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3300466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设计淀粉糖产品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B/T XXXXXXXXX12附录A(规范性)检测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A.1单位产品主要原料消耗量单位产品主要原料消耗量按式(A.1)计算。QMMi.(A.1)式中:M单位产品主要原料消耗量,单位为吨每吨(t/t);iM统计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某种主要原料消耗总量,单位为吨(t);Q统计期内,合格淀粉糖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A.2单位产品取水量企业生产单位淀粉糖产品需要从各种常规水资源提取的水量。工业生产的取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的水量。其中,工业生产包括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单位产品取水量按式(A

2、.2)计算。QVVi.(A.2)式中:V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3/t);iV统计期内,企业生产取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Q统计期内,合格淀粉糖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A.3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按式(A.3)计算。QVww.(A.3)式中:w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3/t);QB/T XXXXXXXXX13wV统计期内,进入工厂废水处理站入口的废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Q统计期内,合格淀粉糖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A.4单位产品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单位产品化学需氧量产生量按式(A.4)计算。310QVCpwCC.(A.4)式中:Cp单位产

3、品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CC统计期内,工厂废水处理站入口处化学需氧量浓度实测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wV统计期内,进入工厂废水处理站入口的废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Q统计期内,合格淀粉糖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310单位换算系数。A.5单位产品氨氮产生量单位产品氨氮产生量按式(A.5)计算。310QVCPwAA.(A.5)式中:AP单位产品氨氮产生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AC统计期内,工厂废水处理站入口处氨氮浓度实测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wV统计期内,进入工厂废水处理站入口的废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Q统计期内,合格淀粉糖

4、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310单位换算系数。QB/T XXXXXXXXX14附录B(规范性)淀粉糖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B.1评价目的通过调查淀粉糖产品的原辅料的获取、保存、产品生产、产品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各项消耗与排放数据,量化分析淀粉糖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淀粉糖产品绿色设计、工艺技术改进、环境声明等提供数据支持。B.2评价范围B.2.1功能单位本文件以生产1t淀粉糖产品为功能单位来表示。B.2.2系统边界本文件界定的淀粉糖产品系统边界分三个阶段(如图B.1所示):a)原料采购阶段:符合条件的主要原辅料、能源、资源的采购、运输及贮存。b)产品生产阶段:不同的淀粉糖产品,生产工艺不尽相同

5、,但均包括或不完全包括原料预处理、液化糖化(低聚果糖通过发酵工艺)、分离、过滤、(干燥)、包装、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处理与排放等过程。c)产品贮存阶段:包含淀粉糖产品的贮存单元过程及厂内运输过程。图B.1 淀粉糖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图B.1 淀粉糖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B.2.3数据取舍原则QB/T XXXXXXXXX15淀粉糖产品生命周期各过程应按照附录C的要求收集和整理数据。与附录C所列各项消耗和排放有差异时,应按照实际情况填写。附录C列出的数据条目使用的取舍原则如下:所有能源的输入均列出;所有主要原料输入均列出;辅料质量小于产品质量 1%的项目输入可忽略,但总忽略的重量不应超过产品重

6、量的 5%;已有法规、标准、文件要求监测的大气、水体、土壤的各种排放均列出;小于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 1%的一般性固体废弃物可忽略;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房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取舍原则不适用于有毒有害物质,任何有毒有害的材料和物质均应包含于清单中。B.3生命周期清单分析B.3.1总则应编制淀粉糖产品系统边界内的所有原辅材料/资源能源输入输出和排放到空气、水及土壤的排放物清单,作为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依据。应书面给出所有的计算程序和计算公式,所做的假设和特殊情况等,应在报告中进行明确说明。B.3.2数据收集淀粉糖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应根据产品包含的原料采购阶段、产品

7、生产阶段、产品贮存阶段,从附录 C 中选择对应单元过程的数据收集表,并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主要包括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背景数据的采集。所有数据的来源和算法均应明确地说明。B.3.3现场数据采集现场数据来自于参评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一方面包括各单元过程的单位产品的原料/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及其运输量,另一方面涵盖环保法规、行业标准、环境监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所要求监测的大气、水体、土壤的各种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同样需要转换为单位产品对应的排放量)。可通过直接测量、采访、问卷调查方式获得。B.3.4背景数据采集背景数据不是直接测量或计算而得到的数据。背景数据可为行业平均数据。资源、能源和原辅料的

8、上游生产过程数据(背景数据)应优先采用来自上游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如上游原料的 LCA 报告数据,尤其是重要的原辅料。如果上游供应商不能提供,则应采用相关的淀粉糖行业背景数据库。如果仍未找到所需背景数据,可采用公开的 LCA 数据库、或文献数据,优先选择代表中国国内公开的代表行业平均水平的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在没有符合要求的中国国内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外同类技术数据作为背景数据。所使用数据的来源应有清楚的文件记载并应载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B.3.5数据质量要求数据质量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a)完整性:采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求的充足的样本数据,背景数据的系统边界应该从资源开采到原辅材料、能源产

