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0006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亭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更好地促进渔农民就业和增收,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镇近日组织人员,通过资料查询、问卷调查、下村走访等形式对全镇渔农民就业与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我镇渔农民就业基本情况高亭镇地处县城中心区,下辖行政村 25 个,城镇社区 7 个,农业经济合作社1 个,面积 87.88 平方公里,总人口6.7 万,其中渔农民 3.61 万。据统计,截止2010 年年底,我镇渔农民就业人数为18860 人,约占渔农民总数的52.2%。这些从业者,从年龄层次来看,主要以青年为主,其中25-35 岁的占 70%以

2、上,“4050”年龄段的占18%,其余年龄段的不足12%;从产业分布来看,一、二、三产从业人数分别为 6755 人、5457 人和 6648 人,占渔农民总数的比例依次为 35.8%、28.9%和 35.3%,分布比较均衡;从行业收入来看,各行业收入差距比较明显,以2010 年为例,我镇渔民劳均收入为41471元,但农民人均收入却不足元,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从工作地点来看,我镇渔农民工作地点主要以县内为主、县外为辅,县内的主要集中在岱山本岛,外出务工的多数位于定海、普陀以及江浙沪临近地区。二、我镇促进渔农民就业的主要做法一是以服务渠道的完善来增加就业。近年来,我镇以实现渔农民充分就业为目标,不

3、断加大对渔农民就业创业上的引导和扶持,逐步建立起了一整适合我镇发展实情、紧贴渔农民特点的服务体系。在就业促进上,始终坚持“入门服务”这一工作理念,通过开展“四百工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活动,定期定点地下到基层渔农民群众中进行调查,保证了对全镇渔农民就业情况的及时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6 页 -解和全面掌握,尤其是那些未就业人员的基础信息和从业意向。走访结束以后,以实现岗位有效对接为导向,积极走访联系相关企业,认真比对筛选出企业所需工种同渔农民从业意向相一致的招工信息,并将其及时提供给那些走访过的渔农民,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就业。在创业

4、扶持上,积极协调金融、财税等部门,通过开展“五联五创”、“小额贷款助推渔农村青年创业”等活动,为广大渔农村创业人员提供小额信用贷款、贴息补助等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初期融资难问题。同时,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行业预测、营销策划等指导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二是以特色产业的发展来推动就业。为切实推进渔农民就业转业和增收致富,我镇在充分结合自身劳动力资源及自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渔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组织和引导渔农民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水产养殖、现代农业、船舶修造、休闲旅游业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为增加和转移渔农民就业开辟了重要途径。

5、在水产养殖领域,先后启动了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大峧山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渔山 1770 亩标准养殖塘改造等一批项目,在为当地渔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推动了全镇水产养殖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升了经济效益。在现代农业领域,确立了以发展绿色蔬菜、桂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效益农业发展道路,相继启动了岱南蔬菜基地、刘家岙“桂花园”等项目,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既扩大了产业规模,也提高了农户收益。在船舶修造领域,重点引进了江南山中基船业,发展壮大了舜德、凯华等一批船舶配套企业,实现了船舶修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渔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休闲旅游领域,以建设旅游强镇

6、为目标,加快发展了峰景湾国际休闲岛、石马岙“农家乐”、蓬莱阁海鲜风情一条街、蓬莱山庄、徐福会所等一批休闲旅游项目,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6 页 -引导带动了一大批渔农民成功转型服务业。三是以经营模式的优化来促进就业。经营模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渔农民的经济效率和就业前景,因此,这几年我镇以“扩模提质、促销增收”为目标,加大了对传统渔农业和特色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极大地改变了过去较为粗放的经营模式,逐步走向了精密型产业发展道路。一是筹建专业市场。启动了浪激嘴建材市场项目,该工程投资 8000万元,分为陶瓷卫浴城、橱柜地板城、家具城、灯饰窗帘城四层。该市场

7、的建立不但将彻底改变我镇建材市场散、乱、差、小的格局,推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为我镇引进一大批商铺,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二是优化产销模式。探索发展了集生产、经营、销售为一体的“渔船+公司+合作社”渔货定销模式,不仅解决了渔民渔货物的销售问题,又为水产公司提供了稳定货源,实现了渔民和企业的双赢。三是创新合作载体。成立了全市首个以“土地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石马岙蔬菜瓜果合作社。该合作社建有岱山首个蔬菜冷藏库,可存储蔬菜 8000 斤左右,有效解决了农户长期以来面临的上市期间蔬菜存储期短、存储难的技术难题,延长了蔬菜上市供应期,切实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四是以从业素质的提高来保障就业。渔农民

