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6356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第页 共 9 页1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运城侯马临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参加寻根觅祖之旅,充分领略这里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欣赏这里美好的山水、秀丽的风光!文明摇篮古河东 运城市地处神州腹地、黄河中游,东南与河南、西与陕西隔黄河相望,故有“黄河金三角”之称。全市面积14 万平方公里,辖 l 区 2 市 10 县,人口 5017 万。运城古称“河东”,因秦汉时期地处京城长安东边的黄河以东而得名。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词日:“河东自古多高贤,回首桑与盐。永乐、通鉴炫人目,普救、铁牛动心田。子安文章百世,云长肝胆千年。五老经此也流连,望鹳雀奇观。黄河九曲皆历史,尧舜一脉是云烟。

2、舞剑南风伴酒,抚琴秋风入弦。”词中每句均含有典故,共计16 个,可谓“无一字无来历”,字字盛赞这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摇篮。“运城”一词则始于宋、元时期,当时因这里设有专管盐运的“运司”官吏而得名。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山西的粮、棉主产区,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是全国三大产铜基地之一,运城盐湖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来过这里的国内外游客说,运城这里有两件“宝”:一个是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盐,它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也对人类的健康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去运城盐湖漂浮休憩时,您会深刻体验到这一点。一个就是满足人们精神世界需求的道德和情义,虽然只是几个字,分量却很

3、重,因为做人绝对是不能不讲道德和无情无义的。这个“宝”就是关公的信义。在运城市区南边的这个银湖,就是已有4000多年开发史的盐池。传说华夏民族是由黄帝、炎帝、蚩尤这3 个部落合并而来的。当时蚩尤部落非常强大,炎黄两个部落就联合起来战胜了蚩尤,把他大解八块,他的血就化成了盐池水,至今这里还有种种传说。杀死蚩尤的地方就叫解州镇,也是关帝庙的所在地,武圣人关羽就是这里人,所以汪国真词中有“云长肝胆千年”一句。远古圣火照芮城 离开了关帝庙,现在我们驱车行进在通向芮城县的239 省道上。考古发现,芮城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9 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第页 共 9

4、页2 是人类最早生活的地方之一。在芮城的西侯度遗址,发掘有大量石器、动物化石、烧骨灰层、带有切痕的鹿角以及厚约50米的红色沙砾石层。经科学测定,遗址内的烧骨是迄今为止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说明了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人已经懂得用火并且生活在这里。而在西侯度遗址附近的匾河遗址,发掘出的上百件石英岩石器的种类和锤击、摔击、投击等制作方法,以及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匾河人早于北京猿人,在温暖湿润的温带气候和茂密的森林、草地环境中,过着既狩猎又采集的生活。而且上与西侯度文化、下与临汾的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至于芮城的风陵渡,据说就是黄帝大臣风后战死埋葬尸骸的地方,因此被称为“风陵”,又因黄

5、河的一个渡口在此,故称“风陵渡”至今。车过芮城县西陌镇,从东张村左转南行不远,就是著名的大禹渡。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曾经在这里乘船东渡,凿开三门,引水人道。山谷上现在还存有“舟于此,出水得”6 个摩崖石刻大字。在大禹渡口的高垣上,至今还屹立着一棵枝繁叶茂、五人环抱的千年古柏。传说,大禹当年治水时,曾经在这棵柏树下休息拴马,后人称此树为“神柏”。而距离永乐宫 15 公里的五龙庙正殿,为831 年即唐太和五年建造,也是一座保存完好并且全国著名的唐代建筑。舜都蒲坂话名人 永济市地处“黄河金三角”中心,古称“蒲坂”,曾为舜都,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唐末著名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和杨贵妃的故乡。

6、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享年仅 47 岁。在文章的内容上,他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上,他强调文学必须有益于社会的发展,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时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为此他极力推崇学习借鉴先秦、两汉古文,以为今用。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比兴、兴寄的传统,代表了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作为唐代杰出政治改革家,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革除弊政,打击权奸,并且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改革失败后,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来又出任柳州刺史。但是就在他被贬期间,反而成

7、了南方人向他求学问业的一代宗师。他一生留下的600 多篇诗、词、散文作品,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古文的经典佳作。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9 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第页 共 9 页3 在黄营出入口南面那座大山是中条山,而位于永济市虞乡镇20 公里处的五老峰,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北魏时期,这里就开始出现宗教活动,后来被称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五老峰雄、险、奇、秀皆备,与西岳华山遥遥相对,历史上称为东华山。据考证,“中华”二字就源于远古时期的河东中条山、西岳华山、汾水下游的支流华水以及居住在这里的华夏先民。“华夏”的“华”由“华山”、“华水”

8、、“华族”而得名,“夏”则由古河东向来为华族即夏族的聚居、发祥之地而得名。另据记载,五老峰原名“五老山”,“五老”之名源于上古时期传播伏羲创立的易经始典河图、洛书的五老之名。传说,伏羲令五老携河图、洛书传给后世,他们就在这座山中,研卦修行,传经布道,才使这种易学文化得以正传后世。由于他们常常以五位老人的形象出现在山间,人们便称此山为“五老山”。五老峰挺拔俊秀,云飞雾绕,四季如画,风光各异。清朝诗人王含光曾在此留下“虞乡城南五老峰,一峰一朵玉芙蓉”的诗句。距离五老峰不远的王官峪,就是唐末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司空图隐居的地方。司空图是永济虞乡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很想有所作为,曾官至礼部郎中、中

