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我国财政立宪主义论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政我国财政立宪主义论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财政立宪主义论纲一提要:宪法学上的财政立宪主义是一种关于政府财政权和人民财产权关系的理念与原则,涉及赋税、财产征收以及预决算等政府的一切财政行为。财政权问题是宪政产生的根本原因,财政制度是宪法规的重要容,也是宪政体制运行的重要保障。财政立宪主义在我国历史上有其萌芽形态,并对我国现行宪法体制产生了很大影响。财政立宪主义对我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西方公共财政专家开场关注对政府财政权力的宪法制约,公共选择理论有关财政立宪、税收立宪的理论应运而生。作为宪法学的财政立宪主义(fiscal constitutionalism),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对象,而政府财政权与人民财产权
2、关系的理念和原则是其容的核心。财产权问题历来就是法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财产权也是一种宪法权利,表达了国家和私人之间公法上的财产关系。 国家和私人之间公法上的财产关系实质上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财政权关系,所谓财政,就是为统治社会实施其任务而取得、管理与使用必要的财产的作用。本文指出了财政权是宪政的重要容,并对财政立宪主义在我国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宪政开展的重要意义予以探讨,旨在说明财政立宪主义是宪法学的重要理论,激发宪法学者对其进展研究。财政立宪主义是从财政权在宪政主义产生和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言的。对政府行为的控制,至少在最初的时候,主要是经由对岁入的控制(control of revenue
3、 )来实现的。一、财政权是宪政主义的重要容政府财政权和人民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宪政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从历史维度考察其与宪政起源的关联,从规角度考察其在实证宪法中的表达,从宪政变迁的角度考察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涵义。(一)财政权的归属问题是宪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宪政主义的渊源可以有多种。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实践,其开展表象为历久弥新的高级法思想; 其法治传统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私法,它的民法civil law十分兴旺,并重视对于私人之间的合同和财产权利的保障,这为日后西方法治秩序的建立,奠定了根底。中世纪出现了对古罗马法的研究的复兴,虽然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是倾向
4、于专制王权的,但罗马私法中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却构成对恣意行使的权力的限制。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波宪政运动-英国、美国和法国宪政确实立过程-已经雄辩地证明:财政权的争夺是宪政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预算与议会制度作为制度的滥觞,二者互为表里。英国的宪政起源于此,从14世纪末起,英国便已开场了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亦即把财政权一步一步地移交给下议院的那种进化进程。最终,也就是到了17世纪末,上议院明确认可了下议院对财政法案 ( money bills ) 所享有的排他性权力;从13世纪开场,国王再也不能依靠他自己生存了,巨大的国库亏空只能靠赋税弥补。1215年6月,约翰王和贵族代表签下限制王权的著名的自由大
5、宪章,确立了征税必经被征者同意的税收法定原则,也一举开创了英国君主立宪的宪政开篇。其中第12、14条的规定成为后来的无代表不征税的源头。大宪章是一份限制统治者的权力、保障被统治者的权利和自由的法律文件,构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并宣示了法律高于王权的原则。虽然约翰王随即撕毁了大宪章,但也形成了一个惯例,以后的历任国王只要征税就必须与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达成妥协,一再宣誓遵守大宪章,这种王室确认书先后出现了32次之多。在在通常形式的王室确认书以外,1295年爱德华一世又以成文法的形式签署无承诺无课税法,规定非经王国之大主教、主教、伯爵、男爵、武士、市民及其他自由民之自愿承诺,则英国君主及其嗣
6、王,均不得向彼等课征租税,或摊派捐款。1368年爱德华三世以成文法的形式添加了如下宣示:任何成文法则的通过,如与大宪章相悖,则必然是无效的。戴雪在考察财政与法律的关系时,感慨到:全国岁入概赖法律而存在,它只是巴力门法案下之产物而已。是故生在今世,无人敢虚构一种想象,以为*项赋税可不用法案而成立。 在美国,早在独立战争前,赋税问题就是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整个斗争的中心点。1641年的马萨诸塞湾自由典则第1条就明确规定:任何人之动产及不动产不得剥夺或以任何方法在法律形式和官吏职权下侵损除非依照本团体由大会遵照公平、正义,明白制定而适当地已公布之法律的权力。第八条规定:任何人之牲畜及任何种类财产不
7、得强取和征用以为公共事业服役,除非有大会颁发之令状并有合于境通行价格之适当偿价及雇价。倘非此项被征用财产死亡或损坏,原主当得充分赔偿。1765年的弗吉尼亚决议宣称:由人民自己对人民征税,或者由其代表者为之是防止过重课税的唯一保障,是自古以来英国宪法本质的、英国人的自由固有的特点。独立战争更是直接起因于宗主国的课税和干预。独立宣言在历数英王罪恶时,他未经我们同意就向我们征税便是重要的一条。后来制定的宪法则多处涉及对征税权的限制。美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但被最高法院判为违宪。直到1913年宪法第16条修正案(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和征收所得税)才确认了所得税的合法性。
8、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立宪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欧洲取得了继十七世纪英国革命以来的重大突破。托克维尔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答复了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这个问题,指出财政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一场浩劫怎能防止呢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推促自己的消灭。 路易十四在建立绝对君权时给予贵族和教士种种免税特权。王室的奢靡和对外战争只有建立在对平民横征暴敛根底上。1789年路易十六要求通过举债和增税方案,与高等法院持续冲突,这就直接引发了大革
