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5760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弘扬民族文化铸就草原文明-后旗发展草原民族文化纪实本报记者贾霞在乌拉特草原上的后旗原本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边陲城镇,这里有着随先祖们流传至今的深厚、光辉的草原文化,这里是乌拉特草原著名的驼乡,是草原文化的摇篮!近年来,后旗依托深厚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继续加强开发驼产业和沙产业、民族手工艺等,使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事业展现出新的活力。辽阔草原、巧手艺人以及民族服饰、奇石根雕,茫茫戈壁、双峰红驼和驼球赛在这里花开有声,让多少人为之赞叹!红驼协会-“红”了驼文化骆驼文化是草原文化的组成分部,产生于牧民饲养骆驼的生产生活。随着骆驼数量骤减、养驼户的逐渐减少,这一文化也渐渐离人们远去。主要聚集

2、在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境内的“戈壁红驼”属于阿拉善骆驼品系,曾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戈壁红驼具有很多经济价值和友谊品质,不但绒乳肉役兼备,而且挽驮耕全能。近年来,随着退牧转移战略的实施和旗政府的重视,牧民们的观念发生转变,骆驼养殖业再次复苏。2004 年 8 月,在潮格温都尔镇西尼乌素嘎查党支部的倡导下“乌拉特戈壁红驼事业协会”应运而生。2006 年 3 月,潮格温都尔镇与西尼乌素嘎查共同举办了戈壁红驼事业协会研讨会,邀请了蒙古国和区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加。并确定了戈壁红驼以“绒用为主、兼顾乳役”的方向发展。当年,协会仅驼肉、驼奶食品、驼毛、绒加工产品收入56 万元,为协会会员户均创收

3、1.4 万元。2005 年 7 月,一项与众不同的体育竞技项目从蒙古国初次引进,它就是驼球赛。从此潮格温都尔镇等山后各苏木镇组织爱好者接受了蒙古国教练的训练。以格阿都沁等代表的青年队员多次代表后旗驼球队连续两年应邀参加了蒙古国驼球冠军联赛。2007 年 9 月在潮格温都尔镇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驼球邀请赛上潮格镇驼球队获第一名,运动员莎日娜被评为优秀驼球运动员。现全旗已有驼球队14 支,队员 84 名,参加大型国内外驼球赛5次。这些经过培养的优秀运动员们都担负着发扬后旗乃至国家驼球文化的重任,使后旗获得了“中国驼球的摇篮”的美誉。2008 年 3 月,为庆祝乌拉特部落迁移360 周年,通过戈壁红驼协

4、会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事们的共同努力,在潮格温都尔镇西尼乌素嘎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训骆驼、挤驼奶、看驼识驼等民族传统节目,并由内蒙古电视台拍摄成为古日大坝系列节目,其中有关骆驼的节目占到了80%。使潮格镇西尼乌素嘎查骆驼文化通过覆盖亚太53 个国家的内蒙古蒙语卫视频道向观众播出。随着骆驼文化产业的逐渐深入,也积极地带动了后旗与骆驼相关产业的发展。2006 年 9 月份,后旗红驼协会会员以实物和资金的方式出资,成立了内蒙古腾合泰沙驼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驼沙产业的发展。2008年 1 月,为帮助牧民发展经济,由西尼乌素嘎查支部书记宝音德力格尔、

5、查干敖包嘎查支部书记图门巴雅尔、巴音前达门苏木塔文金、乌拉特中旗斯庆吉雅等 10 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创办了乌拉特戈壁红驼事业专业合作社。为了大力发展驼产业,后旗准备将驼肉、驼绒认证为绿色无公害标志,驼肉、驼奶这些绿色食品包装和宣传后,必将成为一项新兴的产业,也势必会成为今后牧民增收的主要亮点。红驼文化随协会的产生在乌拉特草原上再次绽放,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生态旅游节-民族文化争奇斗艳每当节假日或亲朋好友相聚时,后旗草原上的牧民们就会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开始了他们丰富多采的民间游戏。乌拉特民间游戏有很多种,在后旗最常见,最受欢迎的有下蒙古象棋、玩闹尔布、抓羊拐(俗称抓齿齿)、

6、玩达溜、踢毽子等。蒙古象棋,蒙古语称为“希塔尔”。在后旗戈壁,蒙古族牧民最喜爱的游戏就是下蒙古象棋。蒙古象棋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和民族特点,每个棋子造型不同,有骆驼、马、狮子、诺颜、车马等形状,而每个棋子都是独立的雕刻工艺品。是蒙古族传统的娱乐和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国际象棋的前身。蒙古象棋棋盘的形状、棋子的数字,和国际象棋类似,但棋子的图案、名称和比赛术语、比赛规则等都与国际象棋不同。围攻时,要喊出“处的”、“玛的”等术语进行将军。有“图门独贵”(万圈)、“浩仁都日布”(二十四)等胜利法。这是两个人对抗赛的游戏。抓羊拐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游戏之一,保留了完整的民族特色。按羊拐的五个面分别以五畜起名。玩

