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33265460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3(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收藏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进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单项)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和根本观点;(单项)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多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次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

2、能否熟悉 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行以熟悉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熟悉论问题;(单项)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 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 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打算社 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单项)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单项)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单项)笛卡尔是二元论的闻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 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

3、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单项)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 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单项)贝克莱提出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集合” ,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 渊提出的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 ”,“ 天地万物 皆在吾心中 ” 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多项)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进展,经受了三种基本形状:古代的朴 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 / 49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

4、页,共 49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单项)古代朴实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详细的物质形 态;(多项)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论 ”和中国的“ 元气说 ”(单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位置的原子论为依据,把 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多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 机械运动,妄想用力学原懂得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 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

5、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 的、在本质上是不进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熟悉,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 完全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就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进展 的打算力气;(单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状,是唯物 主义哲学的最高形状;(多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 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其次,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 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进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 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详细的物质形状的局

6、限性;(多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多项)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第一,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 次,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二)物质是不依靠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单项)物质的唯特殊性是客观实在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单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单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见没有运 动的物质,后者主见没有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肯定

7、条件下、肯定范畴内处于临时稳固和平稳状态的哲 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 动;其次,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固性;2 / 49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2 页,共 49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单项)( 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项)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进展;即不是循环,更 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行逆性;(单项)通常说的“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8、 失落黄金有重量,错过光 阴无处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 力,老大徒伤悲” 、“ 机不行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多项)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行分别的;时间和空 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行分别,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 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既是确定的、无限的,又 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确定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单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分;(单项)

9、(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究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单项)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多项)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多项)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 会历史性;(多项)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多项)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试验;(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多项)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生化,即分化为悠闲自然和人化自然;(单项)其次,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制造的;(单项)第三,实践是人

10、的存在方式;(简答)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单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进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 本质;(单项)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打算性环节;3 / 49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共 49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单项)其次,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进展的动力;其次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进展一、联系与进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单项)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进展的,联系的观点和进展的 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

11、样性(单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 约;(单项)假如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分不见联系,就会把原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 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假如只见联系不见区分,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 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单项)联系具有多样性;(多项)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 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定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二)世界的运动进展(单项)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单项)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进展的必定趋势,是否具有强

12、 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进展前途;(多项)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进展的辩证本性决 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进展的必定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进展前途,而旧事 物就不符合事物进展的必定趋势,丢失了其存在的必定性;其次,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 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制造力的人们制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 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定战 胜旧事物;(简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经受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 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受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进展

13、过程;旧 事物在肯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气,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 物,被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和懂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 的历史过程;但是,不管经受怎样的限难和曲折,新事物必定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三)两种对立的进展观4 / 49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49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进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 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其次,进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

14、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冲突和否认事物内部冲突的对立;(单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冲突是事物进展 的动力;(单项)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进展的动力和源泉;(单项)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进展的状态和形式;(单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进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就提 示了事物联系和进展的基本环节;(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由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进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懂得它们的 钥匙;第三,冲突分析法是最根本的熟悉方法;

15、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冲突是事物进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二、世界联系与进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论述) 1.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冲突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冲突,冲突双 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进展;(单项)冲突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打算了冲突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 和斗争性;(2)冲突的同一性是指冲突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 义;冲突双方相互依存;这是冲突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冲突的一方必需以另一方的存 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5 / 49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5 页,共 49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单项)冲突双方相互贯穿;它主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