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31114782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关于低段“阅读与鉴赏”2022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段阅读与鉴赏部分的解读读懂课标要求,让方法落地,让学生喜欢阅读。我将从下面这三个方面与老师们分享。01先看第一个方面,新旧课标对比,观表述与要求的变化。新课标把课程目标当中的学段内容与目标改为了学段要求,要求一词的概括性更强,它不仅仅包括学习的内容目标,还有学习的方法。再来看具体的要求表述。2011 年的课标学段与内容。学段内容与目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却把这五个部分精简为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新课标的课程

2、理念当中,告诉我们这四个要求属于语文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我们重点来看阅读与鉴赏部分。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一种审美认识的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当中包含的思想内容。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文字表述。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的学段要求一共有 5 点,2011版的课标的学段内容与目标当中有 7 点,新课标合并了第三、第六点,第四、第五点增加了一点要求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新增的要求与拓展型学习任务

3、群的整本书阅读相呼应。从变化当中不难看出,新课标的概念与表述界定更加清晰了,要求的分类也更准确简洁,更重视整本书的阅读。第二,我们来看一看新课标当中对阅读与鉴赏部分的要求。阅读与鉴赏部分的表述有这五点。从这五点来看,它应该包含了阅读的内容、阅读的目标以及阅读的方法。我们来看阅读的内容,从内容上来看包括有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从阅读的篇目上来看,有单篇的篇章阅读,也有整本书的阅读。按此范围大致梳理了一二年级四册书的题材与篇目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一年级上册是以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为主。从一年级下册到二年级下册,儿歌儿童式的篇目逐渐减少,相应的童话寓言故事则在二年级会比较

4、多。古诗的篇目每学期保持在 5 到 7 篇左右,主题也比较丰富,有田园诗、儿童诗、送别诗、写景诗、哲理诗等等。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一年级主要是读儿歌童谣,二年级则是读故事。第二是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这一些,比如朗读默读,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体会表达的语气,借助图画进行阅读诵读尝试读整本书、爱护书等等。关于阅读方法的要求有三点,表述值得我们注意:第一,阅读方法包括读的方法、理解的方法、感悟的方法。第二,阅读方法要促进积累表达的形成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第三,将单篇课文的阅读推向整本书的阅读,做到两者的结合与融通。第三,阅读目标。第一点,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应该是所有目标的总目

5、标。无论是读什么文学作品或者用什么方法读,都应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喜欢阅读。其他的阅读目标,包括字词的理解、体会标点符号的语气,理解书中的图画,并借助图画理解文字的内容。对于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的阅读目标则是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的阅读目标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它既是目标也是方法,还告诉了我们阅读背诵的具体指标,优秀诗文 5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当然还有阅读习惯的目标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与人交流的习惯等。阅读内容的不同,阅读的目标也就不同,而相

6、应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不相同,三者是相互联系而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下面我们结合统编版教材的内容来展开理解。02第一,循序渐进地推进阅读能力的养成。我们从阅读内容入手,先看课标的第三点,共两句话,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两点分别指向两类不同的阅读内容。一类是浅进的童话、寓言故事类的叙事性作品,一类是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等诗歌类作品,这两类题材的阅读方法也是不同的。对于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叙事性作品,课标当中用到了一个阅读方法的词叫

7、阅读,儿童诗、儿歌,浅近的古诗则是诵读,那么阅读的目标也是不同的。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目标是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于诗歌类的阅读目标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那么阅读内容的不同决定了阅读方法和目标的不同。好那么我们聚焦这两种方法,阅读和诵读,我们要搞清楚几个问题。1.阅读的方法有哪一些?阅读的方法,也就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和故事,我们到底有什么方法来读这些叙事性作品呢?2.这些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习得?3.如何运用这些方法阅读作品,并且达成阅读这些作品所要求的阅读目标呢?因此我们在理解课标的第三点要求的时候,我

8、们应该就是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形成能力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有哪些阅读方法。其实课标的第一、第二点就告诉了我们有这些方法。第四第五点也是。那么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梳理和对比,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基础性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还有理解性的阅读方法,还有拓展性的阅读方法。我们先来看基础性的阅读方法当中的朗读。这个阅读方法在第一段的阅读与鉴赏要求里是要求学生学习的。那么我们要学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有一句话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对于这三个指标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同篇教材、课后习题进一步细化梳理。读准确:主要是读正确字音,因为汉字有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或者是学生没有学到的字,

9、而这些字都会是我们在阅读过程当中的障碍,所以我们要读正确。我们以一上的秋天为例,一上的秋天课后习题当中要朗读课文,注意 一 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这里强调了一的读音要正确。文章当中主要有三种读音,一种是原音,一还有两种变音,一读第二和第四声的时候。那么一在什么时候会变音呢?在非去声音节前面的时候读去声,在去声音节前面读阳平。那么这样的辨音规律我们不需要和孩子们直接的讲或者去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反复的朗读当中去强化。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开课的时候集中对比的朗读,给孩子这一组词组,让孩子们反反复复地读一读。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理解想象读,比如说第一句一片片,这个 一就出现了变音。老师可以

