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332420315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目 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 第一单元 声音 7 第1课听听声音 7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9 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4 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7 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20 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 23 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6 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28 其次单元 呼吸和消化 31 第1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 31 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 35 第3课 测量肺活量 40 第4课 一天的食物 44 第5课 食物中的营养 48 第6课

2、营养要均衡 53 第7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57 第8课 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61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66 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66 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70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74 第4课弹 测力计 78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2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6 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 90 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 95 教科版(2022)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 98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

3、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方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测的确切性和准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状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对比认真,但缺乏灵活性、试验能力不是很好。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擅长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阅历: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

4、,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遇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测、试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边世界有着猛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重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状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

5、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试验中操纵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试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

6、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遇,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觅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加入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 2 2 9.10-9.14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2 5 10.01-1

7、0.06 6 10.08-10.12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2 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 一天的食物 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 11 11.12-11.16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 12 11.19-11.23 复习其次单元 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 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2 15 12.10-12

8、.14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 练习 2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 2 20 1.14-1.18 复习其次单元 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 22 1.28-2.01 测试 1 第一单元 声音 第1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我们周边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顺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9、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测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重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 分钟 观测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

10、的注意力集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 3分钟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探讨。 聚焦声音的描述 三、摸索 25 分钟 任务一: 观看影像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醒: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任务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 探讨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说一说关于声音自己知道的知识。 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11、 学生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将听到的声音按简单的标准进行分类。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观测、对比、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测事实中对理由进行假设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测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音叉几个豆子

12、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5 分钟 上节课我们一起凝听与记录了大量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其次课。 提出问题: 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制造一些声音,而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可以充分的想象联想,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在记录单或黑板上,学生在汇报时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解释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有认知. 二、聚焦 5 分钟 找出一些发声物体,细心观测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梳理问题: 学生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方法验证自己的

13、观点 学生任务: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 三、摸索 25 分钟 任务一: 研究皮筋的发声,寻觅皮筋发声的理由。 将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木棍两端,轻轻弹拨皮筋,观测皮筋发生时的状态。 提醒: 细心观测皮筋儿的运动状态。 任务二: 研究钢尺的发声,寻觅钢尺发声的理由。 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另一端在桌面边缘用力压紧,弹拨钢尺,细心观测钢尺发声时,钢尺的运动状态。 提醒:钢尺可以用一本硬皮书在桌面边缘压紧,防止钢尺和桌面边缘撞击,影响我们的试验探究。 任务三: 研究敲鼓的发声,寻觅鼓发声的理由。 敲击鼓面,细心观测鼓面的振动发声。 提醒: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

14、者沙粒,观测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表达鼓面的振动。 任务四: 研究音叉的发声,观测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测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中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提醒:音叉的振动不简单观测,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测振动现象。 研讨: 完成了以上这些试验后,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确定认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由于皮筋的震动产生声音,钢尺、敲鼓、音叉都是振动产生声音,这些也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我们的观点。 应用: 那利用振动产生声音的这个观点,我们推测一下竖笛是靠什么振动产生声音的呢?让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它是怎样振动产生的

15、声音? 学生任务一: 1、弹拨皮筋,观测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初步提出观点,皮筋振动产生声音。 2、观测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钢尺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 3、观测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鼓面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 4、观测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音叉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 总结验证自己的观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中止,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在竖笛出气口上方贴一张纸条,细心观测竖笛振动发声的过程,理解竖笛的声音是靠空气振动及空气柱共振产生的。 通过多个试验,探究声音产生的理由,验证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四、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人身上一个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