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33161206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7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90题)1、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 )内作出终审判决。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答案:C2、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审理完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 )批准。A、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答案:B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为:( )A、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

2、需要再审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再审程序C、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有权提审D、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答案:B4、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 )原则。A、同等 B、对等 C、相等 D、平等 答案:B 5、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 )A、罚款 B、没收 C、国防行为 D、强行摊派答案:C6、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该行政主体不是( )A、人民政府 B、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C、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 D、人民法院答案:D7、行政诉讼

3、俗称“民告官”诉讼,所谓的“民”,正确的理解应为:( )A、公民 B、公民、法人 C、法人或其他组织 D、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答案:D8、关于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规定,下列说法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是:( )A、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B、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尊重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但不承担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职责C、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D、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发布法律文书答案:B9、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A、基本平等 B、平等

4、 C、同等 D、对等答案:B10、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以下关于辩论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双方当事人只能对案件的事实等实体方面进行辩论,无权对适用法律及程序性问题进行辩论B、辩论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诉讼原则C、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充分行使辩论权,有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D、原告提出起诉状后,被告提出答辩状,属于书面的辩论形式答案:A11、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 B、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C、复议立案之日起十日内 D、复议立案之日起十五日内答案

5、:B12、新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期限进行了调整,根据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 )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两个月内 B、三个月内 C、六个月内 D、一年内答案:C13、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 )。A、及时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送达当事人。 B、以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为由,作出书面说明,不接收当事人的起诉状。C、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D、及时审查,若无法作出判断时,推断其符合法定起诉条

6、件。答案:C14、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 )处理。A、缺席宣判 B、诉讼中止 C、诉讼终止 D、撤诉 答案:D15、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 )。A、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B、合并审理审理C、两种诉讼分别同时进行 D、终止行政诉讼答案:A16、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A、两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答案:C17、下列关于简易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A、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B、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C、在简易程序中

7、,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D、发回重审的案件经审判委员会允许,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答案:D18、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A、终止正在审理的案件 B、及时告知当事人,要求其另案起诉C、直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D、继续按照简易程序审理完结,保证案件的完整性答案:C19、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A、五 B、十 C、十五 D、三十答案:C20、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为:( )A、提起上诉的当事人是符合法定条件、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包括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B、人民法院对上诉

8、案件,原则上为书面审理。C、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D、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答案:B21、行政处罚由( )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A、被处罚人所在地 B、违法行为发生地 C、被处罚人所在地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地答案:B2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 )。A、由先受理的行政机关管辖 B、由级别高的行政机关管辖C、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D、由级别低的行政机关管辖答案:C23、违法行为在( )内未被发现的,不再

9、给予行政处罚。A、6个月 B、1年 C、2年答案:C24、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A、时 B、前 C、后答案:B25、执法人员对公民作出( )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A、警告或者没收50元以下财物 B、警告或者50元以下罚款 C、警告或者300元以下罚款答案:B26、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范围是( )。A、50元以下罚款 B、30元以下罚款 C、20元以下罚款答案:C27、行政机关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A、责令停产停业 B、行政拘留 C、没

10、收10000元以上财物答案:A28、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此说法是( )的。A、不正确 B、正确 答案:B29、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此说法是( )的。A、不正确 B、正确答案:B3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 )要求。A、赔礼道歉 B、补偿 C、赔偿答案:C31、行政责任是基于()关系而发生的。A、 行政 B、 行政法律 C、 法律 D、 其他答案:B32、行政违法的主体是()。A、 行政主体 B、 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 C、 行政相对方D、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答案:D

11、33、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决定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制度。A、 辩论 B、 通知 C、 说明理由 D、 资讯公开答案:C34、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原则。A、 程序法定原则 B、 相对方参与原则 C、 程序公正原则 D、 效率原则答案:C35、行政裁决的对象是()。A、 特定的民事纠纷 B、 特定的行政纠纷C、 特定的经济纠纷 D、 特定的刑事纠纷答案:A36、行政裁决的机关是()。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C、 国家立法机关 D、 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答案:D37、(

12、)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内容。A、 职务方面的权益B、 物质方面的权益 C、 与物质有关的权益 D、 救灾扶贫答案:A38、行政给付的对象是()。A、 行政系统内部的公务员 B、 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C、 特定公民 D、 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答案:C39、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A、 行政主体 B、 有权国家机关C、 人民检察院 D、 人民法院答案:D40、()属于行政处罚简易程序。A、 立案 B、 调查取证 C、 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 D、 制作申辩笔录答案:C41、受行政处分的是()。A、 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 B、 作为行政相对方的法人C、 行政系统内部的公务员 D、 行政系统的国家机关答案:C42、()不能成为监督行政的主体。A、 国家机关 B、 社会组织 C、 行政主体 D、 公民答案:C43、行政监督的对象是()。A、 行政相对方 B、 行政主体 C、 国家行政机关 D、 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答案:A44、行政确认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以()等形式出现。A、 许可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