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22174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4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 20182018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1010 月份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公元前 632 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这说明当时A. 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 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 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 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答案】C【解析】公元前 632 年已处于东周时期,故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

2、侯的权力,故 B 错误;材料“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说明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故C 正确;“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故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册封说明周天子地位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 。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姓名卫长君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 1 - / 15本官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骠骑将军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身份外戚外戚、功臣外戚、功臣重臣、外戚功臣

3、A.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部分侍中的身份为外戚、功臣,侍中属于中朝,汉武帝以中朝制约外朝,这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故 C 正确;大臣间权力制衡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强君主专制,故 A 错误;秦朝已经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 B 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说明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故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表格内容,抓住“侍中的身份为外戚、功臣”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的特点与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加强君主

4、专制”的结论。3.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答案】A【解析】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国家统一的意识,A 正确;此时南北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感,B 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国家统一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4.明代中期曾出现过

5、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2 - / 15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答案】C【解析】根据“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表明明朝中枢权力运行较为讲究有序, C 正确;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的重要措施,A 错误;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B 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故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

6、为不合成例”,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内阁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5.梭伦执政时曾经立法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这一规定旨在A. 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B. 借机打击氏族贵族势力C. 激励雅典人积极保家卫国D. 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与“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打击氏族贵族势力”无关, 排除 AB;梭伦立法是当发生内争之时的规定,不涉及外族入侵,因此排除 C;题干强调发生内争时,公民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能袖手旁观,要积极参与争斗的解决,目的就是培养全体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全体公民的城邦集体意识,故选D。

7、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分析解答,排除与关键信息无关选项即可。6.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 阿斯的罚金”。公元前l 世纪,古罗马一位骑士喜欢在大街上对人捆掌为乐,并在身后备有奴隶支付给每位被捆者25 阿斯的罚金。不久,固定罚金改为由裁判官根据具体案情决定罚金数额。这说明A. 商品经济推动法律变革B. 罗马法应时而发展C. 法官的判决具有随意性D.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3 - / 15【答案】B【解析】十二铜表法最初规定“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 阿斯的罚金”,结果出现了捆掌为乐的情况,随后固

8、定罚金改为由裁判官根据具体案情决定罚金数额。这说明了罗马法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法律变革和商品经济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法官判决的随意性,故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故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罗马法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展。7.1701 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A. 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B. 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 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D. 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答

9、案】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一方面是议会要求限制王权,另一方面还包括资产阶级信仰新教和国王信仰的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因此材料中的规定说明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仍在延续,故答案为 C 项。这种宗教领域的斗争本来就在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排除A 项; 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排除 B 项;议会掌握对法官的任免权,而不是司法权,排除 D 项。8.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每个州必须给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档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信任;每个州的公民享有(合众国)诸州公民的所有特权与豁免权。这些规定A. 沿袭了邦联制的原则B. 有利于加强州际合作C. 弥合了各州间的分歧D

10、. 保障了各州司法独立【答案】B【解析】材料“每个州必须给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档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 信任;每个州的公民享有(合众国)诸州公民的所有特权与豁免权”强调的是各州的法令应该要适用于联邦全体公民,有利于消除州和州之间的交往的障碍,有利于加强各州的合作,B 符合题意; 1787 年- 4 - / 15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制政体,A 不正确;C 说法过于绝对;材料没有涉及州的司法独立的问题,强调的是各州法令制定的原则,D 不正确。9.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

11、果是近代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答案】B【解析】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中,部分子嗣被鼓励参军,凭借军功获得爵位,成为国家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容克贵族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是落后和保守的阶层,故 B 项正确。军事发展体现在军队训练和军事武器装备进步及国家军事工业实力或者技术的强大,这些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A 项错误;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虽然比英国等先进国家弱小,但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足造成的,不是容克贵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造成的,故 C 项错误;德国联邦议会是各邦派代表组成的,材料没有说明普鲁士操纵

12、联邦议会,故D 项错误。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 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答案】A【解析】共产党宣言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故 A 正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故 B 错误; 共产党宣言 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故

13、 C 错误;共产党宣言 发表于 1848年,工业革命发生于 18 世纪后半期,故 D 错误。故选 A。- 5 - / 1511.列宁在 1916 年的社会革命与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不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在提到中国、波斯等半殖民地国家时指出,“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A. 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B.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C. 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中华民族整体自决D. 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

14、级领导【答案】C【解析】【详解】 材料中只是列宁的观点, 无法体现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无法体现民族自决对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的推动作用,故B 项错误。 材料中提到中国指出“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说明“民族自决”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中华民族整体自决,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半殖民地革命的领导阶级问题,故D 项错误。12.1841 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 “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

15、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 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 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 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战争的原因是磕头”,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英国派使者来华协商通商事宜,清政府以华夷观念对待英国使者,坚持英国使者行跪拜礼,本质上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C 正确;A 不是本质,排除;B 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 不符合“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本质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原因背景分析,本题容易误选A,外交礼仪之争实质是文化价值观念的

16、冲突。- 6 - / 1513. 1906 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A. 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B. 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C. 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D. 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答案】A【解析】从对归国留学生进行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知识的考试,并以此作为获得功名的依据,表明晚清选官已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的变迁,故答案为 A 项。从材料反映的考查内容的变化来看,B 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留学生的态度,排除 C 项;1905 年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排除 D 项。14.1901 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A. 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 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 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