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3110788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D.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2.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不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A. 少数民族在统治区域内发展农业经济B. 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C. 东晋延续了西晋统治时期的政治体制D. 十六国大都采用中原模式国号年号3. 晋室南迁,衣冠南

2、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 中原从分裂开始走向统一B.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 九品中正制逐渐走向衰落D.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4. 下列是关于十六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指在北方建立的十六个割据政权B. 各政权都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C. 彼此征战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D. 黄河流域一直处于分裂混战局面5.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

3、的根本原因是()A. 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 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 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6. “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7.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

4、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8. 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都对儒家学派进行打压 都因暴政引发大规模起义A. B. C. D. 9.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折射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其盛世指的是()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10.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

5、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11.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关中地区的农业日益衰落唐朝的政治重心逐渐东移大运河成为维持唐朝廷的生命线南方地区已经得到相当程度开发A. B. C. D. 12. 有学者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A. 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

6、大破坏C.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13.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A. 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B. 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C. 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D.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14. 魏晋和隋唐时期赋税制度中的“调”指()A. 征调徭役B. 征收纺织品C. 征收粮食D. 上缴棉布15.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

7、这一转变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6.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该诗体现了王、谢家族的衰落,其根源是A. 集权制度强化B. 封建经济发展C. 科举制度创立D. 中央官制演进17. 史学家徐中约称“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治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文中的“它”是指()A. 郡县制B. 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1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

8、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和郡县制D.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19.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最早表现为A. 建安文学B. 田园诗C. 骈文D. 民歌20. 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A. B. C. D. 21.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

9、出()A.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22.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 中美文化的交融性C. 艺术形式不断发展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3. 从 9 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 唐诗推动了民间印书风气B. 雕版印刷术在民间开始推广C. 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D. 扬州、越州是当时文

10、化中心24.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 兼收并蓄B. 风格单一C. 世俗倾向D. 固守传统25. 唐朝出现诗歌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民族交融形成多元文化 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开放和宽松的社会环境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6.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长期分裂和动荡的时期。东汉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已经无能为力,大批“

11、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他们把依附于他们的农民组成私人家兵(所谓“部曲制”),从而形成了一股颠覆旧王朝的强大力量。如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私人部曲五千人参加讨卓战争,地方豪强率部曲归附曹操的先后有李典、许褚、任竣等人。西晋末的大混战,豪强世族不仅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反而以北方陆续逃来的大量农民扩大了自己的经济、政治实力。 摘编自尹辰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成因及其后果(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原因,并举例说明。(2)有学者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分裂为后来隋唐的再统一孕育着条件。请归纳这一时期孕育了哪些统一的因素?27.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

12、”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经济发展篇)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见下表(走向衰亡篇)材料三 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

13、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 ,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

14、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 ,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根据新唐书方镇表的记载,唐玄宗统治时期设节度使九个,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的方镇达四十二个,除了原有的即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边疆节度使之外,还增设了京畿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十七史商榷记载,此时的节度使“无不兼本州刺史,则权尽归于一家,而守土之臣几无复有分其任者矣”新唐书兵志记载“节度使或父死子据其兵不肯代”旧唐书田承嗣传记载,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还从十万军队中,“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为,谓之衙兵(亲兵、个人武装)”。借此对抗中央。摘编自高凤林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导致哪些危害?29. 阅读材料, 完成习题。材料1(1)结合所学,将图中、空白补全。(2)依据材料1, 结合所学, 简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3)结合所学, 解释唐后期赋税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