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3111373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新课标拿到手里已经一个月了,因为参加区里的线上培训自己读过一遍。今天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边听一边整理了三场关于新课标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对于那种有案例的解读,好像可以很快的理解内涵,对于纯理论的东西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可能还是自己缺乏一些理论的积淀。周一贯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棉花糖的实验,之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的这个实验,是关于延迟满足的方面,今天从语文学习角度解读,也让自己对于大概念有了理解。周老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了核心素养和任务群这两个核心关键词,能够让我用发展的角度来了解整个过程性的进步。也让我感叹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否

2、则就会被时代抛弃。林志芳老师对于课程性质的一条条的解读,也让我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记得一级职称答辩的时候,评委老师问我语文学科的性质,我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评委让我更深入的分析下,但是我并没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个讲座,能够用一种联系的观点更好的看待两者的关系。林老师讲到的两个课例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要学会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潘庆玉老师重点围绕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展开,补充了我昨天听王崧舟老师一个中心的理解。后面对于边塞一课的案例分享,深深地把我带入到边关的情境,内心热血沸腾,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为自己古诗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一个思路。后面还有很多专家和名师的讲解,我

3、想肯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启示,赶在开学前,多听一听,记一记。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我们今天将通过案例式的解读,对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进行一个解读和研究。今天的分享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时代背景、内涵界定、素养的构成、地位和作用。最后我们通过一堂课对今天讲的内容进行一个阐释。时代背景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次课程改革的一个背景。前两天公布的这个课程标准可以说有着较高的政治战略、深刻的立意、开阔的视野,还有深邃的眼光。我们将通过这四个方面对这次工作的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进行一个把握:首先有较高的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进行了这

4、一次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的修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成果。第二个方面是立意深。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作为一个主要问题提出来,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的育人蓝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这个新时代的新呢要有以下的特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就是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第三个方面是视野开阔。这一次的课标的修订可以说

5、是放眼新世界。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破解,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培养面临新的挑战。那么在课程内容部分也提出应选择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这一次的课程标准的修订的可以说是紧跟教育改革的世界潮流,第四个方面是眼光远。课标修订要勇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内涵界定2022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还有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分别做了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

6、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主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这一个界定和 2017 年高中课程改革所做的界定是一致的,保持了核心素养理念的一致性。那么对义务教育语音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做了下面的节点,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形中表现出来,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那么通过前面的内涵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这句话我们可以解读出,核心素养是把党的就业方针具体化、细化为课程内容的一个中转站,是一座把党对教育的要求转变为课程具体目标的

7、一个桥梁。所以教育方再到学科核心素养,再到学科课程目标是这样的一种关系。我们看党的教育方针具体有什么内容?2021 年 4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那这些要求都通过核心素养转化为各个学科的具体的课程内容。素养构成素养的构成,语文核心素养是由哪些方面、哪些要素组成的?由前边的对核心素养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构成是这样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那么从这个地方我

8、们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构成的。那么和 2017 年版的高中课标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名称还是顺序都有一定的变化。从名称来看,2022版的语音核心素养这四个方面的名称的用语更简洁。你们看2017版高中版的四个方面,它是这样讲,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现在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心素养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从顺序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发生了变化。原来在 17 版的课标里,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放在第四个。那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文化自信放在首位。通过对前边这种构成的要素

9、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2022 版的核心素养,它的要素或者各方面的组成的是有双重的逻辑。先看第一个方面的逻辑,把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层次,把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作为另外一个层次。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自信相对于其他三个方面,它是起一个引领的作用。它是起一个价值导向的一个作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涵盖在文化自信这一个大主题的下面。那么这样一个逻辑是一种什么逻辑呢?我们说这是一种价值逻辑。第二层逻辑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中对于这四个方面的关系的一个说明中,课标说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语

10、言运用成为贯穿在思维能力发展、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这三个维度理念的一个主线。也就是说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审美创造的这样一个经历和体验养成的这种文化自信的这样一个过程,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这样一个载体。那么这样一个关系它体现的是什么逻辑呢?我们说这是教学逻辑,也就是说这也是一种深层逻辑,学生核心素养在实践层面的深层逻辑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层面的达成,都离不开语言运用这个主线。么核心素养构成的这几个方面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具体的内容?下面我们做一个分析。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

11、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理解这一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一个解读的要点是这样的。就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它是由热爱语言文字到热爱文化本体,由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到当代文化参与,由本国文化到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一个吸收,可以说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体现这种文化的一种积淀规律。文化自信如何来培养呢?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规定了主题与载体形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灵魂和框架,建构课时内容体系,把文化自信落在实处,化为血肉。用这一次的课程标准的修订可以说对于课程内容的研制取得了一

12、种建设性的成果,也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就是把文化自信变成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摸得着、看得见的课程内容。比如以中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那我们看一看它列出的主题有哪些?讲仁爱、众民本、守诚信,从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人民精神、中华传统美德。那么他所提供的载体也是相当的丰富的。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等。那通过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课程标准对于这个文化自信,在课程内容的构建方面提供了实质性的操作路径,还有内容编写的一些具体的指导。二、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

13、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的情感。这个语言运用不光是一种知识技能的获得,而且还特别强调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深厚的情感。解读这一个核心素养的我想要把握一下几点,就这段话值得我们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语感,有了解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能够正确的运用语言文字,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适应后的体感。那么我们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一个语言文字对语言能力的发展,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德国的著名学子洪堡特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世界观。他说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语言不只伴随着精神的发展,而是完全在占

14、取了精神的位置。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人用语音的世界把自己包围起来,以便接受和处理事物的世界。人从自身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种行为,他也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字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那通过这几段话,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建筑与运用不仅仅是语言工具性的一个体现,它还是语言有语言的学习,而对文化产生一种体验,形成这种文化的一种认同感。三、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

15、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把握这一段呢?目前我们解读的要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还应让学生获得不同类型的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作思维,并让他的思维获得良好的品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还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认知、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就这一个方面,不仅是提出了思维能力的要求,而且还提出了在思维方面要养成勇于探索这样一种精神品质。四、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

16、、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如果我们与 2017 版的高中语文课标做一个比较,会发现在审美理解与创造或者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个方面是有些差别的。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的强调了对语言文字及作品的欣赏强调了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创造美这样一种能力,这是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更能体现语文学科本体价值的一个新的理解。那么这一部分的解读的要点,我想应该包括以下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或者说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经验,包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要让他们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作者还要让他们形成一定的审美的意念,就是审美的意识和观念,涵养高雅的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朱光潜先生的这一段话,加深我们对审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