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332654507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地理学问点归纳七年级地理 上册 学问点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方向 、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纳“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同一条纬线上方向是东和西,同一条经线上的方向是南和北;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实地距离、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 1

2、: 1000;100 千米;文字式图上 1 厘米等于实地距离线段式 0 1 2 3 、比例尺的挑选: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畴越小,内容越具体;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畴越大,内容越简洁;如:学校平面图应挑选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挑选较小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其次章 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P 10 面上的表格)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的球体;依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日食、远航归来的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2、地球的表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 ,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 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

3、识记以下内容;南、北极,赤道,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 页,共 45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三、纬线和纬度、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有三个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步缩短,最终成一个点);、自成一个圆;、纬度:、赤道为 0 ,赤道以北为北纬(0 90 N),赤道以南为南纬(0 90 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步增大;纬度最大值 90 ;、人们规定:0 30 为低纬度; 30 60 为中纬度; 60 90

4、 为高纬度;在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在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顺时针、 逆时针),站在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 _南_,站在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 _北_;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经线有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自成半圆;2、经度:、经度的起点是 0 经线,也称“ 本初子午线”;0 经线以东为东经(0 180 E);以西为西经( 0 180 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 180 ;经度数从 0 经线向东、向西逐步增大;、 180 经线: 180 E和 180 W重合的经线;、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

5、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 W和 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 W位于东半球; 165 E 位于西半球;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A 点的经纬度: 30 W, 40 N B 点的经纬度: 10 W,10 N 、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 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 点位于北半球;、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 B 点在低纬度地区;、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 A 点位于

6、 B 点的西北方向;六、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 29%;第 2 页,共 45 页_精品资料_ -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2、七大洲:、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 P 23 的图);、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 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

7、线:苏伊士水道(属埃及);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水道(属巴拿马)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3、四大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体最深、正在缩小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纬度最高、跨经度最 广、水体最浅的是北冰洋;、大西洋轮廓呈“S” 形,地跨南、北半球、正在扩张;、全部在东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印度洋;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七、世界的地势 1、五种基本地势的特点: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 米,坡度较陡,地面坎坷;如: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大);科迪勒拉山系(世界最长)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 米,地面较坎坷;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

8、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南极高原(世界面积最大) ;平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 200 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2、在等高线地势图上,识记山顶、鞍部、悬崖、山脊、山谷(如下图所示);注:在等高线地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等高线凸向低处的是山脊;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共 45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是鞍部;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悬崖;八、海洋变迁1、地球表面外形处在永不

9、停息的变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 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2、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1912 年提出的;3、板块构造学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见世界地理(上册)P 35 图);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在 海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板块在不断的运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板块内部比较稳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火山与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的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 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世界最高的活火山是

10、:阿根廷境内的尤耶亚科火山,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目前,世界上共有 60 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连续增长;(地区差异)经济进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慢,经济进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快;2、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削减);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3、世界上人口分布的四个稠密区和四个稀疏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东部 等;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顺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更为稠密;而干旱的荒漠、冰冷的极地、空气淡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

11、雨林,人口稀有;4、世界人口问题:A、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大气污染,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峻;、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削减等;B、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人口老龄化等;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 工业污染、 噪声干扰、 住房紧急、 犯罪率上升等;5、正确的人口观: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进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和谐;其次节、世界的人种1、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点(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人种、黑色人种等; (肤色是划分人种重要的标志),将世界居民分为黄色人种、白色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

12、(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1、语言( 2022 多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母语:英国、美国、澳 大利亚;官方语言:印度、菲律宾)、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主要流行于法国、比 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拉丁美洲广为流行;俄语是俄罗斯人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共同语言;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45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13、- -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2、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是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圣经 为经典, 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 (产生在亚洲的沙特阿拉伯,古兰经 为经典,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创建于亚洲的古印度,典型建筑为寺庙;、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第四节、世界的聚落1、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乡村按规模大小又分为村庄和集镇;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乡村;2、城市和乡村的差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生产活动:城市以非农业产业为主,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错误;未找到引

14、用源;人口分布:城市密集,乡村人口少稀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建筑特点:城市多高层住宅,乡村房屋不高,经济有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交通特点:城市道路密集,相对便利;乡村道路简洁,相对落后;3、聚落的分布与那些因素有关:水源、地势、气候、交通、资源、经济进展水平;4、聚落分布特点:目前,沿河;沿湖;铁路、大路沿线及交通发达的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5、什么是文化遗产:古代的城堡,宙宇和纪念性建筑物,皇家的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6、爱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珍贵财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爱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世界文化遗产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进展水平;有利于开展文化旅行;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争论,明白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