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31239711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吕 婷教育科研是推动课程改革,优化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对象和教育者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立校”、“科研强校”、“科研兴师”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走向成功”的科研意识正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然而在语文教育科研领域, 教育理论研究缺乏方法论的自觉,研究主体的研究意识淡薄,存在大量重此薄彼的不和谐现象。新课程改革呼唤建构和谐的语文教育观,顺应时代特点和本学科变革发展的双重要求,将语文教育科研纳入到和谐语文教育构建的学术视野中来,以求语文学科的完善与成熟,这是语文教育科研之繁荣与创新的最佳突破口

2、。一、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1.语文教育科研在对象上,重实践研究轻理论研究。根据教学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将语文教学研究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事实基础,理论研究反过来又促进实践研究,二者相得益彰。然而,语文教育研究存在大量重实践研究轻理论研究的现象。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分别有31%和38.9%的人对“我对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具有反思的习惯”问题持否定和模糊态度;有87%以上的人未达到平均每年发表一篇文章的指标;分别有27.4%和60%的人对“我具有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表示否定和模糊。这表明从事语文教育实践、对语文教育最有发言权的一线语文教师游离于

3、语文教育研究队伍之外,这种现象在当前的语文教育研究主体构成中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我国“教育科研”体制、整个教育环境以及评判教师优劣的标准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也由于一线教师太苦、太累,被升学率所困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教师往往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知识传递者,而没有将自己视为科学研究者,大量中小学教师的实践仅止于实践,对从事教育科研不感兴趣。即使有科研成果,也大多集中在教学当中的某些现实问题,缺乏理论指导。如在一次对具有代表性刊物的论文调查中发现,出自中学教师之手的关于实践层面研究的文章占所有文章的88.1%和71.6%,关于教学理论的探讨,中学教师鲜有涉及。2.语文

4、教育科研在思维方式上,重经验描述,轻逻辑性建构。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工作在一线的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人员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语文教育经验,在从事教育研究时一般总是从经验开始总结,用经验指导教学工作,这种经验性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教育研究方法有关,具有历史必然性,是语文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但是,经验的直观性造成了经验的运用只是从现象到现象,中间环节缺乏理论联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指导性。经验的科学性缺乏统一的参照系统,从研究本身来说,不是语文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逻辑性建构是衡

5、量一种理论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所谓逻辑的理论建构,就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即通过概念演绎系统建立理论命题,它是任何成熟的理论研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在语文教育科研评价体系中,这两句话几乎成了理论脱离实践的代名词,一篇语文教育科研文章如果背上这样一个“恶名”,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3.语文教育科研在研究目的上重个人功利,轻社会价值。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丁钢曾说:“目前最可怕和最焦虑的就是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而极端功利的倾向。”语文教师教育研究的目的在现实中有时表现出重个人功利、轻社会价值的不良倾向,表现为“为职称而研究”、“为名声而研究”、“为稿费而研究”、可写可不写的照

6、样写、可长可短的往长处写等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现行教育领域的职称晋升往往与教育成果挂钩,教育成果又被某些职能部门简单具体化为几篇论文,且要求发表在某级以上刊物。职称对一个教师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可是研究成果有时并不如你所愿,一年可以写几篇,结果就只能闭门造车,造成了大量重复而毫无新意的“论文垃圾”。主观方面,教师的认识也有误区,认为搞研究就是写论文,只有发表论文才称得上是一名优秀教师。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教师,优秀的表现并不是你有多少论文发表在哪个级别的刊物上,论文作为其中一项成果只占到很少一部分,学生才是你最大的研究成果,才是语文教育的意义所在。二、建构和谐

7、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策略1.深化语文教育叙事研究,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动感地带。语文教育研究的倾向应该不仅仅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者也要成为教师,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善之路。加强语文教育叙事研究,是架起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之间的桥梁。叙事就是讲故事,即通过故事本身讲一个教学上的经验和道理。叙事研究就是以叙事的方式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所叙述的故事来探究经验、行为的意义及其蕴涵的思想和哲理。李海林曾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对教育叙事研究做了如下概括:“教育叙事研究是文学的叙事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叙事总是与体验联系在一起的。故事里有真情,故事里有真的生命。”“教育叙事研究不

8、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叙事研究避开了科研总要涉及“理论”中一些抽象的概括,一些名词术语,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因而能使教师真正“为自己的教育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研究。”相比其他教育研究方法,它最大的意义就是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育研究从专家回到教师,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2.加强真正有深度的语文教育哲学化研究,提升理论概括高度。理论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对实践的某种概括,理论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方

9、向的预测,对发展方式和途径的设计都至关重要。有了理论的指导,实践会更有自觉性,更有信心,更具创造性。所以,应从理论上研究语文教育,对语文教育科学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对理论本身的建构和审察过程,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或一般性的结论,使其将实践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并纳入到一定的理论框架,提升理论概括的高度。高层次的理论是解释性而非描述性的,它既反映存在又重构存在,并以自己的理论体系揭示人们所理解到的世界结构,从而实现理论解释世界的责任。要做到理论研究反映实践规律,实现透过现象反映规律,提升理论概括的高度,必须经过一个理论抽象阶段,有一个暂时脱离与实践的胶着状态的阶段。理论研究从实践中产生出

10、一些初级概念之后,应该按照概念所固有的矛盾规律,铺设理论发展的具体步骤,经过从概念到概念的“概念运动”, 分析和综合概念本身的各个不同要素,产生出比实践更高级、更接近事物本质的概念,通过演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来指导实践。这种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哲学化研究是真正有深度的理论性的哲学化研究。语文教育科研必须突破经验研究的历史局限性,通过概念演绎系统建立理论命题,建立一种一以贯之的理论逻辑体系,对语文教育做出整体的、本质的、逻辑的归纳和概括,从而达到从研究方法上超越前人,提高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3.树立一线语文教师的教研一体意识,促进专业化发展。一线语文教师具备从事语文教研的最有利条件:

11、研究对象最明确每天接触学生;研究资源最丰富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积累;研究行为最直接可观察、可调查、可试验、可总结;研究成果最实在是鲜活的体验与参与。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要树立较强的教研一体意识:教就是研,教和研互为目的、互为条件,没有教就没有研,反之,没有研更谈不上教。这种教研一体的意识正是教育工作或教研工作的基本特点。教育科研实践表明,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线教师应将教研一体意识提升至一种境界。4.重视调查法,提高语文教育科研的实证性。调查法是语文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指调查者以教育的“现在事件”为研究对象,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

12、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验、观察、电话、网络等手段,通过有计划地、周密地、系统广泛地了解,掌握有关教育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或有关的成果和经验、问题和教训,并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探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调查法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材料,且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制约,具有适用性强、范围广等特点。5.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验,提高语文教育科研的科学性。“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教育实验作为人类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探索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是人们进行教

13、育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语文教育实验研究,就是通过实验确认语文教学的某项要素或某些要素的改变对语文教学的另一项或另一些要素的改变有没有因果关系。语文教学实验的实质在于揭示语文教学现象的因果关系,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因果关系”和“规律”是语文教学实验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语文实验研究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研究,它往往解释语文教学活动的某种必然性,能够将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统一,实现假说实验新假说新实验这样螺旋式上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语文教学理论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检验语文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质量的科学依据。所以,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必须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整体教改实验,从而使语文教育发展步入科学化发展的轨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语文教育研究方式应时代的要求和本学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立足于当下实践,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推动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的动态发展,形成学术张力,将最终落脚点放在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上。作者通联:河南科技学院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