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实用教案(两课时)

上传人:味道 文档编号:33302879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7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实用教案(两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实用教案(两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实用教案(两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实用教案(两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实用教案(两课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端午粽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策略认写字词“粽、总”是平舌音,“端、

2、间、分、念”是前鼻音,“肉”是翘舌音。结合偏旁识记,如“端、粽”;熟字、部件方法识记,如“端、粽、节、总、据、念”;联系生活识记,如“米、豆、肉、带”;熟字组词识记,如“端午、节日、总是、空间、分开、知识、据说、思念”。笔画“长横”出现在本课要求学习书写的 4 个字“午、真、豆、节”中,要引导学生写平、写舒展。阅读理解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 2、3 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教学时,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并在其他长句子的朗读

3、中加以运用。积累运用文章用词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都是第一次出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也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制作字卡、词卡。查阅与屈原有关的资料。学生准备:1.制作字卡,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叶、真、豆”3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

4、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2)说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3)猜谜语。课件出示外面绿绿的,里面白白的,咬上一口黏黏的。(猜一食品:粽子)(4)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你们都吃过哪种味道的粽子?和大家说一说。2揭示课题:多么美味又与众不同的粽子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端午粽 ,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联系生活,把学生引入端午节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良好基础。板块二

5、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活动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识生字。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课件出示(1)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做到词语连读。(2)画出文中的生字,自主认读后,同桌互助认读。2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认读,教师随机正音。课件出示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预设:“粽、总”是平舌音,“肉”是翘舌音,声母是 r;“端、间、分、念”是前鼻音,“粽、总”是后鼻音。活动 2汇报交流,集中识字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随机点拨。预设:(1)结合偏旁识记“端、粽”,认识两个新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课件出示)(2)熟字、部件方法识记。“端、粽、节、总、据、念”六个形声字

6、,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强调“念”的声旁是“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3)联系生活识记。“米、豆、肉、带”四个象形字,出示大米、小米、玉米、绿豆、青豆、牛肉、羊肉、皮带等图片,用联系实物的方式识记。(课件出示)(4)熟字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课件出示端:端正、端午节:节日、过节总:总是、总和间:房间、空间分:分开、十分知:知识、知道据:根据、据说念:想念、思念2送字回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活动 3游戏巩固,认读生词1课件出示生词。课件出示端午节、粽子、总会、糯米、中间、十分、红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2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

7、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3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设计意图遵循先自学后教授的规律,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学。在检查自学的时候,教师随机点拨,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板块三分解内容,读好长句活动 1读好长句,了解粽子的样子课件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1读好词:包一个端午粽,需要哪些材料?(箬竹叶、糯米、枣。)2读好短语:这些材料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读好分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粽子的样子写清晰的。顺序清晰,请圈

8、出表示方位的词语。(里面、中间。)4读好长句:标出停顿符号进行练读。5赛读长句:同学要认真听,听后评价。活动 2读好长句,体味粽子的味道课件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1读好带“一”的短语。出示“一掀开、一股清香、一口粽子”。再加上前后文的“一锅粽子”“一颗红红的枣”“一小篮粽子”,读准确。2读好关键词:又黏又甜。3读好句中停顿,标出停顿符号再进行练读。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活动 3读好长句,感受外婆的善良课件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1读好关键词:美滋滋。2画出停顿符号,反复

9、诵读。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活动 4迁移运用,朗读最后一段用以上学到的方法读读最后一段,请几位同学读,大家认真听,说说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设计意图读好长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把长句子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指导朗读。朗读分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读好长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第二步:理解长句子的构成,准确断句。第三步:标出停顿符号,指导读好分句。第四步:反复诵读,读出长句子的停顿和节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板块四分类指导,练习书写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1)课件出示“叶”的书写动漫

10、,学生观察学习书写。(2)教师指导书写。叶: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豆”。(1)课件出示“真、豆”的书写动漫,学生观察学习书写。(2)教师指导书写。真:上下结构,笔画中横最多,下部框内三横,不与横折的折段相接,不要丢了下边的撇、点。豆:独体字。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3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4展示学生的写字作品,及时评价。设计意图按照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分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在主动观察与比较中发现、积累规律性书写知识,逐渐形成书写能力。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午、节、米、分”4

11、个字;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活动 1复习词语,回顾文意1指名读词语。nuru课件出示端午粽端午节总会白白的糯米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nin又黏又甜一股清香中间2尝试把刚才读过的词语填入括号中。课件出示一到(),外婆()煮()。粽子是用()包的,里面裹着(),()有一颗()。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来,吃起来()。活动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外婆家的粽子,样子漂亮,味道清香,种类多样,给作者留下

12、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第 1 课时学过的词语, 以选词填空的方式进行, 增加思维含量,把复习词语和回忆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本课教学奠定基础。板块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活动 1了解粽子的特点1品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完成活动卡问题。(1)画一画介绍粽子样子的句子。(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粽子的。(3)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完善活动卡内容。课件出示活动内容一思考: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粽子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特点重点词语介绍粽子的顺序是:从_到_。2结合活动卡说一说:外婆包

13、的粽子有哪些特点?(1)交流一样子美: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件出示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朗读两个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教师小结:像“青青、白白、红红”这样的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让人仿佛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积累词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仿写词语:()的苹果()的西瓜()的天空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14、。(2)交流二气味香: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学生朗读并汇报。教师追问:哪些词让你感觉到了粽子香?指导学生抓“一就”这组关联词语朗读,品味粽子之香。(3)交流三味道甜: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哪个词语写出了粽子的味道?积累词语:又黏又甜。仿写词语:又()又()又()又()又()又()融情想象,指导朗读。要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边读边想象粽子的甜美味道。活动 2了解粽子的种类1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独立填写活动卡。课件出示活动内容二外婆包的端午粽的种类有:_。2师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预设:外婆包的

15、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3创设情境交流:又黏又甜的红枣粽、红豆粽,又香又鲜的鲜肉粽,你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好吃的粽子,感觉怎么样呢!(教师随机出示词卡“美滋滋”。)4引导学生通过表达加深理解:“美滋滋”这个词语本领可大了,好多地方都可以用上它,你能用“美滋滋”说话吗?预设:我考试得了 100 分,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看到绿油油的庄稼,爷爷美滋滋地笑了。活动 3了解吃粽子的习俗1品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和你的组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活动内容三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内容四讲一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2学生汇报交流: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3讲

16、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课件出示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可是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他反而被免去了官职,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有一年,楚国快要灭亡了,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蟹咬食屈原的身体,就往江里投食物。后来,每逢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就拿着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由来。设计意图在精读课文环节教师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活动卡,结合学生的学情带领学生展开学习。学一程,展一程,教师点拨与学生交流展示融为一体,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段提取信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仿写词语,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板块三观察指导,书写生字活动 1学习书写“节、午”1课件播放“节、午”书写动漫,学生观察。2指导书写。节:上下结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钩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午: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活动 2指导书写“米、分”1课件播放“米、分”书写动漫,学生观察。2指导书写。米:左右对称,先写点、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