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业水平测试新考纲全面解读一、明白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战国)夏朝:(1)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夏朝;(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3)最终一个王“ 桀” 传奇被商的领导“ 汤” 所灭;商朝:(约公元前 17 世纪 -----公元前 1016 年)第一王“ 汤” ;最终一个王“ 纣” ;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公元前 771,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东周: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邻近),史称“ 东周” ;前 770---前 476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前 475---前 221 战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二二、 懂得分封制(新增)、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分封制——重点把握1. 分封制的目的:巩固和扩大西周的统治2.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 受封者的权益:任免官吏、征派赋役、组建军队4. 受封者的义务:朝见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5. 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6. 分封制的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连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影响:为后来的诸侯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宗法制——重点把握1、定义:用 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内容:嫡长子、嫡长孙有王位继承权,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小宗必需听从大宗; 周王室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导;3、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位置,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和团结;其次课 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明白秦朝的统一1、缘由:⑴战国时期已有诸侯王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⑵人民期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顺应了时代潮流;(根本缘由)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统一者:秦王 嬴政3、统一进程:公元前 230 年—公元前 221 年六国灭亡次序: 韩、赵、魏、楚、燕、齐 (留意最早和最晚被灭亡的)统一的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4、都城:咸阳5、意义:终止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王朝;二、明白“ 始皇帝” 的由来和秦朝的三公(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的中心官制)1、“ 始皇帝” 嬴政 认为自己“ 德高三皇” 、“ 功过五帝” ,就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 皇帝” 自称“ 始皇帝” ; 期望由自己开头,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传承;丞相(百官之首,帮忙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三公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三、懂得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1、秦始皇接受 李斯 的建议,在地方推行 郡县制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把全国分为 36 郡,由 中心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中心治理地方)2、郡守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 ;(郡守和县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 页,共 3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3、作用:实现了中心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掌握,加强中心集权,防止封建割据;四、熟悉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 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王朝沿用、加强、完善;⑵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文化的进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2、消极:⑴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压榨百姓,⑵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严峻阻碍了社会的进展进步;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一、 明白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1 、汉朝初年,高祖刘邦把同姓子侄和一些功臣分封到地方做王,形成 2 、为排除郡国对中心的威逼,汉景帝“ 削藩” 平定了“ 七国之乱”了王国问题;二、懂得唐朝三省六部制 1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机构)⑴皇帝—— 门下省(审议机构)尚书省(执行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⑵特点:三省之间既独立平行又相互制约地方既有郡县也有郡国 的局面;;汉武帝颁布 “ 推恩令” ;基本解决 〔3〕 作用:减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制造;三、明白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新增) 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这样就减弱了宰相 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四、懂得元朝的行省制度 1 、元朝:⑴地方实行 行省制度 ;(或称行中书省、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① 腹里 (河北、山东、 宣慰司 进行治理;③ 西藏 山西等地)由中心直接治理;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地区:宣政院 管辖;⑵权益: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心的节制;⑶作用:①便利了中心对地方的治理,加强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的开端;2、特点:通过限制地方权力,中心集权不断强化;五、懂得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 察举制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留意人的门第;)2、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3、隋朝:⑴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⑵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重视人的才 能) 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 科举制;5、作用:⑴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文化素养; ⑵把选拔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心,从而加强了中心集权; ⑶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白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设立: ⑴明太祖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 ⑵明成祖时“ 内阁” 正式形成; 〔3〕 特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供应顾问 的内侍机构;二、明白清朝设置军机处:1、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 设军机处 2、特点:机构简洁,效率高,保密性好;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_精品资料_ 3、职能: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第 2 页,共 33 页-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4、作用:⑴提高了行政效率;⑵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心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进展到顶峰;四、熟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使中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进展2、消极影响:①经济上:严峻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②政治上:极易形成暴政;形成了人治传统,极易显现政治腐败局面;③思想上:钳制了思想,严峻阻碍了科学的进展;其次、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入侵、求民主的潮流第 1 课 鸦片战争一、明白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鸦片战争的背景:1840—— 1842 年 8 月)⑴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的白银流入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⑵根本缘由: 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⑶导火索:中国的禁烟运动2、结果:签订了 《南京条约》①时间: 1842 年 ②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公平的条约③内容:割地( 香港岛);赔款 (2100 万银元);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中国关税自主主权开头丢失) ;3、影响:⑴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⑵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明白其次次鸦片战争( 1856—1860、英法两国)1、缘由: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入侵权益;2、经过:⑴开头: 1856 年,英军攻击广州;⑵1858 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⑶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⑷终止: 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 ;⑸美俄两国乘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公平条约;特殊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影响:⑴中国丢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峻的侵害;⑵清政府被列强掌握,中外反动势力开头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抵抗;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第 2 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明白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空前激化; 2 、连年的自然灾难,农夫暴动,此起彼伏;二、 明白太平天国的简洁过程 1 、 爆发标志: 1851 年,金田起义; 2 、正式建立政权:1853 年,定都天京,与清廷相持;3、天京变乱:由鼎盛到衰弱的转折点(新增) 1856 年 8 月,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争夺军政大权,内讧;结果: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严峻减弱了战争力和凝结力;由鼎盛到衰弱的转折点;的局限性,这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缘由)三、懂得《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充分表达了农夫阶级 1 、颁布目的: ①满意农夫得到土地的愿望 ; ②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通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匀称,无人不保暖” 的抱负社会; (核心内容:废止封建土地私有制) 2 、主要内容:⑴土地安排 ①原就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和“ 无处不匀称” ;②方法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⑵产品安排 ①原就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②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3、评判:⑴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⑵积极意义: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是几千年来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反映了农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共 3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民要求废止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愿望;⑶局限性:它表达的确定平均主义的思想,严峻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四、懂得《资政新篇》 1 、1859 年,洪仁玕 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 2 、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 经济:进展工商业,嘉奖技术创造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 3、评判: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进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世界潮流;局限性: 〔1〕 、没有反映农夫的利益和要求 (2)、不适合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详细国情 第 3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明白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并熟悉其影响( 1984-1985 )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掠夺市场和原料,制订了入侵中国的政策,侵华蓄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