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3300466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加分项、前置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CI 2022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 表A.1是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表 A.1 乡村未来社区评价指标 主题主题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序序号号 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基础类基础类 提升类提升类 文化(WH)WH-1 乡情文化 1 1)具备可促进社区优秀民俗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手工艺与技艺等传承发展的鼓励机制。2)创设社区文化宣传载体,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如:实施社区变迁物证征藏工程、建设村史馆、创设社区文化宣传刊物等)。1)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2)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乡情文化品牌,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传播。WH-2 邻里文化 2

2、 3)制定社区邻里公约。4)建设社区之家、邻里中心、村民舞台、文化广场等邻里共享空间。3)开展相关评选表彰,推动邻里文化建设(如:构建邻里互助积分体系,开展好家庭等评选)。WH-3 现代文化 3 5)建立社区文化休闲、文化场地、科普园地、村广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和线上平台。6)引导建立社群社团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科普宣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文化业态。4)鼓励开展城乡社区交流。5)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文化数字资源库。产业(CY)CY-1 产业培育 4 7)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主导产业。8)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3、、农创客、民宿等。9)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并夯实产业服务后台。6)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科技化发展。7)开展产业品牌建设,如农产品品牌、文化品牌、节庆活动品牌等。CY-2 产业融合 5 10)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产业复合型运作模式,如农业加工型、农旅融合型、全产业链型等。11)优化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村社经济(如:鼓励集体经济制定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三资”管理制度)。8)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吸引城乡生产要素集聚,以主导产业为依托,推进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数字经济、养生养老、运动健康、加工制造、研学教育、文创科创等融合发展,发展新型产业。9)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数字化推动整合产业

4、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加强专业化、T/CI 2022 6 主题主题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序序号号 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基础类基础类 提升类提升类 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CY-3 产业创新 6 12)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向社区集聚(如:实施促进就业,增加就业机会的政策;出台政策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就业;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13)适度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创新创业园区(基地)等产业创新模式。10)建立或引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有条件的社区可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小微创业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机

5、会最大化。11)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收益分享模式,让村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如:股份众筹”“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治理(ZL)ZL-1 党建引领 7 14)建立社区党组织,实现党组覆盖。15)规范社区党组织运行,严格按照年度基层党建责任清单落实重点任务,定期开展党员考评。12)推进党群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如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网格党支部、创建党员示范岗等。13)推进“互联网+社区党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和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化,做好网上群众工作。ZL-2 社区自治 8 16)建立和完善社区组织,实施人事、财务、服务、管理、教育自治和社区居民

6、自治功能。17)鼓励村民参与社区事务,制定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14)以信息科技为依托,探索多元化社区事务协商形式,畅通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维护和运营的渠道。ZL-3 居民德治 9 18)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19)制定完善村风村训、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道德约定。15)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如搭建社区德治教育平台、开展传统美德主题活动等。ZL-4 法治管理 10 20)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21)实施人口动态管理,完善社区禁毒、社区矫正和特殊人群帮教机制。22)社会治安满意度85%。16)开展精准普法,建设法治长廊等社区法治文化阵地

7、建设。17)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普法教育,如组建社区法律服务团等。ZL-5 平安建设 11 23)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设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设立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点、鼓励和引导家18)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平台,推行“社区输入+网上推送+部门响应”工作模式,健全即时响应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T/CI 2022 7 主题主题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序序号号 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基础类基础类 提升类提升类 庭配备防灾减灾用品等。24)社区治安案件发生率低于区域平均水平。求。19)建立和完善社区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搭建社区灾害风险预警模型,发展实时监测、智能预警

8、、应急管理和疫情防控智能应用,全面提升社区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居住(RJ)RJ-1 风貌特色 12 25)严守国土空间“三条红线”,根据社区现状条件和发展需求,营建乡村的特色风貌。26)规范建筑物新建与改造,杜绝大拆大建,优先本土建筑材料运用。27)社区风貌规划与周边城镇或县域/村域统一衔接,包括建筑、配套基础设施等。20)构建社区人居风貌标识系统。21)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对当地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和风貌管控,(如:对古建、古桥、古道等古迹进行保护与修复;对影响社区内风貌的建(构)筑物进行整治;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融入社区建设与维护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

