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3300456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抗折荷载试验方法、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 附录附录 A 抗折荷载试验方法抗折荷载试验方法 A.1 仪器 A.1.1 抗折试验机:荷载示值误差不大于 1%,能精确绘制力与位移曲线图,试样破坏荷载应在设备示值的 20%80%范围之内。A.1.2 加荷轮轴压头曲率半径为 10mm,下支架支点曲率半径为 10mm。A.1.3 游标卡尺:精度 0.02mm。A.1.4 干燥箱:温度可控制在(60 士 2)。A.1.5 钢直尺:量程 02000mm,精度 1mm。A.2 试样 A.2.1 试样尺寸:长度为 1400mm 士 7mm;宽度 600mm 土 3mm;厚度为实际厚度,每组 5块。A.2.2 试样两受力面应平整且平行,不得有裂纹、缺

2、棱和缺角。A.3 试验步骤 A.3.1 将试样放置于室温条件下 7d。A.3.2 标出两支点与受力点的标记(见图 A),跨距为 1200mm,负荷点在中心线上,测量试样断裂处的宽度和厚度的尺寸精确到 0.1mm。A.3.3 试验时加荷轮轴线必须与试件长轴中心线垂直,将试样的外侧面向下,放在下支架支点的曲率半径上,均匀加荷,控制试样在 15s45s 内断裂,记录试样破坏荷载(F),精确到最小分度值,取 5 块的算术平均值为检测数值,修约至整数。试验装置如图 A 所示。图 A 抗折荷载检测示意图(单位:mm)30 附录附录 B 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 序号 简图 构造层 分层厚度(m

3、m)干密度(kg/m3)导热系数 W/(m K)修正系 数 热阻(m2K)/W 主体部位 传热阻 R0(m2K)/W 传热系数KW/(m2K)1 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200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XPS板)55(40)2535 0.030 1.20 1.199 1.677 0.596 65(50)1.476 1.954 0.512 75(60)1.754 2.222 0.450 85(70)2.032 2.510 0.398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2

4、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200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EPS板)75(60)20 0.039 1.20 1.370 1.848 0.541 85(70)1.583 2.061 0.485 95(80)1.797 2.275 0.440 105(90)2.011 2.489 0.402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外 内 1 2 3 4 外 内 1 2 3 4 31 序号 简图 构造层 分层厚度(mm)干密度(kg/m3)导热系数 W/(m K)修正系 数 热阻(

5、m2K)/W 主体部位 传热阻 R0(m2K)/W 传热系数KW/(m2K)3 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200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GXPS板)55(40)3040 0.026 1.20 1.370 1.848 0.541 65(50)1.690 2.168 0.461 75(60)2.011 2.489 0.402 85(70)2.331 2.809 0.356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4 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

6、.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200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GEPS板)65(50)1822 0.033 1.20 1.350 1.828 0.547 75(60)1.603 2.081 0.481 85(70)1.855 2.333 0.429 95(80)2.108 2.586 0.387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外 内 1 2 3 4 外 内 1 2 3 4 32 序号 简图 构造层 分层厚度(mm)干密度(kg/m3)导热系数 W/(m K)修正系 数 热阻(m2K)/W 主体部位 传热阻 R0(m2K)/W 传热系数

7、KW/(m2K)5 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200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岩棉带)75(60)100 0.048 1.20 1.129 1.607 0.625 85(70)1.303 1.781 0.562 95(80)1.476 1.954 0.512 105(90)1.650 2.128 0.470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注:1.括号内数值,外保温复合板保温芯材的厚度。2.复合外保温系统的墙体热阻按各构造层厚度计算确定,包括外保温复合板、找平层、抹面层、

8、钢筋混凝土结构层。3.外保温复合板的热阻按各构造层厚度计算确定,包括保温层、粘结层、内外侧粘结加强层和过渡层。内外侧粘结加强层、粘结层、过渡层的总厚度为 15mm,总热阻为 0.088(其中内外侧粘结加强层和粘结层共 7mm,导热系数为 0.930,修正系数为 1.0,热阻为 0.008;过渡层厚度为 8mm,导热系数为 0.080,修正系数为 1.25,热阻为 0.080)。4.构造层 3 中的干密度、导热系数和修正系数为保温芯材技术参数,热阻为外保温复合板的整体热阻。5.主体部位传热阻包含内、外表面传热阻 0.15。外 内 1 2 3 4 33 序号 简图 构造层 分层厚度(mm)干密度(

9、kg/m3)导热系数 W/(m K)修正系 数 热阻(m2K)/W 主体部位 传热阻 R0(m2K)/W 传热系数KW/(m2K)1 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200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XPS板)72(40)2535 0.030 1.20 1.369 1.847 0.542 82(50)1.646 2.124 0.471 92(60)1.924 2.402 0.416 102(70)2.202 2.680 0.373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2 1.抗裂砂

10、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141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EPS板)82(50)20 0.039 1.20 1.326 1.804 0.554 92(60)1.540 2.018 0.496 102(70)1.754 2.232 0.448 112(80)1.967 2.445 0.409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外 内 1 2 3 4 外 内 1 2 3 4 34 序号 简图 构造层 分层厚度(mm)干密度(kg/m3)导热系数 W/(m K)修正系 数 热阻(m2K)

11、/W 主体部位 传热阻 R0(m2K)/W 传热系数KW/(m2K)3 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浆 20 400 0.080 1.25 0.200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GXPS板)62(30)3040 0.026 1.20 1.219 1.697 0.589 72(40)1.540 2.018 0.496 82(50)1.860 2.338 0.428 92(60)2.181 2.659 0.376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4 1.抗裂砂浆 3 1800 0.930 1.00 0.003 2.找平砂

12、浆 20 400 0.080 1.25 0.141 3.外保温复合模板(型 GEPS板)72(40)1822 0.033 1.20 1.268 1.861 0.537 82(50)1.520 1.998 0.500 92(60)1.773 2.251 0.444 102(70)2.025 2.503 0.399 4.钢筋混凝土 200 2500 1.740 1.00 0.115 注:1.括号内数值,外保温复合板保温芯材的厚度。2.复合外保温系统的墙体热阻按各构造层厚度计算确定,包括外保温复合板、找平层、抹面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3.外保温复合板的热阻按各构造层厚度计算确定,包括保温层、粘结层、

13、内外侧粘结加强层和过渡层。内外侧粘结加强层、粘结层、过渡层的总厚度为 32mm,总热阻为 0.258(其中内外侧粘结加强层和粘结层共 7mm,导热系数为 0.930,修正系数为 1.0,热阻为 0.008;过渡层厚度为 25mm,导热系数为 0.080,修正系数为 1.25,热阻为 0.25)。4.构造层 3 中的干密度、导热系数和修正系数为保温芯材技术参数,热阻外 内 1 2 3 4 外 内 1 2 3 4 35 为外保温复合板的整体热阻。5.主体部位传热阻包含内、外表面传热阻 0.15。【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中列举了常用保温层厚度的热工参数,当设计需求热工性能有变化时,可进行计算后确定板的厚度等规格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