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文档****分享 文档编号:33220074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沧海 一填空1、本诗作者_,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_ 、军事家。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_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_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次写海面上的 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 ”写的是动景,“_”写的是静景。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 中的一章,属( )体诗,作者曹操,即( )帝,字( ),( )末期的( )家、( )家、( )他的诗以( )见称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_

2、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_,树木的_,波浪的 _。二.选择1选择下列词语的正确义项A “临”的意思是 (A、登上 B、来到)B“以”的意思是 (A、可以 B、为了)C“何”的意思是 (A、什么 B、多么)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日月好象在海中运行,星汉好象在海中照耀B、日月星辰的运行和灿烂,都好象出于沧海之中3.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C、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

3、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三、判断正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A、这段文字写海水和山岛的形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登山面海所见的全景诗人从大处落笔,勾勒了跳动的大海耸立的山岛,一动一静,着力渲染大海那中苍茫的气势(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山岛草木繁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勃( )D、“秋风萧

4、瑟,洪波涌起”诗人的视线从山岛回到海面,写的是海上另一番景象大风大浪之景,表现了大海的万千气象( )E、这层文字交待了登临地点,并为全诗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A、短短十六个字,描绘出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奇景( )B、这是全诗的重点层次,从中可见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绘制的大海形象它的雄浑的气势和包含一切的胸襟( )C、这诗人笔下的大海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胸怀D、这四句诗全都用了比喻( )四简答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