9、品出厂为止;b)准确性:可计量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来自于实际生产统计记录;环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QB/T XXXXXXXXX16c)代表性:数据应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取最近三年内有效数据,如果未能取得三年内有效值,应作具体说明;d)一致性:数据采集时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规则等,同一评价机构对同类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背景数据选择应该保持一致。B.3.6数据计算数据收集后,应对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符合质量要求。将收集的数据与单元过程进行关联,同时与功能单位的基本流进行关联,计算出单元过程的定量输入和输出

10、,再将各个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除以产品的对应产量,得到 1t 淀粉糖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数据。将产品各单元过程中相同影响因素的数据求和,以得到整个产品系统的该影响因素的总量数据。B.3.7数据分配B.3.7.1多种产品的分配如淀粉糖产品生产企业存在同一厂区、同一生产线或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类型淀粉糖产品的情况,单一产品的生产数据无法单独统计时,可以采用“产量分配法”作为分配方法,按不同产品产量占总产品产量比例做分配系数,即产品产量越大的产品,其分摊额度就越大。报告中应明确说明其采用的分配系数,以及得到分配系数的算法。分配系数计算方法示例:某过程产生 P1、P2两种产品(P1、P2代表产量

11、),P1分配系数为P1/(P1+P2)%,P2分配系数为P2/(P1+P2)%。B.3.7.2副产品的分配淀粉糖产品生产过程中如产生副产品,可以采用“经济价值法”作为分配方法,具体方法为产品与副产品产量分别乘以各自价值(成本或市场价格等数据都可以使用,但必须统一),按不同产品占总产品产值比例做分配系数,即产值越大的产品,其分摊额度就越大。报告中应明确说明其采用的分配系数,以及得到分配系数的算法。分配系数计算方法示例:某过程生产 P1主产品和产生 P3副产品(P1、P3代表产量),主产品 P1成本为C1、副产品 P3成本为C3,P1分配系数为P1C1/(P1C1+P3C3)%,P3分配系数为P3

12、C3/(P1C1+P3C3)%。B.4生命周期影响评价B.4.1基于本文件规定的上述数据收集范围,结合背景数据,可建立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并计算得到产品的各种资源环境评价指标结果。企业、第三方机构可考虑目标市场、客户、相关方的要求和所关注的环境问题,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B.4.2根据淀粉糖产品生产的具体情况,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应至少提供产品生命周期能耗、水耗、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清单结果,并提供相应的生命周期评价指标,包括初级能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气候变化、富营养化等指标。B.5生命周期解释B.5.1数据质量评估B.5.1.1模型完整性: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以及发生的各项消耗与排放,对照

13、检查附录 C 所列单元过程和清单数据表是否有缺失或多余的过程、消耗和排放。如有缺失或多余,可根据取舍规则进行增删,并应明确陈述。B.5.1.2主要消耗与排放的准确性:对报告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即所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贡献较大QB/T XXXXXXXXX17的主要消耗与排放(例如1%),应说明其算法与数据来源。B.5.1.3主要消耗的上游背景过程数据的匹配度:对于主要消耗而言,如果上游背景过程数据并非代表原产地国家、相同生产技术、或非近年数据,而是以其他国家、其他技术的数据作为代替,应明确陈述。B.5.1.4根据上述质量评估方法发现数据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通过进一步企业调研、资料收集等方法不断迭代

14、不符合要求数据,最终使数据质量满足 B.3.2 要求。B.5.2改进潜力分析与改进方案确定B.5.3通过对淀粉糖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罗列对生命周期影响类型贡献较大的材料、能源、资源和排入空气、水体的污染物,或对生命周期影响类型贡献较大的单元过程,结合淀粉糖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技术特点,分析各单元过程中可减少或替代的物料消耗、可减排的污染物,总结在各单元过程中改进潜力最高的物料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情况。B.5.4根据对改进潜力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考虑改进建议的可行性和评价目的确定淀粉糖产品的改进方案。B.5.5结论、建议和限制应根据确定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目标和范围阐述结论、建议和

15、限制。结论宜包括评价结果、改进方案QB/T XXXXXXXXX18附录C(资料性)淀粉糖产品生命周期现场数据收集清单表现场数据采集清单见表C.1、表C.2、表C.3。表C.1 产品生产阶段单元数据收集表填表日期制表人:单元过程名称:时段:年起始月:终止月:1.产品产出(包括主产品、副产品)产品类型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备注2.原料、辅料、助剂、包装材料消耗原料类型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备注3.水资源消耗水资源类型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备注城市自来水地面河流地下水4.能源消耗能源类型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备注电蒸汽燃煤5.排放到空气排放种类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备注6.排放到水体排放种类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备注QB/T XXXXXXXXX197.固体废弃物排放种类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备注注:根据产品生产阶段实际单元情况填写,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表 C.2 原辅料、产品贮存过程数据收集表填表日期制表人单元过程名称:名称产地/产品批次入库日期出库日期贮存量消耗能源种类备注表 C.3 原辅料运输过程数据收集表填表日期制表人单元过程名称:时段:年起始月:终止月:运输原辅料名称运输距离(km)运输方式载重量(t)使用燃料种类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