤其如此,所以一般通过雌配子传递。(3)有时会出现假显性现象:如果缺失的部分包括某些显性基因那么对应的隐形基因就会表现出来,产生假显性的情况。2.重复的影响?细胞学效应:(1)重复往往伴随着缺失同时出现,重复区段一般不包括着丝粒,因为如果染色体为双着丝粒,染色体不稳定。(2)重复杂合体联会形成重复环(Duplication Loop)遗传学效应:(1)生活力降低:重复比缺失造成的影响小,重复部分太大也会影响生活力甚至导致死亡缺失一般使配子败育,雄配子尤其如此,所以一般通过雌配子传递。(2)不致死的重复可导致复杂表型,并具有剂

4、量效应,同一基因重复次数越多表型效应越显著。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1 页 -(3)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导致表型效应发生改变(4)带有重复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3.倒位的影响?细胞学效应:(1)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形成倒位环。(臂内倒位的情况下,着丝粒在倒位环的外部;臂间倒位的情况下,着丝粒在倒位环的内部)(2)如果在倒位环内发生单交换,一半的配子是重组型的,将是不育的;另一半配子是非重组型的,是可育的。臂内倒位是因为有一半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异常,一条无着丝粒,一条双着丝粒。臂间倒位是因为一半染色单体存在缺失和重复。

5、遗传学效应:(1)倒位杂合体配子败育率上升,造成部分不育。因为倒位杂合体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中,有两条染色单体经过交换,都带有缺失和重复。(2)抑制或大大降低了倒位环内基因重组,倒位区段呈现很强的连锁关系。因为在倒位环内发生单交换,一半的配子是重组型的,将是不育的,使重组率大大降低,表现为强连锁关系。(3)靠近倒位圈的区段经常不能正常联会,导致交换机会下降带有重复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4.易位的影响?细胞学效应:(1)染色体配对图象:T 字形(单向易位杂合体)和十字型(相互易位杂合体)(2)(2)配子育性:半不育性(所有易位杂合体)遗传学效应:(1)易位杂合体形成的配子中,一半可育一半不育,因

6、此易位杂合体是半不育的,是因为易位杂合体形成一半染色单体带有缺失和重复。相比于倒位:臂内倒位半不育是因为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异常。臂间倒位是因为一半染色单体存在缺失和重复。(2)改变基因间连锁关系,原来连锁的基因由于易位成为独立遗传,而原来独立遗传的基因由于易位成为连锁遗传。(3)易位杂合体容易出现假连锁现象。(4)易位对个体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死亡。平衡易位:主要遗传物质没有丢失,个体表型正常。不平衡易位:主要遗传物质没有丢失,个体发育受影响。人、动物中多为平衡易位。(5)导致染色体数目改变:通常为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的结果。罗伯逊易位发生在

7、两个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当两个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区发生断裂后,长臂在着丝粒区相互重接,短臂则往往会丢失,容易导致染色体数目改变(减少)。第十章基因突变名词:1.Mutation 基因突变:DNA 序列中发生了任何与正常序列不同的改变就成为基因突变。Mutant 突变体:2.Loss-of-function mutation 功能丢失突变:删除或改变了基因的关键功能区,使生物体对某种表型的功能丧失的突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1 页 -3.Gain-of-function mutation 功能获得突变:突变事件使生物体获得某种新的功能。在杂合体中,

8、获得的新功能可以得到表达,因此这种突变通常为显性突变。4.Epigenetics 表观遗传:是指DNA 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Epigenetic variation 表观遗传变异:在基因序列未改变的情况下,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变异现象,称为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研究表观遗传变异的新兴学科称为表观遗传学。Epigenomics 表观基因组学: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5.Histone code 组蛋白密码:不同类型的修饰、不同位点的组蛋白修饰的联合存在作为一种标志或语言,被一系列特定的蛋白所识别,从而将这些标志或语言翻译成

9、一种特定的染色质状态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调节。因此这些联合修饰也被称为组蛋白密码。6.Base substitution 碱基替换: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所代替,又叫单点突变,具有较高的回复突变率。替换又可分为两类,转换和颠换。转换是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的替换。颠换是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7.Genomic imprinting 基因组印记:是指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在通过精子和卵子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发生了修饰,使来源于父母本的等位基因在子代会有不同的表达特性。这种修饰常常是由于DNA 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非编码RNA 的作用等引起的。(了解)问答:1.基因突变的六