10、问孩子秋天到了,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说叶子黄了,叶子掉下来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读,读出这个秋天叶子的变化。那么孩子读完之后,老师再进行反复的引读。老师可以说秋天到了,一片片叶子黄了,它们一片片的落下来再读。学生读完之后,老师再一次的引读,让孩子的思绪伸向更远方。这个叶子落下来了,落到了哪里呢?落到了街道上,落到了森林里,还落到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让孩子一边想象一边读。在这几次的引读当中,老师都用到了跟一字有关的引读语,比如说一片片叶子,一片一片其实都是变音。在老师引读的过程当中强调这几个词语,孩子他在脑海当中也会加深印象。孩子在老师的引读之后,再继续反复的读,既读准字音,也读出了画面。读流利

11、:读流利关注的是语感、语言节奏等等。在我们的课后习题当中,就有让孩子们读通顺文章的,还有读好长句的。我们以一年级上册第 8 课为例,课后习题让孩子们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好。那么这个句子比较长,那么怎么读好停顿呢?老师可以示范朗读,让孩子跟着老师的停顿的节奏来读,当然也可以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基础之上,然后我们再来强调读。这两个句子它表达的意思是有递进的关系。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这是人们意料之中的。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却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这是人们意料之外的,所以读的时候会更惊喜,虽然都有停顿,可是停顿的长短会不一样。读第一句的时候会稍微舒缓一些,因为你在欣赏更红

12、的花,更绿的草。而你在读第二句的时候,语言节奏则紧凑一些,因为这出乎你的预料,你居然看到了之前没有看到的景象,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惊喜。绿的草虽然都是停顿,但是在其他字词的朗读上,他的节奏感却有所不同。因为人们的内心的情感情绪和内心的变化不同,读出来的停顿的节奏自然也不相同。读的有感情:有感情则需要读出语气,要分角色读,读好对话。你看这样的朗读训练在我们一二年级的课文当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我们要知道有感情的读一定不是技巧的彰显而已,或者是说刻意的变化语气语调,以营造出来的看似有感情的假感情,而是理解感悟之后对人物、对情境的真切的感受,哪怕技巧不那么高超,但是能够看到学生的效益,激发他们脑海当中的想

13、象,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是有感情的。其次,感情的共鸣与获得是要通过与文本对话而来的,也就是对文本有充分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朗读,结合语境的读才是真正的感受文字所表达情感之后的有感情读。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 20 课的雾在哪里。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的语气。我们来看一下雾说的话有这么几句,那么他的语气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单看这几句话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要把它放到文章当中。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老师他的教学流程。她首先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说一说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雾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老师可以出示这样的句式,让孩子们进行填空。雾是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4、。淘和顽是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这个时候相机用多种方法来理解淘和顽的意思,接着再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淘气和顽皮的意思。生活当中你有没有淘气和顽皮的经历?你做了什么?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当时你说了什么话,说一说当时你说的话,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想象,就让孩子们理解了雾的淘气。接着再结合上下文理解雾的淘气顽皮,体现在他喜欢藏东西,出示雾说的话,接着让孩子们来一句话的读,读出雾的淘气,读出最后一句与其他句的区别。我们先来看读出雾的淘气。刚才在交流当中,孩子们想到自己淘气的时候会怎么说?那么就用这样淘气的样子来读一读前面的这几句话。他要藏大海,他要藏天空和太阳,他要藏海岸。而最后他要把自己藏起来。这个时候的情绪

15、和前面的三句话的情绪就不一样了。前面是非常淘气,是显示自己很厉害,很能干,所以非常的骄傲。而最后一句就是调皮、是顽皮,他想把自己藏起来,那可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藏起来的时候要悄悄的、要小心翼翼的。所以读的时候就不能像前面那三句兴奋、自大了,而是要轻轻的、缓缓的。这样就读出了这个雾淘气的不同的侧面。因为目的不同,所以读的这个淘气的语气也会不相同。以上是关于我们的朗读这个方面的,我们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感读课文。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的课后习题去细化我们如何正确读流利,读的有感情。那么读正确、读流利。那么更多的是语音节奏语流方面来说,而感情则是在理解文章之后,才能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甚至

16、能够诠释角色的特点。关于默读只有四个字,学习默读。很显然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默读,怎么默读。同样的,我们梳理统编版教材一二年级的课后习题,发现二年级上册的第 21 课后习题才第一次提默读的要求。而二年级上下两册共出现了五次,分别是这样表述的,二年级上册的两篇课文简单的提示了默读的形式,即试着不出声。到了二年级的第六、第九课是借助默读的方式进行思考,一个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而到了 25 课则是提示学生默读课文,不要指读,这是二年级的最后一篇课文。那么也就意味着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朗读、默读都不能再指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关于默读的学习有两个内容:第一是默读的形式,不出声,不指读。第二是默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问题。我们以二年级下册的第六课为例,对于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这个问题的思考。课后习题告诉了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默读,二是借助插图。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教学流程。首先读爸爸说的话,因为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