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讲稿(本科)

上传人:zha****62 文档编号:33160843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讲稿(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育学讲稿(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讲稿(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讲稿(本科)(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讲稿(本科)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试图揭示的规律有二个方面: 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一) 前教育学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活动,也就有了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人类最初的文字记载中,就发现了有关教育的记载。 但是在近代以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所以称之为前教育学时期。 (二)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这一时期的教育成

2、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例如: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孔子的论语等。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例如:西方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我国思孟学派的学记等。 (三) 评价 、它们是人类教育经验的归纳,没有形成教育理论体系。 、但它们是精辟而深刻的教育认识。 三、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一) 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原因 、近代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近代哲学和科学发展的雄厚基础。 、几代教育家的不懈努力。 (二) 近代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形成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家和理论著作。 、出现

3、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开始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三)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康德的康德论教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四) 评价 、人类对教育的认识进入了理论与科学时期。 、对教育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教育学出现可各种不同理论的流派。 (一) 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 德国教育家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主要观点 ()反对传统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提倡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方法研究教育。

4、 ()提倡教育实验,提倡教育实验的现场化。 ()主张教育研究的定量化。 、评价 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但走入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二) 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代表人物 德国教育家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可能。 斯普朗哥的教育与文化。 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主要观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的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应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研究方法。 ()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所以主要的途径是“陶冶”与“唤醒”,注重教师与学生

5、个体,注重师生的和谐关系。 、评价 它对当今教育学的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很深入的理解教育的生态性。不足之处是过于注重哲学的思辨,缺乏理论的实践性。另外它过度地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 (三)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思潮,它对20世纪整个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 他的学生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主要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学校即社会。 ()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 ()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 、评价 批判了传统教育学的弊病,重视了社会经验的

6、学习,及儿童的个性和兴趣,但过渡的强调成为其缺点。 (四)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及教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基本观点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教育的阶级性。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地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评价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实质。 (五)

7、 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教育思潮,也是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法国教育家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主要观点 当代批判教育学有多种流派,他们的理论基础不同,关注的问题不同,发表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的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弊病的原因。 ()深入探讨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及教学、课程中存在的潜在因素。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是要揭示自然事实背后的利

8、益关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启蒙”,达到“意识”的解放。 ()教育研究应运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评价 批判教育学揭示了当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 评价 总之,教育学的发展说明,教育学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并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各种流派的争鸣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五、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当代教育学的新特点包括: (一) 教育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二) 教育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三)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四)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

9、切。 (五)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二节 教育学的价值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的价值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的价值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第二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的含义 一、教育的概念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 教育的日常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思想的转变过程。 、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 教育的词源 现代英语、法语、德语的“教育”一词,均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具有“引导”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教育的内涵,常用“教”和“学”二字表示,从甲骨文的写法中,都可以看出具有“人在

10、进行学习活动”的含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教育”一词取代了“教”和“学”的含义,它也标志着我国从传统教育范式向现代教育范式的转变。 (三) 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特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例如:特朗里把“教育”定义

11、为“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并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这里所学的应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凡使用“教育”一词皆作如是观),学习方式(与培训相对而言)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 、两种定义教育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的某些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这一定义认为,第一,教育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第二,教育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

12、耦合过程。第三,强调教育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和“加速”的作用。第四,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背景。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一) 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从不同的内涵理解“教育”,人们对“教育者”外延的理解也不同。 根据我们对“教育”的定义来看,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和使命。 “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 学习者 我们

13、不使用“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些概念,而使用“学习者”这一概念,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因为它有利于我们全面的主动的理解这一要素。 比起教育者来讲,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的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的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三)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正是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三、教育的形态 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教育形态。 (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的标准出发,可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两种类型的教育形态。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演变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两种教育形态各具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