10、大特征?(1)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Universality(2)在自然状态下,对一种生物来说,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Rarity(3)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是随机的。Random(4)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多方向的。Multi-direction(5)基因突变过程是可逆的。Reversibility(6)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2.基因诱发突变的分子机制?物理因素:(1)紫外线:紫外线的照射使DNA 分子上邻接的碱基形成二聚体,主要是胸腺嘧啶二聚体T-T。二聚体的形成使DNA 双链呈现不正常的构型,从而带来致死效应或者

11、导致基因突变。(2)电离辐射:X 射线和伽马射线容易导致点突变和DNA 链的断裂。化学因素:(1)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可与A 及 G 配对结合2-氨基嘌呤(2-AP)也是碱基的类似物,可分别与T 和 C 配对结合(2)碱基修饰物:亚硝酸有氧化脱氨作用,亚能够作用于腺嘌呤(A)的氨基而使它变为次黄嘌呤(HX),可以作用于胞嘧啶(c)而使它变为尿嘧啶(U)。羟胺只特异地和胞嘧啶起反应,使CG 转换成 TA。(3)烷化剂:烷化剂是一类亲电子的化合物,含有活性烷基,可使DNA 发生各种类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11 页 -

12、的损伤生物因素:(1)转座子: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转座子的转座作用可以使基因发生突变。(2)农杆菌侵染: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 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造成基因突变。(3)病毒侵染: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可将自己的DNA 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造成宿主细胞的基因突变。4.碱基替换的影响?(1)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由于密码的兼并性,碱基的替换并没有引起密码子所代表的氨基酸的改变。例如GAU 变成 GAC 都是天冬氨酸。(2)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某一碱基的改变使得某种氨基酸的密码

13、变成了终止密码,多肽合成提前终止,基因产物没有活性。(3)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了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到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出现突变性状。5.表观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1)DNA 甲基化DNA 甲基化与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基因的去甲基化可能使得印记丢失,基因过度表达,甚至引起肿瘤或癌症的发生,如促肿瘤生长因子IGF2 基因过度表达引发大肠癌。(2)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是指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同源的双链RNA 时,该 mRNA发生降解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转录后水平

14、,又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3)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 组蛋白修饰导致的染色质改型是表观遗传变异的重要机制之一,修饰的组蛋白改变了与DNA双链的亲和性,从而改变染色质的疏松或凝集状态,或通过影响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的亲和性来发挥对基因的调控作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11 页 -第十一章 转座因子名词:1.Genetic recombination 遗传重组:一个核酸分子破裂结合到另一个核酸分子上的过程。通常是DNA。2.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同源重组:遗传重组发生于较大范围的同源D

15、NA 序列之间。需要蛋白质因子RecA,不需要碱基序列的特异性3.Transposable Elements 转座因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者从一个染色体转移到另一个染色体上,这种能自发转移的遗传基因叫转座因子。有:插入序列、转座子和Mu 噬菌体。4.Transposon 转座子:一类较大的转座因子,除带有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外,还带有其它一些基因,例如抗药性基因。5.Retroposon 反转座子:真核生物的某些转座子,经 RNA 中间阶段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转座。如:Ty 元件。问答:1.转座因子的基本特征?(1)2.Ac/Ds如何影响玉米籽粒颜色?C 座位:CI显性,抑

16、制糊粉层颜色发生C 是隐性基因,CC 是促进淀粉糊粉层的颜色。Bz 座位:Bz 显性,促进糊粉层发育成紫色bz 隐性,促进糊粉层发育成褐色D:是非自主移动的受体因子,是染色体发生断裂的位点。Ac:是能够自主移动的控制因子,可以控制Ds 对 C 座位的抑制作用。在 Ac 的控制下,Ds 可以使染色体发生断裂,从而使本该发育成无色(CICCBzbzbz)的籽粒糊粉层丢失 CI和 Bz 从而发育成褐色。褐色斑点的大小取决于断裂丢失时间发生的时期。在 Ac 的控制下,Ds 还可以直接插入到Bz 基因内部,使基因型CCCBzbzbzDs_ _的玉米品系变为褐色(本应为紫色),后 Ds 因子还可在Ac 的控制下发生解离,造成Bz 的回复突变,发生回复突变的籽粒糊粉层为紫色。3.转座因子的主要遗传学效应?(1)引起插入突变。(2)引起染色体畸变和DNA 重排(主要是缺失和倒位)。(3)产生新的基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11 页 -(4)增加变异,促进进化。(5)调节基因表达(转座子本身启动子和增强子的作用)。(6)造成同源序列的整合。第十二章 核外遗传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