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3162953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②(教师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教师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八上)(教师用) 夏益斌编写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7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

2、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注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 【参考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1,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2)。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

3、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4),垂下荫影相互遮蔽(5)。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6);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7),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8)。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9),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10)!】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大概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 南流数十步南:向南不可名状名:说出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甲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实为写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鱼水】 5、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6、下面的句子分别流

5、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景物描写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甲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7问

6、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参考译文:高山河流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共同(一同)谈起的。高高的山峰插入云霄,清澈的河流看得见底。两岸边的石壁,被太阳照得五种颜色(古代五种主色)交相辉映。青绿的树林和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清

7、晨的雾消散,猿猴鸟雀都在欢叫。夕阳想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着从水中跃起。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山水的人了。】 8、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晓雾将歇:(消散(或“消歇”“散去”)月色入户:(门) 庭下如积水空明:(院子(或“庭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 9、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水中藻、荇交

8、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1、简答。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闲、仙】 12、甲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9、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治水必躬亲回答13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参考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

10、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1、 (1)泥于掌故(拘泥)(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此) (3)亲劳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茧子)(4)不得其情(实际情况)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15、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16、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有许多,你能再列举几个吗? 【中国治水名人:大禹,海瑞,李冰,孙叔敖,西门豹,王安石,范仲淹等 【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

12、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西门豹】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

13、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王景】(约公元20-90年)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

14、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机关枢密院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安石】(1021-1086)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