7、法不一,可抓、可打、可堆,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是草原人民教育子女做人、明哲理的益智类游戏。抓羊拐是用山羊或绵羊踝骨玩耍的大众化的游戏。乌拉特蒙古人把这个踝骨的四面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4 页 -别叫做绵羊、山羊、马、骆驼。而其他蒙古族部落也有叫做牛、绵羊、马、骆驼,或者把绵羊、山羊分别叫做公鹿、母鹿,把马和骆驼分别叫做白、红。抓羊拐游戏大约有4 种玩法。玩闹尔布,这是有雕刻十二属相的48 张牌、再加闹尔布(佛像)、浩日劳(经筒)、阿日斯楞(狮子)等三种图象的牌各4 张,共计用60 张木牌玩耍的游戏。具体规则是,以十二属相的顺序排列大小,谁的大牌多,谁

8、就有嬴的条件。玩达溜,是用 60 个或者 120 个木牌玩耍的游戏。木牌是钻有数字不等的小孔、分为红色和白色。大约和麻将牌的筒子相似。一般24 人参加。该游戏有好几种独立的玩法。每种玩法都引人入胜。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散发着民族气息的文娱节目逐渐消没。为了让他们文化重见光芒,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先后两次投资50 多万元,成功举办了以保护草原生态,传承草原民族文化为主题以体育、文化、民族餐饮、商贸交流为主的“乌拉特大漠草原生态旅游节”,展示了后山牧区风采。并以此作为为牧民提供发展第三产业的平台,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旅游节期间不仅开展了蒙古象棋、蒙古牌、抓羊拐、歌咏比赛、摔跤、赛马、

9、赛骆驼等民族传统游戏和蒙古袍速穿、吊瓶等趣味性较强的时尚节目。通过旅游节还安排了民族服饰缝制、根雕制作、展示戈壁奇石等产品展示,为工艺品制作者和收藏者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节的举办,促进和鼓励了牧民落后观念的转变,强化了他们的商业意识和生存技能,勇敢地迈向市场创造收入。民间手工艺、美术协会-乌拉特巧匠齐聚首乌拉特蒙语为能工巧匠,是游牧文明的摇篮之一,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也以心灵手巧而闻名。琴达是潮格温都尔镇宝日布嘎查牧民,今年54岁,随母亲学习民族服饰缝制手艺,17岁开始独立裁剪缝制蒙古袍,主要以乌拉特传统样式为主,在从事蒙古袍缝的三十多年间共缝制蒙古袍4000多件。于

10、2007年参加扩镇移民,开始以加工出售民族服饰为生济。现正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女儿乌兰,更大的意愿是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更多喜爱民族服的年青人。海日布是查干敖包嘎查牧民,今年78岁。从小爱好收集干死植物根茎,喜欢用小刀把捡来的木头修刻成骆驼、马、羊等动物,而且形象非常真实。经常在牧闲时间雕刻作品,最善于雕刻蒙古象棋。32岁的巴格那是前达门苏木牧民,在妻子的影响下开始收集奇石、玛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4 页 -瑙、沙漠漆、碧玉等二十余种名贵石类,在潮格镇经营奇石近三年,每年创收 50000多元。像他们有着缝制民族服饰、善于雕刻、收藏奇石特长的世间艺人在潮格镇、

11、获各琦苏木、前达门苏木有近百人,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震撼人心,有精美的艺术烙画挂毯,细致的刺绣,生动逼真的皮画作品、活灵活现的雕塑。为了保护、抢救、挖掘民族文化遗产,2007年11月,由潮格温都尔镇组织申请,与后旗统战部共同成立了乌后旗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由当初的 42人增至目前的 65人,主要分民族服饰、奇石根雕、书法美术三大类别。该协会成立至今,先后进行了 2次大规模产品展示和作品评比活动,在社会各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后旗旗委常委、统站部长贾海志这样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批老艺人,培养一批年轻的民间工艺美术人才,培训和挖掘这方面更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才和资源,结合后旗旅游业的发展,把具有

12、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做成一支产业。对外发挥后旗的民族特色,对内造福于后旗的广大农牧民群众。为了让这些乌拉特巧匠们积极带动地区民族民间工艺和美术行业,使其健康有序发展,后旗潮格温都尔镇申请并投资建起了民族文化城,无条件向民间手工艺协会成员开放,现已有20名成员入住该文化城。文化城一改旧貌,商业门牌大方统一,室内或柏叶飘香,或奇石林立,或陈列服饰耀眼夺目,民族色彩浓郁、民族文化四溢。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后旗民族手工艺业正悄悄成为三产发展中的一只奇葩,逐渐向世人们展示其不朽魅力。蒸蒸日上的民族文化,不仅促进了后旗城市和谐,也给草原文明注入了灵魂,让草原文明升腾在乌拉特草原上。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4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