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3300494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8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态水生场景、水体、地形地貌、底质、生物组分分类结果描述、修饰因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TXXXXXXXXX 25 附录 A(资料性)水生场景分类结果描述 A.1 河口 河口系统特指入海河口,河流的终端,与海洋受水体相结合的地段。河口系统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岸水体,与海洋自由沟通,海水在其中被陆域来水所冲淡。来源:GB/T 15918-2010,3.12 河口潮上带:位于河口系统平均大潮高潮位以上,特大潮汛和风暴潮海水可以淹没及激浪海水可以溅到的范围。来源:GB/T15918-2010,3.12,有修改 河口潮间带:位于河口系统平均大潮高、低潮之间的海水覆盖的区域。来源:GB/T15918-2010,3.12,有修改 河口潮下带:位于河口系统平均大潮低潮位以下向海延伸至河口系统

2、外界线的区域。来源:GB/T15918-2010,3.12,有修改 A.2 海洋 海洋系统包括从潮上带到大洋的所有非河口系统水域,几乎没有大量的淡水稀释。海洋系统基于水深划分以下三个子系统:1)近岸子系统:海洋系统向陆顶端向海延伸至 30m 等深线的区域。该区受地表径流和波浪影响较大,光照和营养物质充足,海草、海藻、珊瑚礁、红树林等适宜在该区生长。近岸子系统基于感潮情况划分以下三个感潮区:近岸潮上带:位于海洋近岸子系统平均大潮高潮位以上,特大潮汛和风暴潮海水可以淹没及激浪海水可以溅到的范围。来源:GB/T15918-2010,3.12,有修改 近岸潮间带:位于海洋近岸子系统平均大潮高、低潮之间

3、的海水覆盖的区域。来源:GB/T15918-2010,3.12,有修改 近岸潮下带:位于海洋近岸子系统平均大潮低潮位以下向海延伸至 30m 等深线的区域。来源:GB/T15918-2010,3.12,有修改 2)浅海子系统:海洋系统 30 m 等深线向海延伸至陆架坡折处(水深一般在 200 m300 m)的区域。和近岸子系统相比,浅海子系统受淡水输入影响较小,浑浊度较小。3)大洋子系统:海洋系统陆架坡折处(水深一般在 200 m 300 m)向外延伸的区域,水深范围可达数千米。该区很少接受直接的淡水输入,水体温度和盐度变化相对缓慢。XX/TXXXXXXXXX 26 附录 B(资料性)水体组分分

4、类结果描述 B.1 水层 水层把水体垂直地分解成不同层次,这些层次反映了水体结构的重要生态特征。河口、近岸、浅海水体垂直分为表层、上层、跃层和下层。表层:水体和大气之间的界面,厚度约几厘米,代表了大气、热量和光等海气界面交换的最大面,表层薄膜和漂流的植被、物质、生物群聚集在此界面。上层:从表层以下到跃层上界面的区域(如果不存在跃层,则指水体 1/2 深度以上的区域),该层混合充分,光线充足,氧含量高,其特征是光合速率高和自养净产量高。跃层: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出现跃变的水层,通常由温度或盐度梯度造成,将水体分隔成两个密度相对均匀的不同层。跃层的存在为上下水体之间的混合提供了一个屏障,这一层增强

5、了水体的稳定性,阻止了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下层:跃层以下的区域(如果不存在跃层,则是指水体 1/2 深度以下的区域),通常光线暗淡(尤其是在河口)。该层受大气影响较小,氧含量较低,并且与底部沉积物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该层接受来自上层水体的有机物和矿物质,缺氧区往往发生在该层次。在河口区,盐水楔和逆流发生在该层。大洋水体垂向分为表层、光合作用带上层、光合作用带跃层、光合作用带下层、中层、深层、深渊层和超深渊层。大洋表层:指大洋中水体和大气之间的界面,厚度约几厘米。代表了大气、热量和光等海气界面交换的最大面,表层薄膜和漂流的植被、物质、生物群聚集在此界面。大洋光合作用带上层:大洋光合作用带是大洋上层

