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31239769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以“情”为媒中学“五情”阅读教学课例实探 蔡春裕 关小琴教学的双边活动无不渗透着思想感情,因为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它需要融入感情,融入心血,需要去开启,去创造。同时,“情感”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通过情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用心地思考和积极地动手操作,还可以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尽快内化,进而形成个人能力,从而把单一的“知识课堂”转变成“情感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五情”阅读教学模式,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活动的始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功能。何谓“五情”阅读教学?这里指的是“导学引情、互动激情、探究动情、合作共情、拓展悟情”的五环节教学。我们以七年级下册的秋天

2、的怀念为课例,探究中学语文“五情”阅读教学模式,实践“引情、激情、动情、共情、悟情”十字教学规律。下面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一、导学引情:创设情境,渲染悲秋情怀“导学引情”是指教师设置教学目标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尽快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在秋天的怀念开课揭题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秋意图片,让学生边欣赏钢琴曲秋日私语,边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把学生导引入情境。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洋溢着欣喜的季节。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是让人无限伤感的,“愁”字是心上加一个秋,可见这秋是一个叫人落泪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将走进

3、史铁生秋天的故事,一起去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怀念。此环节作情感引发,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精心设计片断,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建立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互动激情:对比题意,感受怀念基调“互动激情”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的触动,学生的阅读情感在导学引情基础下产生共鸣,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激情的互动环节。这里可以设计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什么内容?(学生展示)2.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用“怀念的秋天”或“怀念母亲”可以吗?(学生交流,各抒己见)明确: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

4、私的母爱。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意蕴丰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而且展示了作者对苦难历程的生命感悟。这一环节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过程中,配合“深切怀念母亲”的主题,通过对比题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内心体验,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三、探究动情:深读文本,体验人物心境“探究动情”就是教师灵活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内涵,让学生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学习一篇文章,要理解作者

5、的情感和思想,就必须得先了解他的生平遭遇。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可以结合作者的遭遇,探究文本情感。1.探究文本: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脾气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学生探究明确:“我”性情暴躁、脾气暴怒。“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会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妈妈要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喊着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板书:“我可活什么劲”(绝望)2.了解作者: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这么暴躁的脾气吗?明确: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原来生龙活虎的人

6、,现在突然双腿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脾气自然暴躁。3.情感体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史铁生,看着窗外的落叶,你会想些什么?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摇?摇?摇?摇。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这里设计了三个连环相扣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进入作者的角色,从而深切地体验人物的心境。四、合作共情:品读母亲,感悟潸然深情“合作共情”指的是师生在探究环节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课堂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展示阅读成果,教师再进行科学的评价。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感情点”有不少,其中,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是细微的,也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为了让学生能读透这一点,在设计问题时就得有的放矢:1

7、.面对“我”的暴躁,母亲的表现有哪些?把母亲说的话,描写母亲动作、表情的词语、句子画出来。(研读第一自然段)2.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把母亲说的话,描写母亲动作、表情的词语、句子画出来。(研读第二自然段)3.要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就是要看她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流露出怎样的表情。请结合自己画的词语句子认真品读:从母亲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什么?例子:史铁生把家里的东西摔坏,母亲不阻止,反而躲出去。一个“躲”字,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儿子双腿瘫痪了,心情很糟糕,他需要宣泄啊。(交流合作,鼓励学生畅所欲言。)4.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母爱,你会怎样回答?(读写技巧指导)交流明确

8、:母爱是什么?就是一句句话语,一个个动作,一个个表情。五、拓展悟情:回读作者,秉承坚韧遗愿“拓展悟情”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的拓展,让学生的情感在拓展的过程中灵感省悟。为此,就需要让学生暂时脱离文本,结合相关的课外阅读,再次进行情感体验,以便对作者感情有更充分的理解。情感体验一: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你能体会作者在写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拓展阅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

9、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选自我与地坛感悟:身患绝症是苦,儿子瘫痪是苦上加苦,可对儿子的关爱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所以他怀念,他悔恨,他也悲痛啊!情感体验二:又是秋天,当作者来到母亲的墓前时,他会说些什么?拓展感悟: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史铁生觉得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作者在母爱的感染下,在与病魔的抗争中,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挣扎,终于走出了绝望,成了著名的作家。相信他的母亲在天有灵,定会含笑九泉。秋天的怀念这一“五情”阅读教学模式,以情感教育为主导,以自主探究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注重知识的认知,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中学语文“五情”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YQJK164)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市坡头区上圩中学;广东湛江市坡头区上圩中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