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上传人:图*** 文档编号:33105413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 制 技 术 导 则目录1 总则51.1 工作目的51.2 指导思想与原则51.2.1 指导思想51.2.2 基本原则61.3 编制依据71.4 规划期限、范围7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82.1 组织实施82.2 调查、收集资料82.3 编制规划大纲82.4 编制研究报告和规划文本82.5 规划论证及公众参与93 规划成果要求93.1 规划研究报告93.2 规划附图93.3 规划文本10附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提纲11附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说明1423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

2、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需要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并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保护和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协调流域及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和建设,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环发2007165 号),制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本导则适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可参照本导则编制。1 总则1.1

3、工作目的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维护和提高区域提供各类生态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主体功能区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1.2 指导思想与原则1.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目标,以调整社会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为主要手段,强化区域环境综合管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优先保护,限制开发,严格监管,促进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

4、调发展。1.2.2 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应优先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继续退化,并采取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尽快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功能。同时,应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管理,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防止环境污染对生态功能的破坏。(2)限制开发,适度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应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切实提高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坚持适度开发、适度发展的原则下,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产业结构,引导发展特色资源产业, 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保护生态功能的目的。(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规划编制要尊

5、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法规和标准,实事求是,在经济、技术上可行,在实施方案上具可操作性。(4)明确事权,共同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事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制定相关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管理的技术规范, 指导相关类型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科学管理,共同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1.3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发200629 号)(2)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 号)(3)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4)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

6、9836 号)(5)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 号)(6) 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环发2006158 号)(7)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 年第 35 号)(8)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环发2007165 号)(9)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4 规划期限、范围规划范围:国务院颁布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规划期限:原则上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作为规划基准年,近期、中期、远期分别按 5 年、10 年和 20 年考虑,原则上规划期限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时限相衔接,规划五年修编一次。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2.1 组织实施(1) 由环

7、境咨询领域具有相关资质,或有相应技术水平和经验的单位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2) 通过委托文件或合同明确编制规划各方责任、要求、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式等。2.2 调查、收集资料(1) 收集必要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镇)发展、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领域,以及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矿产、渔业、旅游等行业有关资料。(2) 应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环境敏感点、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专门调查或监测。2.3 编制规划大纲(1) 规划大纲应详细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确定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及具体规划方案的要

8、点。(2) 规划大纲需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2.4 编制研究报告和规划文本(1)规划编制单位应按照规划大纲的要求,编制规划研究报告和形成规划文本。(2)规划文本将作为规划批准和实施的主要依据。(3)规划研究报告是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和解释说明。2.5 规划论证及公众参与(1)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相关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咨询公众意见。(2)经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会对规划进行论证。3 规划成果要求规划成果必须包括规划文本、规划研究报告、规划附图等 3 部分,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3.1 规划研究报告(1) 规划

9、研究报告应对区域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内容系统全面,数据详实充分,结论合理,方案可行。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可设立专题研究进行深入分析。(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提纲和编制说明详见附一和附二。3.2 规划附图规划附图采用地图学常用方法表示,制图规范、附图清晰、表达清楚,比例尺应与区域的面积相匹配。规划附图必须包括以下类型:(1)地理区位图、遥感影像图、数字地形图;(2)自然要素分布现状图(包括植被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居民点分布图、交通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工业污染源分布图等);(3)功能分区图;(4)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规划分布图。3.3 规划文本(1)规

10、划文本应基于规划研究报告,将规划区的主要问题和压力、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主要领域的规划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及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扼要提出,形成规划实施的主要指导性文件。(2)规划文本内容详实、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附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提纲1总论1.1 任务的由来1.2 区域概况1.3 主要生态功能现状评估1.4 主要生态功能面临的威胁1.5 必要性和紧迫性2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依据2.1 指导思想2.2 规划原则2.3 规划依据2.4 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2.5 技术路线3生态功能分区3.1 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3.2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3.3 分区概述及控制导则4规划目标

11、4.1 总体目标4.2 分区目标5规划方案5.1 主要生态功能保护规划5.2 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规划5.3 污染防治及节能减排规划5.4 生态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建设规划6工程项目和投资估算6.1 重点工程项目表6.2 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6.3 项目实施与执行计划7环境影响评价7.1 环境影响分析7.2 防范对策8效益分析8.1 生态效益8.2 经济效益8.3 社会效益9保障措施9.1 组织措施9.2 政策措施9.3 资金保障9.4 科技保障9.5 宣传教育9.6 国际合作附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说明1. 总论1.1 任务的由来主要介绍该规划任务的起因、来源、开展的作用和意

12、义。1.2 区域概况简要介绍规划区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以及人口、经济、产业等社会经济的背景情况。概述区域主要的资源状况, 包括水、土地、森林、草地、生物、湿地、海洋、矿产等。1.3 主要生态功能现状评估依据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量估算,对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和主要的辅助功能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必要时,可对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估。 在RS 和 GIS 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系数法进行估算。通过实地监测和文献调研,获得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物质量系数及其面积,进而计算区域主要生态功能的物质量。 水土保持功能由潜在的土壤侵蚀量与现实侵蚀量之差计量。 涵养水源功

13、能由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与土壤凋萎系数的差值进行计算。 调蓄洪水功能主要由生态系统拦截的降水量,或者吸纳的洪水量进行估算。 防风固沙功能由生态系统削减的风沙量进行估算。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可利用受保护的国家级重要物种的种类和数量表示,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可利用渔业产量进行计量。1.4 主要生态功能面临的威胁 在现状问题和压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人为活动、规划建设的重大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以及自然因子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威胁因素对区域主要生态功能可能造成的破坏。 评估区域主要生态功能退化的可能范围、程度和面积。 确定主导生态功能保护的重点区域和对象。1.5 必要性和紧迫性 区域生态功能对国家生态安全影响分

14、析。 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趋势分析。 对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 对保障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2.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依据明确该规划编制的根本目的和指导原则,列出该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等相关依据等;明确该规划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时限;统一规划研究过程中的技术路线。3. 生态功能分区3.1 分区原则 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要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容量,避免过度利用造成生态环境危害。 坚持科学性并不失灵活性。在分区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按照区划方法来进行。但运用科学方法划分的功能区往往对今后的经济发展、行政管理或环境管理造成较大困难或诸多不便,如功能区与行政区的不重合等,应坚持科学严谨而不失灵活的原则。 遵循区域与类型划分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功能分区应把区域与类型结合起来,既照顾到不同地段的差异性,又兼顾到各地段之间的联接性和相对一致性;表现在生态功能分区图上既有完整的生态区域,又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类型存在。 生态功能分区尽量与行政单元边界保持一致。生态功能分区应尽量减少与行政区域的冲突或出入,因区划的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信息主要来源于以行政分区为单位的统计资料。同时,为了方便分区的管理、评价和考核。 区划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区划指标应具有简明、准确、通俗的特性,应寻求在同类型地区具有可比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