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155549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课件-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士杰1编辑版ppt千年古镇,有着非凡的前世传奇。然而,昔日的辉煌毕竟难敌风雨沧桑,时至保护与开发的前夕,乌镇已经容颜憔悴,风采渐失:老街颓损了、民居破旧了、人气萧条了各个年代层层叠加的遗存之中,已不断夹杂进一些现代建筑、新开马路和新建桥梁,甚至石板老街也翻修成了水泥路,加上建国后对市河的两次拓宽工程,使古镇处于旧貌渐失、新颜难现的尴尬境地。2编辑版ppt究其根由,是昔日古镇赖以繁荣的经济基础已经失去:水路船运优势早已为快捷的陆上交通所取代,而公路直至1985年才通到镇上;以农副产业为依托的市镇商贸集散功能已为现代经济取代;集体经济一统天下,使个体经营为主的市镇传统工商业风光不再;以政治中心(

2、县城)为发展重点,让古镇边缘化了;国有或集体企业少,就业人群大多外出经济萧条而无力发展,客观上让古镇风貌得以基本保留,拣了一个意外收获,但要追求新的发展,却没有了“动力源”和“生长点”,哪怕只是保持现状也难以为继。3编辑版ppt乌镇之路怎么走?决策者为之求索,镇民百姓也深有期盼,不少来乌镇参观茅盾故居的领导、专家也都建议对古镇实施保护和开发。1997年,发展旅游业作为一种选择,进入了桐乡市委、市政府的谋划议题。当市里决定建立“加快发展旅游业领导小组”时,人们有过不少议论:桐乡没有山、海、江、湖,没有叫得响的景点,拿什么来搞旅游?其实决策层考虑到的正是乌镇。守着古镇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何不抓往“

3、文化遗产热”、“怀旧寻根热”、“旅游休闲热”之机,走旅游开发之路?古镇旅游应该可以成为乌镇发展新的“动力源”和“生长点”。4编辑版ppt受市政府委托,乌镇镇政府成立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办公室,开展前期调查摸底,并请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进行论证和规划。同时对西栅转船湾的建筑和河埠进行了修缮,清理附近河道。但由于资金短缺、办事协调难度很大,保护与开发进展缓慢。投资来源、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成为严重的制约瓶颈。5编辑版ppt围绕古镇保护与开发,各方的想法也大相径庭:镇上居民盼望拆旧建新,早日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一些专家则认为“只能保护不宜开发,否则会破坏古镇原貌”;

4、旅游业人士则主张“少听专家,那会束缚手脚”;更多人士则担心周边古镇已相继开发旅游,名声在外,生意红火,乌镇再步其后尘、同质竞争,能否成功?大把的钱投下去却毫无把握,还不如多办几个工厂,多辟几条马路,多建一些新房。6编辑版ppt统一思想需要过程。当时的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乌镇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很大,即使不是为了旅游开发,作为桐乡市委、市政府,也有责任来保护它,我们今天能把它保护好了,也就尽了一份责任,哪怕没有经济效益,但能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就达到了目的。不少有识之士赞同这一观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也积极呼吁和支持,心存疑虑的朋友也开始乐盼其成。各方的取向在思考、研究、碰撞和

5、磨合中渐趋一致:乌镇重振之路锁定于旅游开发,得失取舍共识于保护为本,愿景预期力争于保护与开发的共赢。7编辑版ppt1999年2月26日,市委召开了10届20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乌镇问题。会议形成共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起点要求高、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考虑全局性和长远性,要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家办”的理念,举全市之力来支持和推进,并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会议决定由市政府建立“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承担总体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在管委会之下建立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具体承担资金的筹措和运作,保护与开发的实施和控制,建成后景区的经营和管理。8编

6、辑版ppt3月2日,市政府发文成立“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任命了主任、副主任。5月14日,市政府牵头,由市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等13家共同出资1300万元,组建“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再由公司进行融资。7月14日市政府通过桐乡市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房屋拆迁安置办法。与此同时,同济大学的专家团队也完成了乌镇古镇建筑测绘、总体保护规划、历史街区详规、重点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的设计。9编辑版ppt就这样,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驶入了“快车道”1999年9月19日,召开“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第一期工程搬迁动员大会”。9月23日,东市河开始封坝抽水,修帮岸、清淤泥工程全面启动。10月

