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33161333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二地理模拟试题选编(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初二地理学科模拟试题选编 东城区初中地理命题项目研究组(武艳双、张鹏、陈莹、马晓海)一、从图文资料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一) 地理图像(东城)马达加斯加是非洲的岛国,受该国政府邀请,中国杂交水稻专家利用高产水稻品种正在帮助其实现粮食自给。图8为马达加斯加岛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921题。19.马达加斯加岛年降水量A.甲地大于500毫米B.大部分地区在1000毫米以下C.东部多,西部少D.西南部差异大,东北部差异小20.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C.偏北风 D.偏西风【答案】19.C 20.A【分析】试题运用我国参与国际交流的典型事件创设情境,着重考查学生从等

2、值线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知识。19题通过读图8中等降水量线,考查读取某点(或某区域)的降水量数值(范围)、降水量线的疏密等,进而得出马达加斯加岛上降水的分布特点。题目着重考查了学生等值线图的读取和运用能力。20题要求真正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结合19题得出的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运用“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推测得出迎风坡的位置在东部,所以风为东南风。该题设问新颖,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抓住特征 一探究竟28. (14分)运用世界区域的学习方法,认识拉丁美洲。国14为拉丁美洲地圈,围15为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图,围16为巴西利亚和伊基托斯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

3、问题。拉丁美洲低纬度的某地每日早晚起雾,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 1956年一位退休教授发明以网捕雾的办法收集水资源。现在,当地的居民在沿海山坡上搭建“捕雾网”(图 17),收集的水可用于日常生产生活。(3)图17所在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推测该地区可能位于 洋沿岸。【答案】炎热、干旱、多雾 太平【分析】试题选取拉丁美洲作为案例,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方法。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及景观图中获取信息,以人地协调观为指导,推测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地理位置。从景观图及文字资料里可推断当地干旱缺水,同时从文字中获取位置信息为“低纬度”,通过读图15,读取“低纬度”地区干旱缺水的地区为太平洋沿岸的热带沙

4、漠气候区。(西城)2022 年 3 月 2 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种汇集仪式在天坛公园祈年殿前举行,仪式后进行了火炬传递活动。图 1 为天坛公园平面图和火炬传递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第 13 题。1天坛是明清帝王祭天的场所,祈年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大殿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一天的十二时辰;中、外层柱子合计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原因分别是地球形状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A B C D2下列天气符号中,能反映仪式当天天气状况的是3火炬传递活动在当天下午举行,从照片推断传递路线是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答案】1.B 2.A 3.A【分析】天

5、坛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冬残奥会在这里传递圣火,体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题目设计充满了家国情怀。本组题目,除考查学生地球运动、天气符号等知识外,还锻炼了学生运用景观图和地图上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第2题通过观察景观图中的影子能推断天气为晴天;第3题,通过观察影子的方向,结合天坛公园平面图中祈年殿的位置,推断传递路线为自北向南。该题的读图和判断也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遥远国度 天然牧场29乌拉圭生产的牛肉大量出口到中国。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和资料来认识这个遥远的国度。图 14 为乌拉圭简图及气候统计数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乌拉圭位于南半球、 半球,东临大西洋,与巴西、

6、 两国接壤。乌拉圭只有300万人口,却有1200万头牛,每年出口大量牛肉。某同学查找资料后,绘制了一组图画。(2)依据图画,分析乌拉圭成为世界重要牛肉出口国的原因。【答案】(1) 西 阿根廷(2) 以平原为主(平坦) 100mm 水分充足 小 无 大 政策【分析】试题选取南美洲的国家乌拉圭作为案例,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方法。(1)题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邻国)入手,考查学生从地图中读取经纬度等信息进而判断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的能力,读出邻国阿根廷。(2)题通过读乌拉圭简图得出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的特征;读乌拉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得出气候的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量接近100mm,水分充足;同

7、时受降水的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受气温的影响无结冰期,综合得出牧场面积大。再加上国家政策、技术的支持,使得乌拉圭成为了世界重要的牛肉生产国和出口国。整道题在读图获得地形、气候等相关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去了解一个国家,旨在领悟区域认知的方法。(海淀)地理课上,同学们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的运动 图1为地球运动过程演示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图13.图1中a演示的日期对应b中的A.甲 B. 乙 C. 丙 D.丁【答案】3.D【分析】该题目是“学生利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个实验是地理实践力的体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容易被学生直观感知,通过地理实验

