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5955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一部分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机遇一、物流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已初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区物流业总体规模扩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物流业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向好,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 年,我区实现生产总

2、值4063.3 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为22.2:37.0:40.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7.02 亿元,增长14.3%。外贸进出口总额51.83 亿美元,增长20.9%。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194.34 亿吨公里,增长 9.2%,其中铁路、公路、水路分别增长9.1%、4.7%和 17.6%。完成货物运输量4.02 亿吨,增长 8.8。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6876 万吨,增长 24.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700 万吨,增长24.1%。经测算,全区社会物流总额为8082 亿元,物流业增加值 234 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5.8

3、%。(二)物流通道进一步完善。2005 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62003 公里,其中高速路1411公里;广西境内铁路营运里程2751 公里;全区沿海港口已建成大小泊位168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6 个;全区共有机场5 个,航线里程13.7 万公里。此外,沿海港口、交通枢纽、商业系统、物资系统存储等基础设施也逐步整合并发挥作用。(三)物流企业逐步成长。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了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一是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如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不断壮大;三是综合型物流企业初现,如防港物流、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企业;四是商业连锁配送

4、发展加快,如北京华联、南城百货、利客隆、沃尔玛等连锁配送业务发展较快。(四)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到重视。“十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在已通过的国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明确了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国家正在编制全国“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为各地发展物流业提供指导方向。目前我区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崇左等市已开展现代物流规划编制工作,采取了不少推进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到各方

5、面的重视。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物流体系不适应社会化物流的需要。各物流环节发展不平衡,物流企业总体实力普遍不强,功能单一,物流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和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传统物流企业改造提升较慢,现代物流比重小。(二)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组织和布局仍不合理。尤其是具有综合功能和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部分物流基础设施缺乏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重要物流节点设施建设缺乏规划统一指导。(三)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大型物流企业少,物流专用装备及物流信息网络配套总体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四)现代物流业人才缺乏。我区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6、现代物流业人才缺乏,同时吸引人才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人才不足制约了物流发展。(五)推动物流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税收、土地使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1 页 -货运代理、运输配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有待设立完善。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物流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三、物流业发展机遇(一)区位优势。我区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面向东南亚,背靠国内广阔腹地,南临北部湾,东接粤港澳,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与东盟和世界贸易的重要门户,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地接壤并具有海上通道的省区

7、。我区拥有1020 多公里的边境线,海岸线1595 公里,是我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二)加入WTO 后的机遇。加入WTO 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国际投资和贸易将大幅增长,更多的国外企业进入我区,我区也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物流总量将随之增加。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道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海上运输、邮政服务及其他辅助服务将对外开放,在物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承诺向外国公司提供贸易权(进出口权)和分销权(批发、零售、维修、运输等),这将有利于我区发挥沿海区位优势,更大规模地引进外资或外方物流企业改造、嫁接、提升我区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水平,有利于引进物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

8、利于推进物流业相关的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物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区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区作为西部十二个省区中唯一沿海的省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很强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建立泛北部湾(广西)等重点经济区,鼓励南贵昆等区域依托交通干线,加快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带。南北钦防作为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核心区域,物流通道和物流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将有利于其发挥对外开放前沿的作用,促进国内物流乃至国际物流大进大出、大流通

9、局面的形成。(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我区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机遇。2001 年 11月 6 日,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十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和东盟共有18亿人口,3 万亿美元的GDP,2 万多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我区作为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的重要便捷通道和前沿区域,将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尤其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我区,使我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不断消除,经贸和投资便利化措施的实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量必然大幅度增加,物流量也将迅

10、速扩大,我区物流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对发挥我区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物流经济将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五)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发展机遇。随着构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逐步实施,我国泛珠三角地区与中南半岛国家的通道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相关产业合作的进程也将逐步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包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尼等国及我国沿海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该区域处于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具有成为“海上东盟”的大通道优势。大湄公河次区域涉及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和我国的广西、云南,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的陆路桥梁,这一区域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11、。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特别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提速,沿海重大项目布局的落实和沿海城市设施、物流设施的完善,将为我区的物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将有利于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六)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泛珠三角涵盖了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 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 个特别行政区,陆地面积199.45 万平方公里,人口4.446 亿,经济总量达4.45 万亿元,在我国各经济区域中名列首位。尤其CEPA 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1 页 -实施,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物流业合作将加强。我区在地理位置上毗

12、邻粤港澳,必将给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机遇。(七)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预计“十一五”末,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按 2005 年价格计算,2010 年预计生产总值达到6500 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9%,城镇化水平达40%。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中心测算,2005 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6%,我区如按此估算,2010 年物流成本将达到1200 亿元左右,物流市场空间巨大。总之,我区发展现代物流有许多优势和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对我区现代物流发展带来挑战。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坚定信心,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

13、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开创我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局面。第二部分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规范市场、配套环境”的发展方针,围绕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依托现代化交通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从我区实际出发,更新现代物流理念,加强规划引导,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市场,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创新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我区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

14、和综合经济实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有力支持。二、发展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同时也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统筹发展现代物流业。(二)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物流的发展要与各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尤其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建设要符合物流发展规律,依托中心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格局,合理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三)坚持发展现代物流与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等现有基础设施资源的作用,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改造提升、提高效率,使

15、之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切入点。从现代物流对设施的要求出发,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结构科学、功能完善、互相兼容、专业分工的要求,在布局和建设新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物流设施资源。(四)坚持发展现代物流与降低物流成本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要求,无论采取什么发展模式,都应将降低流通成本及社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坚持现代物流发展与规范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物流是多行业、多部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复合型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必须打破地区分割、部门分割,跳出传统物流领域,构建信息流、物流、商流相统一的系统,适

16、应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要抓紧建立健全发展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进程,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促进物流市场有序、快速发展。三、发展目标按照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区沿海、沿边、沿江和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优化物流布局,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大型物流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推广物流管理技术,加快培育物流服务品牌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产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物流体系向规范化、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快捷、高效、环保、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11 页 -节约、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逐步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到2010 年,预期全区社会物流总额为17000 亿元,全区物流业增加值为52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8%左右,比2005 年提高约 2.2 个百分点。四、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任务为实现我区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我区现有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类型及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