9、命。1789年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第17条载明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作为1791年宪法开篇的人权宣言在第14条中明确宣布: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有权注意其用途,决定规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即无代表则无税-如果无国民代表-议会制订的法律为依据,则不得课税。宪法第五篇以赋税为名确认了议会的财政权。法国大革命历经曲折,宪政终得以确立。在十九世纪,受到十八世纪末期美国和法国立宪的先例的影响,立宪运动席卷欧洲大陆,各国相继制订成文宪法如1809年瑞典宪法、
10、1814年挪威宪法、1815年荷兰宪法、1831年比利时宪法、1848年瑞士宪法、1849年丹麦宪法、1861意大利宪法、1867年奥地利宪法、1871年德国宪法、以至法国在1804年、1814年、1815年、1830年、1848年、1852年和1875年的多部宪法,其中绝大局部为君主立宪而非制的宪法。此外,少数欧美两洲以外的国家,也在十九世纪制订了宪法如1876年土耳其宪法、1889年日本宪法.(二) 财政制度是实证宪法规的重要容宪政国家的主要职能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保护财产权,理解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的关键就在于国家对财力汲取的合法性、围和限度。洛克的经典论述仍然是雄辩的,政府没有巨大的经
11、费就不能维持,凡享受保护的人都应该从他的产业中支出他的一份来维持政府。但是这仍须得到他自己的同意,既由他们自己或他们所选出的代表所表示的大多数的同意。因为如果任何人凭着自己的权势,主有权向人民征课赋税而无需取得人民的那种同意,他就侵犯了有关财产权的根本规定,破坏了政府的目的。虽然,政府的功能和定位在二十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公法上的财产关系日益复杂,但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财政关系作为宪政的根底,其变化过程也就是宪法变迁的过程,也是宪法规的重要容。财政问题的实质反映了公民的财产保护和国家职能所需的相应财力之间的关系,国家能力的限制、保障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是同一问题的两面。从
12、世界围看,宪法规的重心有一个从财产权的保护到二者并重的过程。英国、美国率先在宪法文件中确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但更为严格和彻底的表述则表达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私有财产权的神圣性开场淡化。1919年玛宪法、1946年及1958年法国宪法都出现了财产征用条款。此后,新制定或重新修改的宪法皆有对财产制约的容。11美国的宪法变迁主要表达在联邦法院的司法判决中,宪法修正案的征用条款的实质容发生了与其它国家宪法同样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前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宪法无不强调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例如,1993年俄罗斯宪法第35 条的规定,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每个人都有权拥有
13、为其所有的财产,有权单独地或与他人共同占有、使用和处置其财产。任何人均不得被剥夺其财产,除非根据法院决定。为了国家需要强行没收财产只能在预先作出等价补偿的情况下进展。保障继承权。英、美、法等原生的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宪法几乎无一例外的把财政制度作为权力分立的关键容写进宪法,并将此权力仅仅赋予给议会。英国1911年议会法是这样,其他国家的宪法也莫不如此。美国宪法第一条第7款条将规定和征收税收的权力赋予国会,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国会主要通过立法对财政权的行使才得以获致与总统分权制衡的地位。1789年9 月国会通过组织法建立财政部,1802年建立了常设的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法国第五国宪法在第
14、五章议会和政府的关系第34条规定,各种性质的赋税的征税根底、税率和征收方式的准则又法律规定,议会投票通过。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宪政国家借鉴了英、美、法等国的宪政制度,强化了财政权在宪法中的地位。日本国宪法第83条确立了财政主义原则,规定:处理国家财政的权限,必须根据国会的决议行使。第84条规定:新课租税或变更现行租税,必须有法律或法律规定的条件为依据,这里的法律都是指的狭义的议会立法,实行彻底的租税法律主义,否弃了明治宪法确立的上年度预算施行的制度和紧急处分权等。在实质上与租税同样意义的强制性课税也扩及于以公权力征收的各种费用和罚金以及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属于国家垄断事业方面的专卖价款等。1
15、2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有些国家的宪法在限制政府的财政权的同时,也开场出现保障的容。1949年德意志联邦国根本法专门设置财政一章,详细规定了费用的分摊、财政援助、税收立法及分摊、财政平衡、财政管理、联邦和各州的财政关系等容,对预算收入及其支配作了严格规定,但保障政府制定预算法案的特别权力。根本法第113条规定联邦政府提议的,或涉及新的支出或可能将回造成新的支出的增加预算支出的法律,需经联邦政府的同意。这也适用于涉及收入降低或可能将来会造成收入降低的法律。二十世纪上半叶,在非殖民化运动中独立的开展中国家都制定了一部成文宪法,在新的国际形式和历史条件下,宪法开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既经济立宪阶段。13各国制订或重新修改的宪法以确认、引导、促进和保障本国的经济开展为中心任务。对财产权和财政权问题进展宪法规,新兴国家有着比西方兴旺国家更为迫切的需求。西方兴旺国家的宪法可以简单规定,因为宪法制定之前就有了私有财产权和财政权,在那里,自然法和市民社会先于宪法。新制定的宪法不仅要确立根本的政府架构,保护传统畴的自由权利,还要努力创设向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过渡的保障措施。大多数新兴国家的宪法都对财政权有比拟详细的规定。菲律宾在宪法中不仅把财政权赋予众议院,而且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对财政事项进展监视。斯里兰卡宪法设财政专章,对议会的财政权有详细的规定,并且设立独立的审计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