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

上传人:ahu****ng3 文档编号:33264814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46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讲企业所得税法(60页PPT)(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讲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概述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征税对象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与税收抵免第六节 特别纳税调整第七节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第八节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评析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概述企业所得税法概述一、企业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法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扣除成本、费用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是指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在企业所得税的征纳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总称。我国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主要法律依据是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二、企业所得税的特征二、企业所得税的特征1.纳税人是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2.应税所得的计算较为复杂。收入总额的确定要汇总多项收入,扣除项目更是名目繁多,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以自行申报为主,源泉扣缴为辅。只有在对非居民企业征收预提所得税的场合,才使用源泉扣缴的方式。三、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基本模式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基本模式“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在一国同时开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形下,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投资者还需对分配的利润缴纳个人所得税,对这部分利润就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针对这种经济性重复征税现象,各国企业所得税制发展出了如下三种基本模式:1

3、.1.古典制古典制2.2.归属制归属制3.3.双率制双率制1、古典制、古典制古典制不考虑重复征税的问题,企业就其企业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投资者就其取得的分配利润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种税制由于其重复征税的缺陷,现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放弃。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即采用这种模式,规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不得从应纳税总额中扣除。2、归属制、归属制归属制是将企业所支付的税款部分或全部归属到投资者所取得的分配利润中,也就是把企业所得税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作是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源泉扣缴。这种方式可以部分或完全避免经济性重复征税。3、双率制、双率制双率制是对企业已分配的利润和保留的利润按不同的税率课

4、征,当对前一种利润采用较低税率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投资者的经济性重复征税。双率制又可分为双率古典制和双率归属制。双率古典制是仅分率课征,不存在归属性税收抵免;双率归属制是既分率课征,又实行归属性税收抵免,二者相比,双率归属制更有利于减轻或免除重复征税。四、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产生与发展四、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产生与发展1950年原政务院公布了工商业税暂行条例,主要是对私营企业和城乡个体工商户征税。1958年工商税制改革之后,所得税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称为“工商所得税”。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正式对国有企业征税。国务院先后于1985年和1988年颁布

5、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而在内资企业所得税方面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三足鼎立的局面。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涉外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81年全国人大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通过了中华人民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取代了原有的两个涉外税法。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而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该法体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

6、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并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征税对象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1、概念: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所得税重复征税,对依照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在境外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于其不存在与个人所得税重复征税的问题,仍然是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7、2、分类(依据承担纳税义务的范围不同)、分类(依据承担纳税义务的范围不同)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概念:依法在我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判断标准:注册登记地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实际管理机构的含义实际管理机构的含义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事实是执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账务、财产等事实是执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构。须符合:须符合:1、实质性的管理和控制、实质性的管理和控制2、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全面的管理和控制3、管理

8、和控制的内容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人、管理和控制的内容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员、账务、财产等。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概念: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我国境内,但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我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又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承担不同范围的纳税义务:(1)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我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2)在我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

9、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机构、场所的含义机构、场所的含义机构、场所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1)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2)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3)提供劳务的场所;(4)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5)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6)营业代理人(包括委托单位和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 ,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视为机构、场所。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1 1、销售货物所得、销售货物所得2 2、提供劳务所得、提供劳务所得3 3、转让财产所得、转让财产所得4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 5、利息

10、所得、利息所得6 6、租金所得、租金所得7 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 8、接受捐赠所得、接受捐赠所得9 9、其他所得,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所得、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其他所得,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所得、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所得、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所得、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所得、补贴所得、违约金所得、汇兑收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所得、补贴所得、违约金所得、汇兑收益等。益等。“所得所得”的确定原则的确定原则(一)关于所得来自于我国境内还是境外,按以下原则:(一)关于所得来自于我国境内还是境外,按以下原则:1、销售货物所

11、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2、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3、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确定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2、按照负担或者、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或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二)关于非居民企业的所得与其在中国境内(二)关于非居民企业的所得与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是否存在实际联系,符合以设立的机构、场所是否存在实际联系,符合以下情况即有实际联系下情况即有实际联系:1、所得是通过该机构场所拥有的股权、债、所得是通过该机构场所拥有的股权、债权而取得的权而取得的2、所得是通过该机构场所拥有、管理和、所得是通过该机构场所拥有、管理和控制的财

13、产取得的控制的财产取得的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一、概述一、概述(一)一般规定(一)一般规定概念: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税所得,是指企概念: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税所得,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因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可以归纳为:因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可以归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法定收入总额法定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准予扣除项目金

14、额计算原则:权责发生制计算原则:权责发生制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是否收付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是否收付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即使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即使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链接:链接:m=G-(c+m)链接:链接:m=G-(c+m)G=c+v+m其中,其中,G为社会总产值,为社会总产值,c为不变资本,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为可变资本,本,m为剩余价值。为剩余价值。我们在企业所得税中的征税对象是企业所得,也我们在企业所得税中的征税对象是企业所得,也就是企业获得的利润,即剩

15、余价值就是企业获得的利润,即剩余价值m,总产值,总产值G就就是企业的各种收入,是企业的各种收入,c和和v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等。入的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等。因为因为m=G(c+m)所以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应纳税所得额=法定收入总额法定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准予扣除项目金额额(二)预提所得税的应税所得(二)预提所得税的应税所得为便利征管,对于在我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征收预提所得税预提所得税。预提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按下列方法来确定:(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

16、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三)清算所得(三)清算所得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清算费用、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为: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算费用相关税费二、法定收入总额概念:依据税法的规定将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会计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即即法定收入总额法定收入总额=会计收入总额会计收入总额-不征税收不征税收 入入-免税收入免税收入会计收入总额会计收入总额概念: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会计收入总额。主要包括:(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