6、 200m 深度内的水域,光合作用带上层指大洋表层和光合作用带跃层之间的区域(如果没有跃层,则为水深 100m 以上的区域)。该层混合充分、光线充足、高度含氧,整个水体都支持光合作用,但在较深区域,光合作用弱。与陆地距离远,受到陆地影响少,较近岸水团清澈,是大洋生产力最高的区域。大洋光合作用带跃层:指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出现跃变的水层,通常由温度或盐度梯度造成,将水体分隔成两个密度相对均匀的不同层。跃层的存在为上层和下层水体的垂直混合提供了阻碍,该层提高了水体的稳定性。大洋光合作用带下层:指光合作用带跃层以下的区域(如果没有跃层,则为水深 100m 以下的区域)。光合作用可以在该层进行,并随着

7、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大洋中层:该区光线垂直衰减到光合作用所需光强以下,通常在 200m 到 1000m 之间,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溶解氧迅速衰减。大洋深层:该层水体除生物发光外整体黑暗,通常位于 1000m 到 4000m 之间。该层食物网主要依XX/TXXXXXXXXX 27 赖于有机碎屑,水体由寒冷的底层水构成。大洋深渊层:该层深度通常在 4000m 和 6000m 之间,接收来自上方的生物碎屑和矿物质,浮游生物外壳形成的软泥聚集在海底,食物网依赖于热液口、有机物分解和细菌生产力。大洋超深渊层:该层是地球上最深的水域,位于海沟和深海海盆,通常在 6000m 以下。该层构造作用和热液活动强烈

8、,具有压力大、水流强、沉积物堆积的特征。这些极端深度水域的大型动物具有特殊的摄食策略,适应于巨大压力和黑暗。B.2 水文形态 B.2.1 海水流动 通常是指范围较大、相对稳定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非周期性海水流动,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水文形态类水文形态类 1:近海海流:近海海流 包括沿岸流系和外海流系,其中外海流系包括黄海暖流、对马暖流、台湾暖流、南海暖流和黑潮。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1:沿岸流:沿岸流(coastal current)沿着海岸流动的海流。来源:GB/T 15920-2010,2.3.68 水文水文形态亚类形态亚类 2:黄海暖流:黄海暖流对马暖流在济州岛西南深入黄海的一个

9、分支。来源:GB/T 15920-2010,2.3.42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3:对马暖流:对马暖流在日本九州西南海域由黑潮主干分出来的暖水和陆架水混合后北上并穿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的海流。来源:GB/T 15920-2010,2.3.41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4:台湾暖流:台湾暖流由台湾东北黑潮西北分支流向闽浙外海,到达长江口以南、东海沿岸流东侧的一支海流。来源:GB/T 15920-2010,2.3.43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5:南海暖流:南海暖流位于南海北部沿岸流外侧,流向东北、流速较强、具有显著时空变异的海流。来源:GB/T 15920-2010,2.3.44 水文形

10、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6:黑潮:黑潮(Kuroshio)南起台湾岛东南到日本太平洋沿岸 35N 处的黑潮流系。来源:GB/T 15920-2010,2.3.37 水文形态类水文形态类 2:升降流:升降流 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射或辐合引起表层以下的海水做铅直向上或向下的流动。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1:上升流:上升流铅直向上的海水流动。来源:GB/T 15920-2010,2.3.30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2:下:下沉沉流流铅直向下的海水流动。来源:GB/T 15920-2010,2.3.31 水文形态类水文形态类 3:海洋涡旋:海洋涡旋 XX/TXXXXXXXXX 28 由海洋洋流和海上季

11、风在地球自转力影响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螺旋流动。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1:气旋涡(冷涡):气旋涡(冷涡)流系中较周围海水温度低的冷中心涡旋。注:引自海洋科技名词(第二版)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2:反气旋涡(暖涡):反气旋涡(暖涡)流系中较周围海水温度高的暖中心涡旋。注:引自海洋科技名词(第二版)水文形态类水文形态类 4:潮流:潮流 海水受潮汐影响所产生的周期性流动。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1:正规正规日潮(日潮(regular diurnal tide)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来源:GB/T 15920-2010,2.5.27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2:不:不正规正规日