9、书舍人。但是到他 50 岁左右时,由于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唐半壁山河,指日可取长安,李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朝不保夕。他自知大势已去,危局不可挽回,便洁身自好,急流勇退,辞官退栖故居王官峪,在这谷幽林深之处隐居了20多年。由于他对山石林泉充满了爱恋之情,便写下了许多山林遣兴、闲吟自适的诗歌和著名的诗歌理论诗品二十四则,对后世颇有影响。例如,他将诗歌分为雄浑、冲淡、纤称、沉着等 24 种风格,每一种风格都以一首优美的风景诗来描绘它的意境。如“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露余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等。这些诗句既优美动

10、人,比拟贴切,又含意深刻,为历代诗论家所推崇,在中国诗歌理论上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在这里隐居时,还自比晋代诗人陶渊明,“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并以桃花源记的典故来命名王官峪为“桃源滨”。唐末朱全忠篡权称帝之后,曾3 次诏司空图入朝任礼部尚书。他不但坚辞不就,反感羞辱,不食而卒,年72 岁。后人为此修建了一座三诏堂,来纪念他这种高洁的品格。王官峪的两边都是陡峭的高山,山上树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山谷里的小溪湍急而下,风景优美。禹都安邑今夏县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9 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第页 共 9 页4 离开了永济市,现在我们驱车经过运城市

11、区来到夏县境内,这里传说是黄帝的夫人嫘祖养蚕的地方。夏县古称“安邑”,曾为禹都,因为夏禹最早在这里建都,因而县以“夏”名。现在夏县的禹王乡,还有大、中、小古城址3 座,据说是禹王城的遗址。但是经过考古发掘,对照史籍考证,大城是战国时期的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则建于东周,至北魏仍在沿用。那么j真正的禹王城遗址在哪儿呢?1975年,在夏县北部的东下冯村,发现了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分布有居室、人工沟、陶窑、水井、窖穴、墓葬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类似东下冯城堡的建筑遗址,在北起临汾、南至黄河、东出翼城、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竞有35处之多

12、。这些发现,与禹贡记载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说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不断发现的夏城遗址,与古史记载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印证了山西南部的确是夏朝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古河东不仅历代文人辈出,名人多达上千名,时至今日运城人还保留着诗礼传家的习俗。东晋时的夏县人卫铄,即卫夫人,尤善隶书及正书,时称“卫隶”,名望远播海内。少年时的王羲之就曾拜在她门下学习书法,其后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北宋时,夏县还出了一位幼年砸缸智救同伴而至今闻名的人物,他就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活了 68 岁,20岁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在著名的北宋“熙宁变法”中,他与主持变法的王

13、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退居洛阳,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最终写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名著。这就是汪国真词中“永乐、通鉴炫人目”一句的含义。运城不仅历代出文人,而且多出官宦世家。除了在永济讲过的柳宗元蒲州柳氏外,最为著名的就数闻喜裴氏了。现在我们到达的东镇出入口北8 公里处,在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运二级公路之间的裴柏村,就被誉为“中华宰相村”。据考证,裴氏自古为三晋望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天下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其谱系源流都出于闻喜的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到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

14、,余泽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道德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 59 人,大将军 59 人,主掌吏、礼、户、兵、刑、工这六部者135 人,官居太守以上职位者近300 人,封爵者 800 多人,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华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9 页 -寻根觅祖游沿途讲解第页 共 9 页5 相村”即由此得名。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裴秀、史学家裴松之、政治军事家裴度等,都是裴氏家族的杰出人物。唐晋古国看侯马 现在我们到达的侯马市,隶属于临汾市,因为古代曾是一处驿站,意思为换马、等候马的地方,故称“侯

15、马”。侯马古称“新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这里最早为古唐国地域,古唐国即晋国的国都。晋国早期定都于绛地,后来在晋景公时迁都于新田。晋国从唐叔虞到晋静公,共传37 代,历时 620 年。其中,在新田传13 代,历时 209 年。在长达 2 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这里曾是宫殿林立、商贾云集的大都会和政治文化中心,是当时北方各诸侯国最为繁华的都城之一。后来,由于分封制的原因,晋国卿侯的权利越来越大,王权旁落。六卿之间互相兼并,只留下了赵、魏、韩三家。“侯马盟书”就是六卿在兼并的过程中盟誓时留下来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唐风,就是西周、春秋间流行于侯马、曲沃一带的民间诗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旅居

16、曲沃东韩村宜园,在这里撰成巨著 日知录,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古名句。而源远流长的晋文化,给曲沃留下了大量文物宝藏,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现已发掘出土的文物有5 万多件。其中有被誉为“世界最早的大豆”,有桐叶封弟时周成王赐给叔虞的“害孳方鼎”,有曲村西周墓出土的中违父奁,有音色优美的东周青铜编钟,有金代的砖雕舞台和戏剧陶俑。这些国之瑰宝,都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刻印着历史前进的轨迹。丁村民俗博物馆 在襄汾出入口不远处坐落着的是中国第一个汉民族的民俗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也即丁村民居。这里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万历到清咸丰年间所建的民居四合院 40 座,房屋 515 间,反映出明、清时期北方农村的村庄格局。尤其是丁村民居建筑构件上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木雕、砖雕、石雕图案,是我国明、清民居建筑中的佳作,现在已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另外,20 世纪 50 年代在丁村附近的汾河岸,考古发现了人牙三枚,1976 年又发现了一块小孩的右顶骨化石,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因为发现于丁村,故名“丁村人”。丁村人的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与现代蒙古人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