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3300448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5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 年)(征求意见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2 年 X 月 I 目 录 一、现状与形势.1(一)(一)“十三五十三五”工作成效工作成效.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三)(三)“十四五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 二、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6(三)总体目标(三)总体目标.7 三、主要任务.7(一)分区分类,(一)分区分类,优化畜禽养殖布局结构优化畜禽养殖布局结构.7(二)种养结合,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种养结合,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0(三

2、)精准治污,提高养殖污染治理能力(三)精准治污,提高养殖污染治理能力.12(四)强化管控,提高污染防治监管水平(四)强化管控,提高污染防治监管水平.14(五)科学创新,加快实用技术研发推广(五)科学创新,加快实用技术研发推广.16 四、保障措施.17(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加强组织领导.17(二)完善扶持政策(二)完善扶持政策.17(三)加大资金投入(三)加大资金投入.18(四)加(四)加强宣传引导强宣传引导.18 附件.19 1 我省是畜禽养殖业大省,生猪、牛、羊、鸡、兔等畜禽产品产量长期位于全国前列。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和污染高水平防治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

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由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牵头编制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全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性文件。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三五”(一)“十三五”工作成效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决策部署,结合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以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为整治重点,通过实施环保督察、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禁养区划定及优化调整等工作,推进畜禽养殖结构布局优化,促进全省养殖业发展转型升级,确保养殖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基本实现发展规模有计划、基础设施有保障、综

4、合利用有路径,使畜禽养殖废弃物乱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畜禽养殖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畜禽养殖产业发展持续向好。2020 年,全省肉(猪牛羊禽)、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534.3 万吨、167.9 万吨、68 万吨。生猪出栏 5614.4 万头,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年末生猪存栏 3875.4 万头,能繁母猪存栏 372.1 万头;牛出栏 296.4 万头,年末存栏 880.3万头;羊出栏 1792.1 万只、年末存栏 1524.8 万只;活家禽出栏77444.5 万羽、年末存栏 43406.2 万羽。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标 2 准化建设,推动养殖场“五化”建设及推广节水、节料、节能养殖工艺和微生物发酵等实用

5、技术,加强精细化规范化饲养管理。“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标准化养殖场 2141 个,其中部级 12个、省级 255 个、市县级 1874 个。截至 2020 年底,部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达到 1668 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力推进。全省 63 个畜禽养殖大县和 22个非畜牧大县实施了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累计争取中央资金 29.7 亿元,覆盖全省约 70%的农区县和近 80%的养殖量,重点支持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装备提档升级及节水设施改造,积极推进清洁养殖,促进源头减量。规范投入品使用,严格规范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2020 年底,全省畜禽粪

6、污综合利用率达 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及收集点建设,加强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指导,强化无害化处理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病死畜禽集中处理覆盖面不断扩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完善。截至 2020 年底,成都市、内江市、遂宁市、泸州市、宜宾市、绵阳市、阿坝州共建成9 家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企业,日处理能力 600 吨,建成集中收集点 51 个,集中无害化处理覆盖 14 个市(州)、85 个县(市、区),全省病死畜禽集中专

7、业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3 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更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更加到位。加到位。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标责任书,通过顶层设计、压实责任、加强督导,将大型畜禽养殖场纳入重点污染源监控名单,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相继出台四川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种养结合”有效衔接不够。“种养结合”有效衔接不够。种植业与养殖业布局协调不足,种养主体分离、规模不匹配、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突出

8、,区域(流域)畜禽养殖分布不均衡,人口稠密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在现行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化养殖比例较低的情况下,难以建立规模养殖与规模种植相结合的种养平衡生态发展模式。同时,养殖业粪污的持续性产生与农业的季节性生产存在矛盾,粪污还田利用出路不畅,设施装备仍然不足,还田机械严重不足,还田方式粗放,“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加剧了种养脱节。环境承载压力依然较大。环境承载压力依然较大。四川省畜禽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生猪出栏量高居全国第一。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 40.76 万吨、0.39 4

