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报告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31239782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 王素娣Summary:语文是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定期归纳总结文字知识,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想,鼓励学生辩证地看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于此,本文将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Key:小学语文;探索精神;培养途径:G633.3:A:1992-7711(2020)03-0099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师要从课堂环节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独特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制的模式,在课堂环

2、节中引入网络多媒体教学,并构建家校一体化浓重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一、“探索”精神的主要概要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因此,语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探索精神,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转换原有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现新方法,遇见新问题,坚定创新信念。二、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不断改革,但受到应试教育的残留影响,目前的教育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背诵文章上并没有获取新的知识,对核心观点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在题海战术中迷失自我,缺少自我想象、

3、自我探索的能力。此外,由于语文教学任务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字知识内容的灌输,在教学中以字词句的讲解为主,缺少对人文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一种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而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三、小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途径分析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語文作为开放性的学科,没有准确的标准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能从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利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提出问题。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主动与作者开展深入对话,全面整体地认知文章背后的深刻内涵。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不

4、拘泥于任何形式,以开放性作业为主,可以是小论文或采蜜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更改以往的评分制度,重视学生每节课的课堂练习。以综合评价的方法,让学生注重学习的探索过程。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然后再进行讲解,学生在欣赏过桂林山水的形态后,能够探索出文章的漓江水是如何得“静、清、绿”等。同时,学生在视觉震撼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探索理解,学生能够明晰桂林山水的艺术地位。以点代面,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更加深入学习。2.在积累中探索学习语文教师应该基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立足于课本

5、,但不仅限于课本,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讲解与文章内容有关、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暗示。向学生仔细讲解文章中的精妙之处,鼓励学生在字里行间中加强对文字的把握。通过在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此外,在课堂上要设置温故而知新的环节,让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到最后自主研究。语文教师要善于升华知识,给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使学生不断探索,反复归纳语文知识,在不断反思比较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准确度和灵活性。还可以在课上展示学生课外阅读后做成的小小采蜜集,读书专题画报、我的摘抄本等。例如,教师要鼓励

6、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或者到书店购买图书。如人教版推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鼓励学生共同读书,在课上交流心得,建立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日常积累。没有积累的语文基础只能是镜花水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把阅读的重要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的诵读,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写批注、写心得等方法,探索文章之间的共同点。3.合理设置提问教师也要有效把握问题的难度,只有适当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加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日常学习中,促进学生主动能动性。要时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认知水

7、平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发展区域,使问题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教师也要注意问题应该贴合课本内容,在课前备课时,深入理解文章结构和内涵,将原本枯燥的文字以新颖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重新理解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时,要注重分析文章结构。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一段写周瑜嫉妒诸葛亮?周瑜为什么要嫉妒诸葛亮?诸葛亮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探索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知识的态度,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白创新探索的重要性,从语文教材入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始终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与时俱进,深入学生内心,培养出具有创新探索能力的人才。Reference:1朱吉祥.引导学生探索把握教学生命线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161.2刘云松,李玲.中学历史教育与中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6 (33):113-114.3于伟辉.刍议如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J.魅力中国,2019(16):232.(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六小学32560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