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33265317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4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其次章 地壳1. 地壳的化学组成1 克拉克值(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 平均重量 百分比2 地壳中 O、Si 、Al 占地壳重量 82%以上2. 地壳结构与类型1 类型:大陆和大洋两种地壳类型(过渡地壳)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 33km,随近海平面厚度较小,深化内陆及高原厚度增大大洋型地壳厚度小,平均为 7.3km 2 结构: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界限是二级不连续面康拉德面上层地壳为硅铝层,包括沉积岩层和下伏花岗岩层,又称花岗岩层;在大洋底部缺失,因此认为花岗岩层是不连续的圈层下层地壳为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3 大陆、海洋区分:厚薄;大陆型

2、玄武岩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及下伏花岗岩层,形成“ 双层结构” (上下层地壳齐全);海洋型玄武岩之上只有很薄或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为“ 单层结构” (上层地壳缺失);4 地壳运动因素之一:垂直、水平方向物质安排不匀称性3. 矿物1 概念: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2 矿物是地壳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 / 单质,固体 / 液体,每种矿物都有其特有的物理及化学性质;3 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4. 岩浆岩1岩浆的黏度与硅酸含量有关,少为基性岩浆,黏性小,多为酸性岩浆,黏性大;岩浆岩中SiO 2含量最多,依据硅酸饱和程度,分为超

3、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大类2 侵入岩:岩浆上升到肯定位置,上覆岩石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结晶,形成侵入岩(岩浆的侵入作用);依据其在地表深度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3 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4 玄武岩是基性火山岩,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5. 沉积岩1 概念: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外力作用、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2区分: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分于变质岩和岩浆岩的最主要特点;划分3沉积层理:沉积岩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的成层特点;为:水平、倾斜、交叉的几种类型;4 沉积层面:沉积过程

4、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5 依据 成因 不同,沉积岩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岩结构和生物岩结构;依据 结构 不同, 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_精品资料_ 6沉积岩相:见后面第 1 页,共 42 页-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6. 变质岩概念:岩浆岩、沉积岩或现成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导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7. 矿床1 矿体和矿床:矿体是含有足够数量矿石、具有开采价值的地质体;矿床是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矿床的概念随科技不断扩大、2

5、 矿石:是指有用的含量达到开采利用标准的岩石;由矿物和脉石两部分组成;矿物是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脉石是与矿石相伴而生但不能被利用,在选矿中被废弃的矿物;3 品尝:矿石中有用组成的百分含量;4 母岩和围岩:母岩系矿体供应成矿特质来源的岩石;围矿是矿体四周未达到最低品尝的岩石;8. 地壳运动1 概念: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转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2 沉积岩相 : 沉积岩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点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主要分为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岩相变化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始终观看;横向反映出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纵向反映出同

6、一地区不同时期的自然环境变化;地壳运动的结果、9. 火山1 火山类型:活、死、休眠2 火山构造:火山通道(岩浆喷发通过地壳所形成的管道)、火山锥(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积累而成)、火山口(火山顶部,火山原、火山湖)3 火山喷发类型:裂缝式:通过地壳裂缝溢出;中心式,从管型通道喷发,安静式、暴烈式、斯特龙伯利式4 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底隆起带、东非火山带10. 地震1 概念:由自然缘由所引起的地壳震惊叫做地震2 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3 地震的能量是以波的形式输送;体波(纵波、横波大)、面波(破坏作用最强,传到地面,引起地面振动)4 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

7、大小的级别;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二者既有区分也有联系;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会因震中距不同有不同的烈度;一般,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5 地震分类:依据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11. 地质岁月1化石:是储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相2肯定地质岁月:通过对岩石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并依据蜕变规律而运算出该岩石的年龄;对地质岁月是指地层的生成次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3 第四纪: 新生代最新的一纪,包括全新世和更新世;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被称为“ 被子植物时代” 和“ 哺乳动物时代”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_精品资料_ 4全新

8、世: 最年轻的地质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成为全新统,它掩盖于全部地层之上;第 2 页,共 42 页-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5寒武纪: 距今约 6 亿年古生代的寒武纪,认为是地球生物大爆发的时代;第四章 气候1. 大气的结构1 对流层:对流层的质量最大,水汽最多,集中了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是天气变化最主要最复杂的一层,与人类活动影响最大,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亲密的一层;对流层三个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依靠地面长波辐射,靠近地面越热);具有猛烈的对流运动(地面加热不匀称);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匀称(地表性质差