9、 万吨、2.70 万吨、0.50 万吨,约占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 95%、46%、41%、54%,其中规模养殖场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 14.86 万吨、0.15 万吨、1.19 万吨、0.19 万吨。部分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养殖户粪污存储处理设施建设不规范、运行不正常、粪污偷排漏排等时有发生。畜禽养殖污染基数大,防治任务重,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仍较严峻。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系统性治理不足,畜禽粪污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全链条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事前监管,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常规监管措施,特别是粪污无害化处置不彻底、粪肥过量使用、臭气

10、随意排放等环境风险难以控制。粪污处置和粪肥还田监测、追溯体系不完善,监测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监管和服务手段缺乏,难以管控粪污达标排放和充分利用情况。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粪肥还田利用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相关基础研究滞后,实用技术推广困难。(三)“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战略政策交汇叠加,为畜禽养殖绿色发一是国家战略政策交汇叠加,为畜禽养殖绿色发展和污染防治提供了重大机遇。展和污染防治提供了重大机遇。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一系列改革发展红利持

11、续释放。2021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要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国家出台一系列推进畜禽养殖绿色发展政策扶持措施,为畜禽绿色养殖、种养循环、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治理理念、路径、模式 5 更加明晰。二是二是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推动畜禽养殖污染的统一监管、集中收集和处理利用。推动畜禽养殖污染的统一监管、集中收集和处理利用。我省将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作为推动现代绿色畜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有利于科学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出口,减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压力,推进粪污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集约化和

12、高效化。三是新一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的重大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的重大机遇。机遇。重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有利于我省畜禽养殖业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研发推广创新、高效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我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面临挑战面临挑战:一一是是畜禽养殖业增产和污染物排放减量矛盾突畜禽养殖业增产和污染物排放减量矛盾突出出。为了满足市场对肉蛋奶与日俱增的需求,畜禽养殖业将进一步扩大生产,将带来更多的养殖废弃物产生。同时按照国家要求,生态环境质量需持续改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削减,增产与减污二者矛盾突出。二是全省养殖总量大,

13、但规模分布不二是全省养殖总量大,但规模分布不均衡。均衡。我省养殖量大,规模以下占比高、分布面广、涉及群体大,生产设施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还未全部配套。目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仅覆盖了全省85 个县,畜禽粪污处理任务重,压力大。为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带来更大难度。三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仍然不足。三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仍然不足。我省农牧产业融合项目模式发展单一,农村绿色旅游市场同质化严重,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驱动力仍然不足。6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

14、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考虑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种养结合、强化监管为重点,加快养殖方式、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和污染防治方式的转变,推进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逐步建立设施处理与生态消纳相结合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着力提高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综

15、合考虑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合区域内外农牧资源,促进畜禽养殖产业提质增效。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及水质不达标小流域为重点,强化江河湖库沿岸、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畜禽污染防治。以地定畜,种养结合。以地定畜,种养结合。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明确发展性空间和约束性空间,科学调控养殖规模,优化养殖布局结构。以养分平衡为核心,重视养殖环节粪污控制,7 鼓励各地区综合利用“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以粪肥还田利用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地采取资源化综合利用、纳入污水管网处置、建设专门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等方式处置养殖废弃

16、物。对不同养殖类型、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养殖技术、位于不同类型地区的养殖场(点)制定不同的养殖污染防治监管要求。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政府引导,多方联动。政府引导,多方联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资金渠道。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注重激励性措施与强制性措施相结合,进一步促进畜禽养殖业生态消纳和污染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动第三方服务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健康发展。(三)(三)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畜禽养殖业总体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占比达到65%。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稳定在 97%以上,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到 2035 年,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三、主要任务(一)(一)分区分类,分区分类,优化畜禽养殖布局结构优化畜禽养殖布局结构 8 合理调控畜禽养殖规模布局。合理调控畜禽养殖规模布局。根据区域功能定位、环境承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