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3329449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92 大小:2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2】2020-2021高考真题汇编:专题0 4 文言文阅读一、真题演练(1 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谢景山书 宋 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卜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日: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

2、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加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市待用者也。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跋,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

3、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H益损矣!景山又云:君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已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根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

4、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选 自 全宋文)【注释】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 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 0 2 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 谢景山诗集。佛 胜(x T):人名,与孔子同时。1(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木定确的一项是()A.特唱于人 唱:称道,赞扬。B.某尝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 病:批评,不满。C.君子皆不由也 由:遵循,遵从。D.而扁其所不至 恨:遗憾,后悔。2(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困宇道者多矣 移其栗宇河内B.委乎天市特用者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香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其翼言垂天之云D

5、以道所怀 作 师说仅贻之3(2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木定福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道 是 文 的银本,文 是 道 的体现,对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B.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进,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C.作者希望谢景山能潜心向道,增进才识,不轻易为他人言语议论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进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D.本文采用逐层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措辞精确凝练。4(5分).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今 虽 谆 谆

6、 其 词 非 求 胜 于 景 山 盖 陈 己 之 所 守 抑 未 知 景 山 以 为 非 是 也 诚 以为 非 是 幸 亦 语 焉 襄 不 敢 惮 烦 于 屡 告 也5(5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话。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1 0分).(三)根 据 论语 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子 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 阳货)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6(5分).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

7、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 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 恶人”的例子。7(5分).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 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1 1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阖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日: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 以 保 戢,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

8、之势,我得胜算矣。奈 何 弃 庙 在,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日:“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由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输金。又攻北平磐及保州,复为州皆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

9、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日: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 选 自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8(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

10、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周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闿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9(2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

11、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10(2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诚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碧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1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若欲货财,汉以

12、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1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唐 高 祖 武 德 九 年 秋 八 月 中 字,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亲盘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

13、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向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 主 好 自 专 底 会,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麻,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己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

14、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 选 自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2(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

15、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13(2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14(2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

16、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净,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15(5 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患吏多受腺,密使左右试赂之。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16(5 分).文末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11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上 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