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3162966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样本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第38、39页练习八1、2、3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的三角尺、活动角、吸管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教 师 学 生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师播放多媒体:把实物抽象成图形,再把角拉出来。 2、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 第38页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大剪刀、

2、球门的框、球场的角等。 2.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投影出示例1 3. 小结: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4.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5. 师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角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边 顶点 边 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图形名称,并指出各有几个角。 生观察。 生在教室里找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用两只铅笔搭一个角等。 2、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学 生 (2)出示不同的角,你们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画角 五、巩固练习 1.练习第1题判断。要求学生

3、出2和4为什么不是角的原因。 2.练习第2题,数角。 3.练习第3题,比角的大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6. 出示活动角。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下有关。 六、拓展、游戏: 1.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角?有几种摆法? 2. 有一个长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七、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自学。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整除的概念和有余数的除法,完成第7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

4、六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整除,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整除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3道复习题和新课中的6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13=182 (2) 20=54 (3)517=47 “第1题中的未知数怎样求?根据是什么?” “第2题呢?” “第3题呢?”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作些说明。并指出: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应用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未知的因数、被除数和除数。 二、课堂内 1.教师出示题目: 243= 253= 382= 18012= 392= 184

5、12 = 让学生算出每一题的得数。提问:“你能按得数将这六道除法题分一下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243= (2)253= 382= 392= 18012= 18412= “比较一下这两组题各有什么特点?”(第一组题都没有余数,第二组题都有余数。) 2.教学整除。 (1)教学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一组题。提问: “这一组题的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为0的整数,它们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得数都是整数,都没有余数。) “像这样的除法算式还有许多许多,你能再举出3个吗?”请两、二名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说出的算式不符合要求,教师要再明确一下条件。 教师:刚才大家又举出了很多被除数是整

6、数,除数是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整除。如果把被除数看做第一个数,把除数看第二个数,通常也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比如:24能被3整除;38能被2整除;180能被12整除。 (2)做第72页中间“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首先明确这一道题是要求判断在下面的除法算式中,哪些题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学生回答后,再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和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核对时如果学生判断有误,要引导学生根据整除的含义来判断。 3.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1)教学例题。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是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都

7、是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组题,它们的被除数也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为0的整数,商有什么特点?(商是整数但都有余数的。) 教师:像这一组除法题目,都是一个整数除以不为0的另一个整数,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看一看这些题中的.余数有什么特点?”(余数都比除数小。) “想一想,过去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学过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被除数=商除数十余数 教师:应用这个关系,可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比如705123=570 “这道除法计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看一看123乘以5加70是不是等于70

8、5。) “123乘以5等于615,再加70等于685,说明原来的计算有误。应该等于多少?” “商5余90对不对?再验算一下。” 教师:以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都可以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以及余数的关系来验算。 (2)做教科书第72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核对。核对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除法计算是不是正确,再说一说是怎样验算的。 (3)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4)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个具体例子来思考。如:25 3=8 1,先想一想除数3、商8、余1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推想出验算有余数除

9、法的其它关系式。比如: (被除数一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一余数) 除数=商 三、作业 练习十六的第4、5题。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10、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

11、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

12、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

13、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