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

1588****36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4.80KB
约125页
文档ID:332418889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_第1页
1/125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第51课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

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绹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绹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

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李商隐-李商隐简介、全集(2) 李商隐简介的内容 李商隐 (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着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沁阳市、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 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 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着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 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传闻轶事 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 :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 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着名。

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传世佳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五绝登乐游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七律锦瑟)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七绝嫦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七律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七律无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绝夜雨寄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贾生)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七绝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七律锦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七律无题)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七律无题二首)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七律无题二首)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五律晚晴)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七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李商隐简介、全集(3) 李商隐生平简介家世出身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早年生活 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亲叫李嗣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三岁左右,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他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绚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人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绚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九年(835),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仕宦生涯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

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