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33104799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要求 摘 要:文章以工程教育为例,在介绍专业认证的背景后论及了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然后进一步重点论述了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理念,最后论述了以专业认证引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途径,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一、专业认证的背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展,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三分

2、天下有其一。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到达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到达4953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到达15733个,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根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到达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

3、,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爆炸增长,知识更新加速,产业构造变革,行业分工改变,经济社会开展的全球化进程已势不可挡。与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对下一代工程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应当具有全球化视野、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应当具有社会责任、人文关心、科学精神和新的效益观,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构造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应当成认,我国工程教育的根底是面向工业社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在信息社会如此迅速到来的时刻,高校工程教育需要有一个反响与适应的过程。但是,在高等教育快速群众化的进程

4、中,即使是面向工业社会的工程教育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 中国工程院 2009 年年初发表了题为走向创新关于中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的调研报告,对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十分锋利和中肯的意见: 1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远胜于水平。2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 3专业目录与课程体系设计落后、学科穿插欠缺,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缺乏,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和重视。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与局部兴旺最好的学生不读工程专业相比,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生源好、规模大、就业市场广阔。如果能唤醒其创新的潜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

5、临着对信息社会和高等教育群众化的双重不适应,高校的工科专业或多或少都在努力改变工程教育不适应社会要求的局面,但效果明显的不多。常见的做法有以下几类。 1为了应对知识量增加:加课,减课时;把课实验移到课外;压缩甚至取消生产实习。2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增开能力、素质类课程;用少数优秀学生的学科竞赛成绩来证明培养效果。3实施教改工程:数量不少,目标不一,步子大小不一,判定标准不一;一项教改要求其他教学环节付出代价如出让资源才能成功;成功的证据是少数优秀学生或一两届学生;重复立项,改正来改正去都是成果。 面对信息社会和高等教育群众化的要求,高校需要对专业建立进展整体、综合的审视与改革:有统一的建立

6、目标,有统一的成功标准,有全体教师的参与,能够可持续开展,等等。6年多来的实践说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有助于实现上述专业建立愿景,因为这些理念触及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三、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近年来,在高校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各种口号不绝于耳。专业认证的实践说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学校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观的转变。 依据认证标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当: 1有对全体学生进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有实施记录与评价,有可信的考核结果。2有完善的、所有教师不仅仅是学工部门参与的学生全学程关心机制。3有每个学生的

7、全学程记录与评价。4有保持和提高生源质量的措施,不断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与兴趣。5有毕业生跟踪反响机制。6让所有学生不只是少数优秀学生都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目标导向。目标导向也称为基于学习成果的教育Learning Outes Based Education,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主流模式。专业认证要求每位教师都做到: 1熟知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与对应的毕业要求乃至培养目标的关系。2熟知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质量标准及对总体培养质量的影响。3能够提供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达成相应毕业要求的证据:该教的教了没有.怎样考核的.学生通过了考核就能达成相应毕业要求的证据是什么.是否会在补考或毕业前清考中放水.

8、在教学中除传授知识外是否注重达成那些与能力相关的毕业要求.证据是什么. 4能够尽到对学生进展指导的义务并提供证据。 三持续改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越教授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教育效果的发挥是在未来的时空中,而未来是无法详细准确预测和提前采取行动措施的。 因此,只有不断反响和评价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发现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并进展及时的修正,才是保持和提高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以往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所重视的是静态的、封闭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而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则是在推进动态的、开放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因此,学校要定期主动走出去,俯下身子倾听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回来后认真思考、

9、换位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落实到专业建立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对应环节中。 要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体系,需要通过校外反响机制所支撑的校外循环对培养目标进展持续改进,通过校反响机制和培养目标所支撑的校循环对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体系进展持续改进,通过专业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所支撑的课循环对教学环节进展持续改进。 四、以专业认证引领高校教学管理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专业认证认为质量的关键在于专业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专业认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高校如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问题,重点关注毕业生质量。这就要求高校时刻将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让学生成为学校开展

10、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让学生成为其自己。要树立学生即是大学的观念,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专业必须应有明确的、在毕业生身上可以度量的培养目标,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到达11种能力,强调开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如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人才培养规律,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多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证标准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容和课程评

11、估在高校得以系统化、构造化,明确每个教学环节应培养哪些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以此确定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水平是衡量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标准。通过专业教育认证标准的不断开展以及课程指导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容和课程目标将各种科学根底和专业根底变得构造化,适应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专业的课程层次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同时,认证标准更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以及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其涵要求更加贴近工程实践、贴近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密切与工程界的联系,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尤为重要。 三改进教学法,重视

12、教师培训。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着3面的作用:一是通过选编教材、讲授、提问、讨论等选择教育、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的学习向;二是通过教学激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一旦体验学习的乐趣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三是通过多种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展深入思考,从而将外在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构造,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营造良好 的课堂学习环境,意识到教是为了学。促进学生的开展,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开展和提高,为此可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法。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专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

13、专兼职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外派教师到大型企业脱产学习、进修,培养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要求新任教师在上岗前,先到企业实践一年,拓宽他们的工程研究视野。通过制度驱动,建立双师型队伍,对于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尤为关键。 四加强质量监控,形成质量文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认为,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响机制,常态性的评估与评价是质量改进的根底,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质量的持续改进。比方我校围绕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的监控,并及时进展反响与调控。在质量监控过程中,量化评价结果,形成督导、学生代表、全体辅导员和教学秘书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量化评价体系,使得教学质量在持续改进中稳步提升。 培育质量文化的路径是多样的,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是推动院校质量文化开展的核心生力,高校自我评价的开展和完善是培育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而来自外部的专业认证对于质量文化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引导高校部各部门在持续性反思的过程中设定开展目标、行动策略和评价法,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自身的质量文化。假以时日,则形成一种教学质量至上的校园文化,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均会从这种文化气氛中受益无穷。 .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