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3106137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汽车电子设备项目巨灾风险管理目录一、 公司概况1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二、 项目基本情况3三、 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8四、 政府10五、 巨灾证券化11六、 产业环境分析12七、 座舱域控制器:一芯多屏快速渗透13八、 必要性分析15九、 项目风险分析16十、 项目风险对策18十一、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19劳动定员一览表19十二、 法人治理21十三、 发展规划35一、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覃xx3、注册资本:7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

2、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10-257、营业期限:2013-10-2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701.491361.191276.12负债总额738.69590.95554.02股东权益合计962.80770.24722.1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3918.283134.622938.71营业利润881.53705.22661.15利润总额719.08575.26539.31净利润539.3142

3、0.66388.3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9.31420.66388.30二、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覃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

4、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

5、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OEM,受限于技术水平均未能在五域均搭载域控制器,一般是优先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域打

6、造域控制器,力求打造更容易被消费者感知到的差异化。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整合的功能多,对安全、时延等要求高,复杂度较高,价值量较大,是目前大部分车企最为关注的功能域。(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1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3144.51,其中:主体工程8889.87,仓储工程2593.6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320.16,公共工程340.87。(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

7、目总投资4679.0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604.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04%;建设期利息45.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8%;流动资金1028.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8%。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604.5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991.8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24.18万元,预备费88.59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679.05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874.74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92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7240

8、.21万元。3、净利润(NP):1434.10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5.34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23.97%。6、财务净现值:2193.42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8667.00约13.00亩1.1总建筑面积13144.51容积率1.521.2基底面积4940.19建筑系数57.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4.782总投资万元4679.052.1建设投资万元3604.592.1.1工程费用万元2991.822.1.

9、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524.182.1.3预备费万元88.592.2建设期利息万元45.932.3流动资金万元1028.533资金筹措万元4679.053.1自筹资金万元2804.313.2银行贷款万元1874.744营业收入万元9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240.216利润总额万元1912.137净利润万元1434.108所得税万元478.039增值税万元397.1810税金及附加万元47.6611纳税总额万元922.8712工业增加值万元3097.0013盈亏平衡点万元3281.28产值14回收期年5.3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3.9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

10、值万元2193.42所得税后三、 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传统观点认为,对付巨灾风险最好的办法无过于进行再保险。关于这一点,许多学者都通过建立模型给予了严格的证明。但实际上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一般而言,一次巨灾发生以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一般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负面效果就是它要支付更多的损失赔偿,但同时巨灾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一旦例如洪水、地震、飓风这样的巨灾发生以后,投保的人数也会大为增加,保险公司就可以相应提高保费,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奇怪的是,现实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保险公司非但不积极提供这方面的保险,反而往往会把这个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对它的投保也

11、加上一系列非常严格的限制。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9.11”事件以后,许多美国保险公司不仅不趁此机会销售“恐怖袭击保险”,反而纷纷在保单中把“恐怖主义”列为除外责任,不予保险。而且即便保险,也要加上非常严格的限制。随着承保损失的增加,再保险的比例逐渐下降。而且在实际中,再保险的保费也是远远高于期望损失。通过许多保险公司的做法,我们可以发现,与理论的预测正好相反,现实中的保险公司对于那些巨灾损失,往往不是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将其转移出去,而是把它自留下来。由此可见,在现实世界中,再保险并没有像理论预测的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它的表现还让人感到非常失望。比如,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许多再保险公司往

12、往不是在考虑积极进入该行业,而是在考虑是否应该部分或全部退出该行业。另外一些评级机构,如Moody也纷纷调低对再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与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被称为“再保险之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资本市场的缺陷由于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巨灾风险发生以后,保险公司不可能一下子就从资本市场筹措到大量的资金以进行赔付。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以应付突然出现的赔付,但一系列因素(如会计、税收、被收购的风险等)却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意这样做。(2)再保险公司拥有市场势力当前的再保险市场由几家公司垄断经营(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

13、)。一个市场如果被几家公司垄断,它们往往就会采取少承保、提高保费的做法,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此外,再保险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再保险公司内部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存在代理问题等。由于再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市场的一些缺陷,使得采用再保险来应付巨灾风险往往并不会达到最优的结果。四、 政府还有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应该依靠政府来对付巨灾风险。这种方法在现实中也很常见,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洪水、地震等许多巨灾风险的应对也主要是由政府来完成的。首先,应对巨灾风险,常常要涉及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之间的转移。而由政府来完成这个工作,往往是成本最低的。其次

14、,单纯依靠市场中的商业保险这种形式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巨灾风险所带来的挑战。市场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政府可能就会有所作为。在政府干预的方式选择上,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许多可喜的进展。比如,美国许多州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州基金来应对巨灾风险,如夏威夷飓风救助基金、佛罗里达风灾害基金、加利福尼亚地震保障等。五、 巨灾证券化巨灾证券化是目前保险业界转移巨灾风险最常使用的一种办法。证券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巨灾衍生产品,包括巨灾期货、巨灾期权等,另一种是巨灾债券。芝加哥交易所于1992年推出巨灾期货,1994年又推出了巨灾期权。从理论上说,巨灾衍生产品并不太容易被单个市场参与者所控制,因此它的道德风险以及逆选择问题相对要小一些,同时它还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体风险等优点。但是它推出后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芝加哥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巨灾衍生产品存在着一个致命缺点:巨灾衍生证券是基于整个行业的损失,而不是某个具体保险人的损失,因此它天生就具有一个基差风险。为了克服这个问题,CBOE也推出了一些基于某些地区的巨灾衍生产品,也就是说,这些产品是以某个地区,如佛罗里达州的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