12、潮(日潮(irregular diurnal tide)一个朔望月期间的大多数日子具有日潮型的特征,少数日子(当月赤纬接近零的时候)则具有半日潮的特征的潮汐。来源:GB/T 15920-2010,2.5.28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3:正规正规半日潮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高度相差不大,而且涨、落潮时也很接近的潮汐。来源:GB/T 15920-2010,2.5.24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4:不:不正规正规半日潮(半日潮(irregular semi-diurnal tide)一个朔望月期间,大多数时间的一个太阴日内一般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少数

13、时间(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的一个太阴日内,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不显著的潮汐。来源:GB/T 15920-2010,2.5.25 水文形态类水文形态类 5:河口余流:河口余流 潮流流速不对称导致的海流运动,在部分封闭的河口或海湾中显著。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1:峡湾环流(:峡湾环流(Fjord Circulation)在向海端有底槛的河口中的环流,地质槛抑制海水流入底部水体,海水流过底槛,与河口中的中层水混合,沉降到底部,形成的咸淡水越过底槛进入海洋。底层水的弱交换在某些峡湾河口会引发低氧状况的出现。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2:部分混合区(:部分混合区(Partially Mixed

14、 Domain)对流和潮汐能量持平的河口环流,可以打破河口上层淡水和海洋底层咸水间的障碍层,促进水体双向混合,导致盐度从上层向底层增加。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3:河口逆流(:河口逆流(Reverse Estuarine Flow)在炎热干燥气候中,蒸发量远超过淡水输入量,盐度在河口盆地浓缩,导致河口盐度远超过海水盐度,形成逆流。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4:盐水楔:盐水楔(salt water wedge)海水和河水在河口水域混合时,上层密度较小的河流淡水和下层密度较大的高盐海水的分界面向河流上游倾斜呈楔形潜入的现象。来源:GB/T 15920-2010,2.1.16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

15、亚类 5:充分混合区:充分混合区河口的部分水域,潮汐能量或者河水交换足以克服盐楔结构的XX/TXXXXXXXXX 29 形成,水体充分混合,垂向分布均匀。水文形态类水文形态类 6:大洋海流:大洋海流 在海面风力和热盐效应等作用下,海水从一个海域向另一个海域流动而形成的首尾相接的独立循环系统或流涡。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1:边界流:边界流沿着大陆边缘流动的大洋环流,分为西边界流和东边界流。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2:海流弯曲:海流弯曲侧向流入侵或障碍物导致海流偏离直线运动,进而从主流分离并形成环流。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3:深层边界流:深层边界流连接高纬度大洋海流(深层水形成的地方)和

16、上升流区的海流。其核心深度在 1500m 和 4000m 之间。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4:深海环流:深海环流将极地冷水从海表带到深处的环流,水体由于密度较高和风力强迫而下沉,同时也携带着盐分、溶解氧和其他物质。深海环流主要由风驱动和潮混合引起,导致表层水的降温和蒸发,决定着深海对流发生的部位。在低纬度区,深海环流相对缓慢,但输运量与上层输运量大致相当,起到地球热量平衡和影响气候变化的作用。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5:深层对流:深层对流深层大尺度水体流动,是大洋环流的关键部分。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6:平均表层流:平均表层流长时间稳定的大洋表层流形式,分为北赤道表层流和南赤道表层流。水文形态类水文形态类 7:其他:其他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1:密度流:密度流海水因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水平压强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海流。来源:GB/T 15920-2010,2.3.19 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2:惯性流:惯性流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流动的海流。由于地球的自转,惯性流普遍形成环流。水文形态亚类水文形态亚类 3:郎缪尔环流:郎缪尔环流在风和科氏力偏转的作用下,表层水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