8、能否实现充分就业,除了政策服务、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外,还受其自身主观条件和能力素质的影响。为尽快培养一批同新渔农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渔农村实用性人才,带动渔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我镇不断加大对渔农民基础理论、技能素质、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实现了渔农民就业培训的机制化和人才培养的长效化。一是加大一线指导。定期组织镇渔农技员到种养殖基地和种养户处对工作在一线的渔农民进行上门指导和现场培训,帮助其解决各类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开展技能培养。通过开会培训、远程教育、专家讲座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渔农民技能培训。以 2010 年为例,就先后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9、 页,共 6 页 -组织开展渔农村实用技能培训770 人次、渔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29人次和渔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14 人次。三是建立人才档案。打破学历、职称、身份等限制,把渔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纳入全镇人才管理,并分为特色种(养)殖能手、捕渔能手、运输人才、技术人才等类型,建立了渔农村实用人才库。四是注重典型带动。充分发挥渔农村地区创业能人、养殖大户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他们的成功案例,来鼓舞其他渔农民进行创业创新,为其提升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提供了现实动力。三、影响我镇渔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困难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步发展的良好背景下,我镇通过完善服务渠

10、道、发展特色创业、优化经营模式和提升从业素质,有力地推进了渔农民的就业创业,实现了渔农民经济效益和从业素质的双向提高,但是受我镇海岛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内外经济要素的共同影响,在推进渔农民就业和增收工作上,我镇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待业人群庞大。作为我镇两大传统产业的渔业和农业由于受政策制度、城市化进程等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有相当一部分的渔农民需要进行转岗转业,而且多数要转向城镇地区。这些大量涌入的渔农村劳动力,加上城镇本身的待业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势必将会在一段时间内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二是从业素质不高。就我镇实际而来,目前用

11、人单位的要求与渔农民的现实素质存在较大距离,多数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需要年龄轻、学历高、技能强的员工,而渔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专业水平缺乏的现象。大部分渔农民除了捕捞、种植之外就别无所长,能够胜任的岗位非常少。三是观念存在偏差。一些渔农村富余劳动力,自己没有专业技能,但又不想干脏、苦、累的工作,对劳动报酬又偏高,造成要求高的岗位不能上,报酬低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6 页 -的岗位又不愿意上,实现这部分人的就业比较困难。四、推进渔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几点建议(一)要立足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当前应继续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总体思路,

12、着力于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拓宽就业空间。一要坚持“引”,要借助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这一契机,立足镇情,大力推进环境招商、产业招商、特色招商和以商引资,不断培育和扩大新的就业增长点;二要坚持“转”,引导那些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的企业逐步转向船配、海运等符合海洋经济定位、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使之再现生机;三要坚持“靠”,抓住国家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和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难得机遇,引导镇内企业同一些大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发展上的突破;四要坚持“创”,进一步扶持渔农民进行创业或二次创业,引导渔农村劳动力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五要坚持“扩”,充分利用标准、技术、品牌、特色等优势,进一步扩

13、大经营规模和市场,以赢得更多的发展和就业空间。(二)要重视培养,进一步提高从业素质。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努力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使广大渔农民具有一定专长,为创业和转移就业提供真本领。其次,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面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家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按照多样性、实践性的要求,多聘请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人员进行面授或现场指导,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在培训组织上,要讲合理性、多层次,坚持分类培训与分层培训结合,突出短期培训,重视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及校企挂钩形式,培养更多

14、具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的渔农村劳动力。第四,在培训保障上,要建立起长期性的渔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切实加强对培训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督,确保每一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6 页 -笔专项经费能都能用到实处。(三)是要完善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其一,要加快就业服务平台及网络建设,将其延伸到各个乡镇,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一体。要尽快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就业机制,努力将渔农民纳入就业管理服务体系,让其享受与城镇劳动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政府服务。其二,要进一步完善渔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及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其三,要继续完善和落实法律援助制度,有关部门应将渔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动涉及渔农民工利益难点问题的尽快解决。其四,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制度,有效地开展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等活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推动转移就业特别是渔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劳动就业与增收提供重要平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6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