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深海》观后感

上传人:c**** 文档编号:331239697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剧《深海》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话剧《深海》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话剧《深海》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剧《深海》观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话剧深海观后感近日,广东省话剧院精心打造的话剧深海于北京二七剧场上演。该剧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器,为我国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有时候我在想,国家的分量,在一个普通人心中能有多重?黄旭华对祖国的这份赤诚之心,重到可以为之远离家乡、荒岛求索,深藏功名三十载;重到从一穷二白中“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重到年过九旬仍不甘退休,誓要再干好多年一份信仰,一生坚守,黄旭华“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如磐初心”令人动容。出生于乡医之家、原本有志从医的黄旭华,在目睹祖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后,毅然重新选择科技报国,

2、学造船,造潜艇。黄旭华为了心中不变的初心和坚定的信仰奋斗了一生,当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而黄旭华却仍在“服役”。为国铸重器,深藏功与名。为研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黄旭华隐姓埋名、荒岛求索,黄旭华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黄旭华默默耕耘、奋斗不息。在黄旭华身上,我看到了黄旭华以身许国、荡气回肠的人生,感受到了“风雨如磐不动摇”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我要以黄旭华为榜样,不忘初心、务实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勤勉敬业、担当作为。一个选择,一生奉献,黄旭华“心向人民心向党”的“赤胆忠心”令人动容。黄旭华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

3、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整整三十年没有回家。三十年间,家人不知黄旭华去了哪,更不知黄旭华在做什么,父亲去世前黄旭华没有见到最后一面。自古忠孝难两全,黄旭华牺牲小家、保护大家,让我们看到了“心向人民心向党”的赤胆忠心,看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黄旭华这辈子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铸盾事业,人民海军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见证了黄旭华前行的脚步。一份事业,一生担当,黄旭华“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创业恒心”令人动容。那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外国科学技术对我国严密封锁,核潜艇长什么样无人知晓,而我国技术、经费、人才都处于弱势,核潜艇研制之路举步维艰、坎坷不断。但黄旭华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艰难困苦中磨砺了黄旭华的斗志,更坚定了黄旭华研制核潜艇的决心。一个个数据、一张张图纸、一笔笔精算、一次次模拟,连核潜艇的重量和体积都是用磅秤称出来。可以想象,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成功的背后,饱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汗水和艰辛。那是无数个日夜交替、无数滴汗水交织才铸就的辉煌与荣耀。在黄旭华身上,我看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要以黄旭华为榜样,把情怀融入到平凡工作中,把奋斗精神烙在灵魂深处,许党报国,在新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