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31239743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 摘 要:2016年9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这表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研究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贯彻教育部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 言初中人教版道

2、德与法治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为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密切联系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重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 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做到教学要体现人文底蕴,目前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本质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

3、生的人文底蕴呢?一、“人文底蕴”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含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人文底蕴。二、“人文底蕴”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要内容1、课堂导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把道德知识讲授给学生,他们即使会背诵,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说他们已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把

4、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只起到组织领导的作用,甚至只做一个旁观者、评论者。教师要做的只是精心地为实现某种教育目的创设讨论情境,把学生带入这种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讨论交流来实现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心灵的塑造者。在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一框时,我在课前播放西游记视频: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学习主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反馈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在其中恰当的引导、点拨与归纳,从而让学生形

5、成正确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保证身心的健康成长。2、教学内容充满“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素材的选取。道德与法治课特别是新课程是涵盖了社会生活在内的综合学科,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选取具有人文底蕴的素材,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不枯燥的进行学习。本人在教授单音与和声这一框题时,利用经典红旗颂,引出主题,并板书:单音与和声。红旗颂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严而神圣。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追思。通过它导入可以增进学

6、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国之情。3、教学形式具有“人文底蕴”,创设“人文底蕴”的学习空间。通过创设具有“人文底蕴”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如在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时,在导入时,我先让一位学生谈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烦恼,然后把他的家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的烦恼,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寻找造成我们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并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4、课后探究作业具有“人文底蕴”,学习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

7、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只有真正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活用课本提供的材料,力求给学生创设一个感兴趣的、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从而加

8、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激情,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Reference:著作类:1朱小蔓:道德与法治(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2朱小蔓:道德与法治(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道德与法治(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道德与法治(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网络文章类:5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期刊类: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4期(下旬.理论)总第762期。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