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3329418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15.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专题七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教师用书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备考方略一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考情前沿调研与速览 全 国 卷 明 考 向 命 题 巧 刊 析_ _ _ 金画卷、明考向,命四巧冽斫O年代体裁作者题材考向2019全国卷I律讲陈与义 宋题画抒怀语句含意及情感态度理解2019,全国卷II律诗杜荀鹤 唐干谒自荐情感表达结构安排的作用2019全国卷卷新乐府 五古刘禹锡 唐讽喻叙事语言风格(课内外比较)2018全国卷I律诗李贺 唐朝写景抒怀诗句的含意(思想情感)2018全国卷H七言古诗陆游 南宋即事抒怀意象(物象)的作用2018,全国卷卷七言古诗王建 唐朝托物言志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2、专题入门(一)先读懂再选择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读懂,只 是“懂”而已。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快捷、最直接、最牢靠的读懂路径。3.多方联系,扫除障

3、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二、眼观六路披文入情的几大路径1.善假于物利用选项信息加强判断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项一般设置为3 对 1 错,错的那一项也仅仅细节设误,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善于借鉴这些信息,对于快速疏通诗意,披文入情,有很大帮助。示例(2019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题许道字后产】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4、。注许道宁:北宋画家。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借鉴信息:提示本诗为题画诗,写了画中之景并抒情,还涉及到全诗的语言风格。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借鉴信息:联系A 项,提示本诗所写景物为山水,其中主要内容是写江水。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借鉴信息:虽然局部内容判断有误,但提示考生诗人看到了“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借鉴信息:提示考生颈联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众木”“孤云”。

5、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2.读诗三处看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破解赏诗信息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唐人作诗,最重标题。标题常蕴含下列信息: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地点、对象、事件;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示例1 把握标题信息卷

6、别标题蕴含信息2019全国卷I 题许道宁画交代写作缘由示例2 依据标题读诗表明所咏对象2019全国卷n 投长沙裴侍郎交代写作缘由表明诗歌题材2019全国卷in 插田歌点明所咏对象表明诗歌题材2018全国卷n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交代写作缘由暗示作者情感表明诗歌题材2018全国卷III 精卫词点明所咏对象暗含作者的情感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歌内容的空间,据此就很容易快速地深入到诗歌的内容中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成 1 2 题。长安秋里 唐 赵 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寒,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

7、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 妒鱼正美:典 出 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妒鱼,便辞官回家。南冠:典 出 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读标题时间:秋天。地点:长安。事件:诗人在长安凭高遥望。猜想诗人为什么在秋天拂晓时刻在京城长安凭高遥望呢?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读诗 我 们 在 诗 中 就 看 到 了 “云 雾”“宫 阙”“残 星”“雁 横 塞”“人倚楼”“菊”“莲”。我们在诗中就能感知到诗人听见了“长笛一声”。诗 人“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尾

8、联“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有交代。从诗人的想法“归去”与诗中“凄 清 愁 等 词,即可窥知一二,如果结合注释中典故的内涵来揣摩就更准确了。A.首 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描绘的是拂晓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 用“不归”“空”直抒胸臆。C 本题中,C 项,“颈联运

9、用了拟物手法 错误,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意思是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忡,诗人以 静 赋菊,以 愁 状莲,都是移情于物,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而不是使用拟物手法。故选C。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情感:故园之情,归隐之思(人生易逝、好景不长等)。意象:南归之雁;篱菊;寥落晨星;哀婉笛声;枯荷(落红)。(2)析注释知人要论世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

10、句;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 流 放 )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或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示例3|依据注释找信息(2017全国卷I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 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求,戏赠元九、李 二 十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咒十首秦吟近正声曳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医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 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 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 长恨歌。秦

11、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 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教师用书 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 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CD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着眼于全篇。因此,答题时要把握以下几个维度:1.所记之事,作者自编诗

12、集;2.所抒之情,作者高自珍重(自己的作品);3.所寄之调,以戏言见真情(自怜自矜之情、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诗句更深层的 言外之意,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怀。C.从注释看,短李 是当时的典故。李绅身材矮小,时称 短李。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项 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不是原诗所提供的信息,原诗只是表达了不在乎富贵的思想,即儒家传统的“富贵于我如浮云”(杜诗)。4.请 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详细分析:本题考查抓住诗歌主题、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本诗诗题兼有诗序功能,交代了写作背景,藉此

13、,要弄清楚几个问题:1.其事,作者自编诗集;2.其人,作者与两位好友的对话;3.其情,调侃、戏赠。只有结合全诗内容,把事、人、情三者的关系厘清,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另外,还要把握好诗歌的表层意象与深层意象的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又相互映衬,十分微妙。首联,从注释看,是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从注释看,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表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见,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层:一是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二是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答案:

14、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3)通“情”达理分析情语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命脉。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有 时 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 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寻找关键字看“情”点找名词锁定意象或感点,品味情感示例41 依据注释找信息找动词锁定情感态度,体悟情感内涵找

15、副词锁定情感程度,确定情感倾向找形容词锁定人物举止,联想情感找诗眼锁定首句或尾句,把握情感基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誉原州成网呈张责从事 魏 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 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详细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情感,首先需要找出诗句中能表达情感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等,然后对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加以具体分析即可。答案:“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

16、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3.解 诗“咬”“嚼”“泡”破解诗家语的三板斧读懂诗歌的王道是读懂语言,要遵循诗歌的语言逻辑,深入语言内核。在景与情构成的“阅读场”中,就诗论诗,咬文嚼字,把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泡开”“还原”,不可太倚重背景资料而知人论世,更不可空凭经验感觉而主观臆测。对于那些无标题(或标题不合重要信息)、无明显情语的诗来说,读懂它只有靠品语言了。例如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 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学生读这首词,常为词牌名“梦江南”(又 名“江南好”)所迷惑。以为词人写此词时心旷神怡,饶有兴致。这样一来,作品的基调完全反了,回答任何问题皆是枉然。这首词中“江南好”是事实,“城阙嵯峨”也是事实,仿佛高峻威严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词人笔锋一转,“陵前惟石马”“陌上有铜驼”两句将一派衰颓之气道出,瞬时收敛了开篇的高峻之象,转而铺开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最 后 以“玉树夜深歌”作结,引典入词,更是增添了朝代更迭的哀伤。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