7、14日,应家桥恢复工程打下第一桩。11月2日,首期工程近200米样板段形象呈现,迎接桐乡市首届菊花节。11月17日,首期工程第二阶段全线启动,包括访卢阁、常丰街北段、常新街南段、观前街西段整治,修真观广场、翰林府第修复等工程。2000年11月7日,一期(东栅)景区对外试营业。2001年1月1日,一期(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10编辑版ppt东栅景区取得成功后,二期(西栅)景区的保护与开发“趁热打铁”随后启动。2002年初,桐乡市委、市政府在年度工作要点中就提出:“发展旅游产业,基本完成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二期工程。”从当时的情形看,这显然操之过急了。因为,直到2006年,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工

8、作要点中还提到“加快乌镇二期建设,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尽快建成开放。”可见二期保护与开发的实际进度比预期要慢得多,而“慢”是缘于“难”:相对于一期工程,二期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要大得多!因为西栅历史街区的保护面积更大,保护工程更复杂,所需投入的资金也更多,而景区的特色取向和功能定位更是成败的关键。11编辑版ppt不能简单地复制一期景区!难度和风险下的审时度势,令桐乡市和乌镇的决策层再次作出睿智的选择:要按照“保护最彻底、功能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的标准,按照特色与功能跟一期(东栅)景区错位互补的定位,来实施二期保护与开发。精品需要更多时日的磨砺。历时四年多、投资近10亿元、占地面积3.2平

9、方公里的乌镇二期(西栅)景区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2006年11月,二期(西栅)景区陆续进行对外推介和逐步开放。2007年2月,二期(西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12编辑版ppt相对一期(东栅)景区的保护开发工程,二期西栅景区的保护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一、二期景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期是与其它古镇类似的“观光型”景区,而二期则是一个中国罕有的“观光加休闲体验型”古镇景区。在这里,古镇不再仅仅是“活化石”、“博物馆”,而是完美地融合了观光与度假功能、成为一块远离尘嚣的安谧绿洲。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抓住了历史机遇,并且取得了成功。13编辑版ppt2010年5月17-21日,在

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以“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主题的乌镇案例馆,揭开了神秘面纱。展馆展示了实体搭建的乌镇水阁、天人合一的保护模式、古色生香的古厅民居,以及乌镇皮影戏表演,砖雕、木雕、竹雕演示和乌镇影像图片。这是乌镇景区的“实物模型”,更是古镇保护与开发“乌镇模式”的缩影。如何很好地保护千年古镇的原貌和韵味,又能把它开发成为旅游热点而可持续发展,这是古镇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难题。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修旧如故、管线地埋、地方传统文化挖掘、控制过度商业化、管理运作模式的选择等做法,都是在全国古镇保护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作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乌镇模

11、式”。14编辑版ppt千年古镇经历了年代更迭、延续演变,我们所看到的也就是几十年、百余年前的一个轮廓,而且这个正在动态演进之中的古镇,必然会新旧更替、百纳交织。这样的“残缺之美”如果原封不动地“保护”下来,既不合理也不可能,所以古镇保护必须要有适当的整治。乌镇的原则是,承接古镇文脉,保持古镇风貌,力求原汁原味,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具体的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15编辑版ppt所谓“迁”,就是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必须拆除的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恢复其原貌;“补”,对历史街区

12、内成片的断缺空白处,按旧制用旧料补建旧建筑,以连缀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16编辑版ppt这“五字法”是乌镇的创意之举,很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和赞誉,也吸引了外地同行的参观借鉴,甚至以传统文化保护著称的苏州,也派出电视采访组专程来乌镇“探营”。在以乌镇对苏州的启示为题的采访札记中,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内幕:“这老街上的石板,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邻近的地方,三钱不值两钱地收购来的老房基石和驳岸老石头。据说,这些旧石头和那些旧木料,有不少就来自我们苏州,因为在那段时间里,苏州城乡到处都在拆迁。被江苏人当垃圾一样遗弃了的东西,浙江人却

