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3162938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高三总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 高三总复习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 【题文】 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因”“于”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因”“于”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 一、“因”字的用法 (一)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依照,根据。 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

2、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3.趁机,趁此。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于是,就;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名词 原因,缘由,机会。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二、“于”字的用法 (一)介词 1.介词,在,从,到。 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

3、廉颇蔺相如列传)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旁宫赋) 2.介词,“在方面”“从中”。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介词,由于,在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介词,向,对,对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介词,被。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介词,与,跟,同,或者不译。 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4、)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旁宫赋) (二)复音虚词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对此,从此,因此”。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学以致用】 一.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于”的意义和用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5、陈情表) 而耻学于师。(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 二、解释下文中加下划线的“因”的意思。 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参考答案】 根据,沿袭,原因,趁,.于是,.凭借,.经由,通过,因为, 因为。 三、阅读下面的文

6、言文,完成下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 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日:“州之士满二

7、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令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

8、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一:纯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人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

9、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维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译文:_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译文:_ 【参考答案】 1B 2B 3B 4.(1)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10、 【试题解析】 3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和鉴赏评价E。B项由原文“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和“盖庙之作,出于学废”可以知道“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参考译文】 天下不能一日离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在远古时代实行井田制,党庠、遂序、国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在此基础上建立。士子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无不都是治国安邦之道。行为习惯符合仁义,所学本领都能依据并彻底发展他们的才能。一旦成为各级官吏的后备人才,由于他们的才能品行都已经过鉴定

11、,他们的业务能力都已经过实践锻炼,无须从头学起就能胜任。 后世没有井田之法,于是很多学校遭到废弃。大多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那些所谓的学者,或群居、族居,作为老师或学生,也只讲讲文字章句而已。因为学校废弃已久,那些学者干脆变学校为庙宇,纷纷祀孔子于天下。大概庙宇之兴盛,是因为学校之衰败,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 林肇当然是一个贤令,而慈溪小县,无珍奇物产以招徕各地流动人口。有田有桑,可以自足,并且没有水涝旱灾的忧虑。没有流动人口,所以当地风俗质朴纯正;能够自足,所以当地人民遵纪守法。我所见过的慈溪士子,也多美茂之材,容易培养。至于杜醇,更是越中隐士,他的品行学识最适合当老师。如

12、今慈溪小县,既有贤县令,又有适于当老师的人,并且有容易治化的质朴风俗和美茂易成的人才,虽然限于法度,迫于形势不能完全复古,但我相信这里教化将行而风俗也能树立起来。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这样,但要长期坚持才能功德圆满。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难以长期坚持。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四、(2015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

13、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逆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