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3111967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PPTX 页数:92 大小:4.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七年级语文上册11 11 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1.熟记熟记“论、省、罔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等字的字音;熟记熟记“逾、堪逾、堪”等字的等字的字形。(字形。(重点重点)2.2.了解了解论语论语的

2、有关知识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熟练背诵课文。(重点重点)3.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难点难点)4.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素养)作作者者介介绍绍知识备查 孔子孔子(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名丘,字仲尼字仲尼,鲁鲁

3、国陬邑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被尊称为“圣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晚年致力于教育,整整理了理了诗诗书书等古代文献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并把鲁国史官所记官所记春秋春秋加以删修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庙大成殿孔庙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山东曲阜“三孔”知识备查孔林孔林孔子墓地孔子墓地知识备查知识备查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

4、子及其弟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0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并称并称“四书四书”。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关关于于论论语语读读 一一 读读预习检查论愠省罔殆箪笃堪惑巷逾语一三食不不陋矩lnynxngwngdidndknhu xing y【温故知新温故知新】预习检查

5、词词语语解解释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体会。温,温习。故温习。故,旧的知识。旧的知识。方法指导方法指导整体感知1.1.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意断句读2.2.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3.3.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句式工整)断句读4.4.通过通过“之乎者也矣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等语气词断句读。断句读方法归纳整体感知 子曰:子曰:“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乐乎?人不知/而

6、不愠,不亦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乎?”曾子曰:曾子曰:“吾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而不信乎?传不信乎?传/不习乎?不习乎?”子曰:子曰:“吾吾/十有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不惑,五十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子曰:“温故温故/而知新,可以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师矣。”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整体感知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则殆。”子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不堪其忧,回也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子曰:“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子曰:“饭疏食饭疏食/饮水,曲肱饮水,曲肱/而枕之,乐而枕之,乐/亦在亦在/其中矣。不其中矣。不义义/而而/富且贵,于我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浮云。”整体感知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而从之,其不善者善者/而改之。而改之。”子子/在川上曰:在川上曰

8、:“逝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子曰:“三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子夏曰:“博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其中矣”。整体感知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子子 曰曰:“学学而而 时时 习习之,不亦之,不亦说说乎?有乎?有朋朋 自自远方来,不亦乐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乎?人不知知而不而不愠愠,不亦,不亦君子君子乎?乎?”(学而学而)古代对男子的尊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称,这里指孔子说说连词,连词,表顺接表顺接按时按时通通“悦悦”,愉快,愉快温习,复习温习,复习志同道合的人志同道合的人“从从

9、”了解了解生气,恼怒生气,恼怒道德上有修养的人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精读细研2.2.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这句话?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时习”是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10、;“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人不知而不愠愠”是为人态度。是为人态度。“学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学”与与“习习”统一起来。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1.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曾子曾子曰:曰:“吾日吾日三省三省吾吾身身:为人:为人谋谋而不而不忠忠乎?与朋友乎?与朋友交交而而不不信信乎?乎?传传不习乎?不习乎?”(学而学而)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多次进行检查多次进

11、行检查自己自己谋划,商量办法谋划,商量办法交往交往竭尽自己的心力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诚信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译:曾子说: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否复习过了呢?”整体感知精读细研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他人”,继而,继而“朋友朋友”,最,最后是后是“自己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

12、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1.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吾日三省吾身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

13、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诚实、诚信、学习。2.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子曰:子曰:“吾十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四十而不,四十而不惑惑,五,五十而知十而知天命天命,六十而,六十而耳顺耳顺,七十而,七十而从从心所欲,不心所欲,不逾逾 矩矩。(为政为政)通通“又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上天的意旨遵从遵从能听得进不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同的意见越过越过法度法度译: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14、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精读细研1.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

15、则融合为一。3.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2.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整体感知温习,复习温习,复习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学过的知识做做凭借凭借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这样

16、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子曰:“温温 故故而知而知新新,可,可以以 为为师矣。师矣。”(为政为政)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新的理解和体会。精读细研“温故温故”和和“知新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温故”而不独立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知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以为师”。可见,可见,“温故温故”和和“知新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温故”是是“知新知新”的基础,的基础,“知新知新”是是“温故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是“知新知新”。整体感知却却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疑惑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