8、学生动手实践,能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图a中模拟的太阳直射点正位于南回归线,为冬至日。从图中能直观看出北极圈以里出现极夜现象。图b则是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图a和图b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认识。27.河南省洛阳市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图10为洛阳市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著名古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在此建立都城。图10(1)读图分析历代古都选址洛阳的自然条件。“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目前通过科技研发,洛阳已有九大色系的1100多个牡丹品种,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开辟了国外市场,誉满

9、天下。图11为牡丹的生长习性和洛阳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依据资料,分析“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条件,完成填空。【答案】(1)从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原因。如:位于洛河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靠近河流,水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等。(2) 0 4月【分析】该题目以古都、牡丹为背景,充满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该题目考查对地形图、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地理图像的读取能力。(1)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该题利用洛阳市地形图,考查对地理事物(历代古都遗址)空间分布信息的有效提取。图中显示“历代古都遗址”分布在洛河盆地,地形平坦,且遗址多分布

10、于河流沿岸,可见该地自然条件优越,是历代古都选址的好地方。(2)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洛阳牡丹更是享誉中国。本题向学生介绍了牡丹的生长习性,结合洛阳市的气候资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向学生展现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地理原因。通过读取习性资料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照得出牡丹的最佳观赏时期是4月。图 4 为两幅绘画作品,甲、乙分别反映秦岭 - 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的村落景观。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A甲-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 B乙-房屋窗户均朝向南C甲-居民常年着棉衣棉帽 D乙-房屋屋顶坡度较大10两图描绘的地区A甲-泼水节为当地传统节日 B乙-河流结冰期较长C甲

11、-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乙-植被以针叶林为主11大致与秦岭 - 淮河一线吻合的是A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B亚热带和热带分界线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答案】9.D 10.C 11.A【分析】该题组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并结合自然环境探究对当地服饰、饮食、民居等地方文化的影响。秦岭-淮河一线是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水稻主产区和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 一条地理界线串联了自然环境各要素和人类的活动,体现了地理的综合性思维。该题目

12、巧妙的通过两幅南北方的绘画作品,将这些地理意义直观、生动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察房屋、河流、农田、传统交通工具等事物,来判断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朝阳)水网的流动,造就了江苏省物阜民丰的盛世景象,彰显了水乡江南的独特意蕴。 图 13 图 14(3)请从图13、图14中任选一张图片,说明当地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答案】答出生产或生活的特点,及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因为该地降水丰沛,所以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船成为了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房屋的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因为该地河流众多,所以鱼类产品丰富等。【分析】本题以“江湖大省”江苏为例,旨在考查自然地

13、理环境如气候、河流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景观图片和地图,不仅直观的展现了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的特点,也让学生通过题目的引导思考当地降水多、河湖多等自然环境特点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综合思维思考问题,同时体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丰台)风景之路 纵贯南北27. G213国道是世界级风景之路,起点为内蒙古自治区策克,终点为云南省磨憨,全程4136千米。图15为G213国道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青 (2)畜牧业 祁连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湟水流经,水源丰富(3)水量大 落差大 优(4)亚洲象 老挝 (5)D【分析】该道大题重点考查了南方

14、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的差异,及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G213国道作为“世界级风景之路”,展现了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到南方地区不同地区的自然美景及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但这条路,对于学生并不熟悉,因此答题需要在地图中寻找地理信息,比如(1)题、(2)题“祁连山”、(3)题的答案都需要学生认真看图,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找到答案;同时,要求学生结合途经地区,调用所学中国地理知识,来答题相关问题。(石景山)【答案】24.A 25.D 【分析】本题组以“碳中和”为题材,通过图片及文字很好的诠释了“碳中和”的含义,其实“碳中和”概念的提出正是人地协调观的一种体现。24题运用一组景观图结合文字,帮助学生去辨析能源的分类,认识清洁能源;25题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碳中和”所采取的措施,对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有指导意义。(二) 统计图表(东城)古都新韵 和谐宜居26. (9分)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高标准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图11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