9、异)对流层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为自由大气层,云、降水发生在此;上层,气温常年 0 以下,风速大2 平流层:同温层、逆温层;由于受地面影响削减和臭氧吸取紫外线辐射所致;此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行;平流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没有猛烈的对流运动;水汽、尘埃含量很少3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快速下降,由于没有臭氧吸取太阳紫外线辐射,同时氮、氧能吸取的短波太阳辐射又被上层大气吸取;有相当猛烈的垂直运动;电离层 或完全电离状态D层,这一部分大气属于部分电离4 暖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快速上升,由于太阳短波辐射被此层大气吸取;电离层,它能反射无线电波,有极光显现,极光一般显现在淡薄大气中;暖层

10、特点: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但电离程度不匀称5 外层:逸散层,大气圈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带,大气上界,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2. 空气湿度1 肯定湿度、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 / 饱和水汽压)、饱和差、比湿(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之比)露点 :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肯定,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3.当空气中水汽含量饱和时,当时的温度 =露点,此时空气中水分含量最多;露点越低,空气中的水份含量越少降水1 降水类型(按成因):对流雨,气旋雨,台风雨,锋面雨,地势雨2 降水量年内变化全球可分为四类:赤道型、海洋型、夏雨型、冬雨型3 依据空间分布,全球划

11、分为四个降雨带:赤道邻近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中纬度多雨带、高纬度少雨带4. 气温的时间分布1 日较差:纬度增高,气温日较差递减年较差:纬度增高、气温年价差增大2 气温年变化分为四类:赤道型(年较差小)、热带型(年较差不大,但大于赤道型)、温带型(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加)、极地型(年较差很大,极圈邻近最大)5. 温度与热量温度 : 是表示热量的一个指标,但温度不等于热量,不能取代;气象学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_精品资料_ 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C);第 3 页,共 42 页-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热

12、量:是能的一种形式,是由于温度差异而转移的能量,热量传递是能量转移的一种方式;地球的热量主要是由太阳能转换而来,其存在由物体的温度表示,但热量的多少不仅与温度变化有关,仍与压力、密度等状态参数有关;6.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1 气温水平分布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势、大气环流、洋流2 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特点: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递减;冬季北半球等温线在大陆凸向赤道,海洋凸向极地;最高温度不是显现在赤道;大陆中纬度西岸气温比同纬度的东岸高;北半球冷中心显现在冬季、高纬度大陆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岛3对流层中的逆温:产生的缘由有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逆温层中暖而轻的气体在

13、上面,使气层变得比较稳固;它可阻碍空气垂直运动进展,大气扩散才能弱,大量污染物集合在逆温层下,能见度变坏,污染物不易扩散,易造成空气污染;4 全球气温带:热带(20)、南北温带(20、 10)、南北寒带(10、 0)、南北永冻带( 0)7. 季风环流1 定义:以一年为周期,大规模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发生显著性转变的现象,称为季风2 形成: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及这种差异的季节性变化;地势和行星风系的季节行移动起加强作用3 季风区分布:东亚是世界上最闻名的季风区,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面临最大的太平洋,海陆气温气压对比显著,加上青藏高原地势的影响,季风现象显著;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又称印度季风,

14、主要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引起,也含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势作用,夏季风强于冬季风;8. 局地环流1 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高,因此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下层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夜间,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海洋上的气温高于陆地,因此海洋为低压,大陆为高压,下层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成为陆风;这种以一天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系,称为海陆风;2 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受热增温快,温度高,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面的空气距离地面较远,增温慢,温度低,因此山坡为低压,山谷为高压,风由山谷吹向山坡,成为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温度低,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面的空气冷却慢,温度高,因此山坡为高压,山谷为低压,风由山坡吹向山谷;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3 焚风:是一种翻越高山,沿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焚风现象是由于湿空气翻越山脉,在山脉背风坡一侧按干绝热直减率下沉时增温,以至背风坡气温比山前迎风坡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显著削减,从而形成相对干而热的风;9. 气团与锋面1 气团:在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匀称的大块空气2 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