13、都拣回来当成了宝贝”17编辑版ppt经过整修,原来在老街已铺砌好的水泥路面,又重新换成了明清时代的石板路,石板的铺设完全按传统的方式,但在石板下面安排了供水及下水管道,原来架空的电力线、电话线、电视线全部实行“地埋”。沿街的铺面、老店、老宅用的都是陈年的木门木窗,木结构修好后也不是油漆一新,而是按老法桐油两度。墙面经过修整,不是断墙烂砖了,砌得牢固结实,但不是粉刷一新,白粉里渗了黑灰,力求呈现原来面貌。沿街房屋不是整排拆除,而是坏什么修什么,半座墙、一片屋顶,几扇窗门,哪儿坏了修哪儿,既不会走样,也不会出格。18编辑版ppt中市的应家桥,早年已经改成了水泥桥,按规划需要改回原样。历史上记载此桥

14、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最好的办法是找一座形制相仿的古石拱桥来替代。老天不负有心人,就在附近农村找到一座已废弃的古桥,年代式样都差不多。于是采取古建筑保护迁建的做法,先把石桥上每块石头都编上号,拆下后到新址原样拼装起来,应家桥就成为重现的真古董。中市还有几幢20世纪80年代建的简陋楼房,被列为障碍建筑加以拆除,再从附近农村迁移来几座古宅大院,填补拆去后的空地,既保护了散处濒危的古旧建筑,又丰富了景观。此外,还对镇志中有明确记载但早已失传无存的重要建筑,按其旧制恢复性重建。19编辑版ppt阮仪三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他积极倡议、具体参与并指导了乌镇古镇保护

15、与旅游开发。在古城笔记一书中,阮教授写下了自己的赞赏之语:“乌镇的修复,就着意重现茅盾笔下的古镇风情,现在你可以重温昔日的场景,时代已经不同了,但景色依旧,故人已逝,迥响仍续唱。”“乌镇的经验就是认真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乌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故乡,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古镇,乌镇的转船湾河埠头很漂亮。10多年前,阮仪三拿了国务院文化部的信去当地搞调研做规划,阮教授说,当时他有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是乌镇人。他们两人去乌镇做规划,还做了模型。当时做规划都是他们自己贴的经费。但规划做好一年后,他听说乌镇提出“旧镇换新貌”。因为茅盾故居有许多人来看了,没地方停车,要修一条公路。20编辑版ppt

16、古镇本身很完整,十字型的街,要修公路不就把古镇破坏了吗?阮教授坐不住了,虽然当年从上海到乌镇还很不方便,要先到桐乡再换车,或到南浔换船前往。说服不了当地的有关负责人,他又跑到北京找有关部门,最后找到当时的全国政协城建组组长,发了一个“茅盾故居不能破坏它周围环境”的函给浙江省政协。之后又赶到浙江,请浙江省政协发文给当时的桐乡县政协。这样,修路的事停了下来。但过了一年,1989年,路还是修了。而这事阮仪三两年后陪两个外国朋友到乌镇才知道,当时他真的吃了一惊,既心痛又气愤。到了20世纪90年代,周庄红起来了,同里也红起来了,乌镇的人也醒了,便找到了阮仪三。阮仪三对他们说:“你们要真保护,第一不是为了功利,第二要认真做,不要急得要死,想让我明天就拿出规划,后天就实施。古街都要铺石板,老桥都要恢复。”但亡羊补牢,乌镇还是幸运的,总算保护了下来。王德仁21编辑版ppt然而,古镇风景并不只是一片老街旧屋,如果保护与开发仅止于此,可以说只是打造了一个“美丽的空壳”,因为,古镇是有灵魂的,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那些曾经的辉煌场景,那些先辈人物的故事行迹,那些与如今不一样的生活形态,那些几近失传的非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