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31239781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冉孟华摘 要: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独立人格的重要构成,学会独立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学习意义深远。小学生的数学处于起步阶段,从此时开始重视对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奠定其一生的学习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正确培养。本文简要分析了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以及目前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及原因,探讨有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方法和建议供诸位参考。Key: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如今教育的新时代要求教育者们要重视学生为本,要遵循“人本主义”,要重视立足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生

2、活与适应社会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行为,让学生摆脱对教师与家长的过分依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独立人格的完善并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深刻把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意义的基础上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小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课堂中也会更加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主动思考问题的深层原因,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让学生对数学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完成自主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过程,提高学习水平。其次,小学生具备独立思考

3、能力,有主动学习意识,在面临生活学习的问题时常常第一时间会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过于依赖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既满足其较强的表现欲符合其心理需求,也实现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此外,学生学会并习惯于独立思考,就会主动观察、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满足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就是创新想法产生的前提。有了创新想法,并将之付诸实践进行验证,成功便进行了一次创新,失败也积累了创新经验,增加了见识,为下一次创新做好准备,因此可以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及原因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从教师角度来看,首先是因为

4、教师自身对师生地位缺乏清晰的认识,仍旧习惯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导致学生仍旧受到教师的“自我中心”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思考的意识。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和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要么仍旧进行“保姆式”的事无巨细的教学,要么过于依赖题海战术,仍旧使用“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个体针对性的关注和教学引导,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此外,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足,以及对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应用也会导致教学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效率低下、忽视学生基于知识以外数学能力培养的问题出现。三、具体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建议(一)吸引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5、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神,这就需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学会主动学习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比如部編版一年级中有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教师可借助课件用图片、数字歌等进行导入。还可用学生喜欢的水果、糖果等作为奖励,播放主角为不同数字的动画片段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主角所代表的的数字。亦可借助此前学生学过的“人民币”的内容,鼓励学生主动说出某一纸币上的面额,借助学过的知识来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融入了教学内容,还让学生从多个

6、角度来学习了100以内的数,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表达,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二)重视学生主体性,根据实际学情开展教学小学生表现欲、好奇心、求知欲、好胜心都比较强。同时也非常依赖于从直观经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抽象能力不足。再加上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因素,导致在实际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来。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从学生心理、认知能力、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实情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学会应用。比如学习“因数与倍数”时,有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并且具备较强的

7、探究精神,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自行预习,并在预习后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进行回答,再给予一定的鼓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反应慢,教师就可予以更多的关注,适当引导学生完成对“因数”、“倍数”概念的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放手,让其逐渐适应独自完成由简单到逐渐加大难度的“因数”与“倍数”的应用计算,帮助学生慢慢打开思路并建立自信,有利于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三)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学习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算法、算理和概念,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要重视基于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具体包括思维能力、行为习惯、意识、情感、态度、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

8、。教师就要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比如生活经验、有趣的游戏、先进的教育技术等,在与教材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结语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思维形成和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前提。也是一个人健全的独立人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起步阶段就开始借助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打好终身学习基础,为学生未来适应生活、社会并成长成才奠定基础。Reference1 张爱菊.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探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05):53.2 王亚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途径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95.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