9、的乡土建筑)。22)鼓励引入各种全新的房屋建造技术,提升农村住宅可改造性和未来适应性。RJ-2 绿色建筑 13 28)鼓励遵循可持续建筑标准,倡导绿色低碳建筑理念,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29)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和绿色运营。23)鼓励引入各种全新的房屋建造技术,节能节水设施入户。24)挖掘、提炼传统乡村民居的绿色生态理念和营建技艺,转化为现代绿色建筑思维和技术方法,并应用于新建乡村建筑中。RJ-3 环境宜居 14 30)建立社区环境建设和管护责任机制推动农户自觉实行“门前四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美化、包秩序)。31)社区开放空间建设,如小溪、小巷、围墙、护栏、花坛、步行道、休憩区

10、等开放空间建设、维护和改造。32)对社区周边、公共场所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提升绿化覆盖率。33)室外公共区域建设无障碍环境。25)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社区景观和空间。加强社区噪声、室外环境光环境和热的管理,加强相关污染防治。26)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无障碍环境。交通 JT-1 15 34)规划和接轨社区交通建设,建立社27)通过ITS智能交通系统提高T/CI 2022 8 主题主题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序序号号 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基础类基础类 提升类提升类 (JT)交通路网 区交通出行网,如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开通城乡公交专线等。35)社区至区域公共空间拥有多种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11、。交通效率和物流能力。(ITS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28)构建社区低碳交通圈,提倡使用电动车、电瓶车、新能源农用车,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推行社区内绿色公共交通。JT-2 交通服务 16 36)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农户庭院等,科学规划布设停车场(位)。37)加快构建社区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扩大在社区的设施网络布局。29)拓展智能门禁、车辆管理、视频监控等物联网和云服务。30)社区内设置快递服务场所与智能快递柜,探索实现快递物

12、流通达到户。JT-3 社区慢行 17 38)推进慢行交通,提高社区内慢行交通,建设社区绿色步行道。31)因地制宜设计社区慢行系统,建成10分钟步行可达环形绿道网。服务(FW)FW-1 教育服务 18 39)建立或衔接基础教育体系,单独或联合设立幼儿托育机构、中小学校。40)推进社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在社区的应用服务。32)探索终身教育机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设立老龄大学等教育配套设施、探索多种培训方式,创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向上氛围。33)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FW-2 健康生活 19 41)搭建社区医疗服

13、务体系,单独或联合其他社区设立卫生室或卫生服务站。42)健全社区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防控机制。43)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布局,建设与配备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34)打造10-15分钟健身圈,社区居民可10-15分钟内步行抵达免费休闲健身设施。35)建设网络诊疗平台和智能化终端服务系统,实现20-30分钟医疗圈全覆盖。36)建立村民健康监测系统,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如: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FW-3 养老服务 20 44)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37)制定老年人护理评估规划,推行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模式

14、。T/CI 2022 9 主题主题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序序号号 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基础类基础类 提升类提升类 45)建立或衔接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制度,并定期发放。38)开发社区康养产业项目等,为老年人提供实惠且高品质的护理服务。39)每一千老年人护理岗位数量3。FW-4 商服便捷 21 46)建设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47)引导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到社区开展服务,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48)利用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40)引入优质生活服务供应商,在10-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包括商超、物业、维修、家政、养老、餐饮、零售、美容美发

15、、体育等生资源)。4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链接社区周边商户,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生态(ST)ST-1 生态空间 22 49)限定社区发展边界,保护社区自然特征。50)落实和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提升农田生态功能。42)实施生物多样性管理规划,利用生态科技,积极探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ST-2 绿色生活 23 51)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社区内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类水质。52)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53)积极推广太阳能、天然气、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展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系统建设。43

16、)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覆盖95%以上农户,实施雨污分流,开展水循环利用。44)制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45)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达80%及以上。46)构建社区碳币积分交易系统,倡导可持续消费行为。ST-3 绿色生产 24 54)建立健全用水、排污、碳排放管理机制,控制向农田排水(或农田向外排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55)鼓励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倡导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47)基本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低碳农业模式(如: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48)实行农业生产环境准入与退出制度,制定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闭环体系;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率达95%以上、处置率达 100%。数字(SZ)SZ-1 数字基建 25 56)推进社区数字基建建设,实现千兆光纤网络、5G 移动网、智能监控49)有条件可建立社区数据中心,作为中枢汇聚、整合、T/CI 2022 10主题主题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序序号号 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基础类基础类 提升类提升类 全覆盖等。处理、存储、共享、交换、分析及应用社区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